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铃

腰铃,互击体鸣乐器,又称萨满铃,满语西沙,是在一条长皮带上缀挂30余个喇叭筒形小铃而成。小铃用铜、铁或合金铸成,长10厘米。铃顶设有小环系挂在皮带上。演奏时,将腰铃皮带系于舞蹈者的后腰、腹前或整个腰围部位。舞蹈时以甩、摆、颤、晃、摇、撞等各种动作,使小铃互相碰击发音,音色清脆响亮。鼓点多变,曲调丰富,舞姿优美。腰铃是满、蒙古、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古老的民间乐器,原为萨满教祭祀仪式中表演的乐器,后来民间用于祭天祭祖、烧香还愿、欢庆丰收、节日娱乐等场合中。广泛流行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等省区。

中文名:腰铃

别称:萨满铃、西沙(满语)

乐器分类:互击体鸣乐器

流行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

为您推荐

八仙戏经典剧目

八仙戏的剧目《烧海》因犯本村龙王庙忌停演而致失传。现见于1950年前抄本的有《白虎岭》、《万寿山》、《白云洞》、《贾家庄》、《寻径》、《毒敌山》、《高老庄》、《双叉岭》、《闹沙河》、《火云洞》、《陈家庄》..

八仙戏形成时期

八仙戏形成于现淄博市临淄区五路口村。据该村现存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碑记,当时该村称'羊羔庄',是因为该村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日起,有六天的羊羔大会而得名。据此可知,这里是鲁中羊羔、皮毛、山货重要集散地,也是各方艺人竞..

八仙戏历史演变

如今浙南一带流传的'八仙'戏与宋、元时期的'八仙'戏有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宋、元时期的'八仙'戏表现的是'神仙道化'和'隐居乐道'内容。到了明初,《蟠桃会》、《八仙庆寿》、《仙官庆会》等戏,则主要表现神仙庆..

八仙戏历史起源

八仙戏基本介绍

'八仙'是一种吉祥小戏,也是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折子小戏,分'大八仙'和'小八仙'。不论'大八仙'还是'小八仙',八仙戏的形式皆为神仙聚会,亦唱亦舞。主要内容是祈求赐福、庆寿、加官、送子、魁星点斗、财神进宝等。演出此类..

八仙戏

八仙戏,民间百姓称“打八仙”、“八仙庆寿”,温州一带艺人统称之为“八仙”。系流布于青州、临淄接壤地方的民间小戏,乃是以外地流入的地摊演唱形式为基础,吸收当地艺术营养发展而形成的。由于演出此戏,惯例是开场演《八仙..

爱德怀德影评

1、尤其喜欢画面创造出的旧时代的氛围。拍摄手法恰如其分的表现了一个时期时代的表象和精神风貌,透着幽默的感觉。同样精彩的还有剪接的运用。一些台词还是很不错的,配合演员磁性的嗓子很是舒服。音乐不错,舞蹈太现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