多朗热瓦普形制多样、造型各异的多朗热瓦普,是多朗人不断改进乐器制作的真实写照。
多朗热瓦普
最早的多朗热瓦普,是用一整块桑木挖制而成,共鸣箱为扁圆形,正面蒙以驴皮,体积硕大,琴杆较短而指板宽阔,琴头在弦槽处向后呈直角弯曲,与古代的曲项琵琶相似,琴头两侧和琴杆左侧面置有若干个弦轴,分别张有若干条主奏弦和共鸣弦,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的两侧,设有两个对称的长方形木制护角装饰,它起着平时保护共鸣箱、演奏时稳定琴身和美化乐器的作用,这也是多朗热瓦普的显着特征和标志。这种古老的多朗热瓦普现在已不多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制作技术的提高,在流传过程中,为了携带和演奏方便,共鸣箱逐渐缩小,但要比喀什热瓦普较大,形状也演变为半葫芦形。传统的多朗热瓦普,琴身用桑木、杏木或核桃木制作,全长80厘米左右。共鸣箱的上半部与较宽的琴杆相连,其上开有若干个圆形小音孔。共鸣箱的下半部呈中空的瓢形,正面蒙以驴皮、马皮、牦牛皮、山羊皮或蟒皮,面径22厘米左右。琴杆短而粗,上窄下宽,正面按弦指板较宽,不设品位。琴头向后呈直角弯曲,弦槽通透,两侧置有三至六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五或六轴,用于张主奏弦。琴杆左侧面置有四至十三个T形弦轴,一般多为七至十轴,用于张共鸣弦。琴弦全部采用钢丝弦,也有个别共鸣弦使用肠衣弦的。皮面上置竹或木制长桥形琴马,琴底设有缚弦。
为您推荐
管身
双簧管的管身由三部份组成,其上有大约20个不同大小的气孔,气孔上装有镀金或镀银的音键,用以覆盖气孔调节音高。整套音键以复杂的杠杆结构组成,吹奏按键时,杠杆组合会按所吹奏的音高,自动打开或关闭所需的气孔。 ..
腰鼓形制与花鼓相同而稍大,相传是由花鼓发展而来。演奏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称为'腰鼓舞'。最初流行于陕北的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以安塞、横山最为普及。横山《腰鼓舞》往往与集体大秧歌结合,其特点是步伐多变、花..
大管高约134公分,内膛长254公分,折叠为二,细端的内径为4毫米,喇叭口的内径为39毫米。
大管
管身分4节:1、短节,又称高音节或侧翼,这一节内有硬橡皮或塑料的保护层,有3个音孔;2、低节,又称双节或'长筒靴',有一个'U'字形的金属管..
传统的巴朗孜库木,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和琴弦等部分组合而成,琴身用一整块杏木制成,全长92厘米。共鸣箱呈扁葫芦形,上半部与较宽的琴杆相连,其上开有6个~9个圆形小音孔,也有将音孔拼成各式图案的,两侧设有与鹰翅..
瑟
古代的瑟,用整块木料雕凿而成,而清代所制之瑟,已由面板、底板和框板胶合成长方形的共鸣箱。琴弦用丝弦,架子琴首岳山(首岳)和尾端岳山(尾岳)上,每弦都支有一个可以左右移动的雁柱,用以调节弦长,确定音高。
从20世纪30年代以..
锵由共鸣箱、山口、弦轴、弦钉、琴马、琴弦和琴竹等部分构成。共鸣箱呈扁梯形,它由琴框和面、底板胶合而成,琴框为前后侧板和左右两端琴头组成,框板多使用色木、桦木、榆木或其它硬杂木制作,用于安装弦轴的右侧琴头,则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