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戏基本介绍

'八仙'是一种吉祥小戏,也是在正戏开演之前演出的折子小戏,分'大八仙'和'小八仙'。不论'大八仙'还是'小八仙',八仙戏的形式皆为神仙聚会,亦唱亦舞。主要内容是祈求赐福、庆寿、加官、送子、魁星点斗、财神进宝等。演出此类小戏,主要是为了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

八仙戏的文词,既有文彩绚丽的唱段,也有贴近民间生活的俚语。如《高老庄》中小姐的定场诗云:'春风剪开桃李花,白面红腮映日斜。对对蝴蝶穿翠柳,婉转莺歌透窗纱。'猪八戒变俊生后唱道:'携手相搀,二人闲游到花园。和风解人倦,色色景物鲜,桃李花争艳,蝴蝶翩翻。百转黄鹂遥呼唤,玉楼人醉杏花天。'而在《寻径》中猪八戒的唱段,则充满了泥土的芳香,如'猪八戒,笑嘻嘻,锅下腰,使力气。因为挣妻嘴拱地,桑棵挂得耳朵肿,碰上楂子嘴没皮,喷呀喷呀喘粗气。猪八戒拱了多时,二亩地还有八厘。'猪八戒与女子的对话,更是富地方色彩而又妙趣横生。

八仙戏的音乐为曲牌体,已收集到的曲牌有:〔烛影飞〕、〔驻云飞〕、〔耍孩儿〕、〔桂枝香〕、〔号佛〕、〔混江龙〕、〔皂罗袍〕、〔步步紧〕、〔点绛唇〕等。这些曲牌,调式、旋律、节奏各有特点,有的柔情绵绵,有的粗犷奔放,如〔烛影飞〕旋律平稳舒展,尾句八度大跳,用假嗓,适于抒情;而〔耍孩儿〕节奏较紧奏,如行云流水,便于叙事;〔号佛〕则近于劳动号子;〔混江龙〕散起散收,中间反复,多用于武勇人物。其伴奏乐器,搬上舞台后,笙笛之外,又加上了京胡、二胡、唢呐等。打击乐器同于京剧,其中要说特点的话,就是曲牌起唱和中间的过门,有时加打击乐器,很像肘鼓子那样。八仙戏的表演,因其搬上舞台时,是以肘鼓子或京剧艺人作教师的,所以,基本是取京剧的表演程式,又有肘鼓子戏的几分生活化色彩,无明显的特点。

为您推荐

八仙戏形成时期

八仙戏形成于现淄博市临淄区五路口村。据该村现存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碑记,当时该村称'羊羔庄',是因为该村每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日起,有六天的羊羔大会而得名。据此可知,这里是鲁中羊羔、皮毛、山货重要集散地,也是各方艺人竞..

八仙戏历史演变

如今浙南一带流传的'八仙'戏与宋、元时期的'八仙'戏有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有所不同。宋、元时期的'八仙'戏表现的是'神仙道化'和'隐居乐道'内容。到了明初,《蟠桃会》、《八仙庆寿》、《仙官庆会》等戏,则主要表现神仙庆..

八仙戏历史起源

八仙戏源于宋元杂剧和南戏,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称:'宋官本杂剧,即有《宴瑶池爨》。'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中载有《瑶池会》、《蟠桃会》、《八仙会》、《王母祝寿》等多种名录,元钟嗣成亦着有《宴瑶..

八仙戏基本介绍

八仙戏

八仙戏,民间百姓称“打八仙”、“八仙庆寿”,温州一带艺人统称之为“八仙”。系流布于青州、临淄接壤地方的民间小戏,乃是以外地流入的地摊演唱形式为基础,吸收当地艺术营养发展而形成的。由于演出此戏,惯例是开场演《八仙..

磬基本简介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磬的历史非常悠久,在远古母系氏族社会,磬曾被称为'石'和'鸣球'。当时人们以渔猎为生,劳动之后敲击着石头,装扮成各种野兽的形象跳舞娱乐。这种敲击的石头就被逐渐演变为后来..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基本介绍

舞蹈戏剧《怪谈》   孟京辉戏剧作品隶属于北方公园(北京)戏剧文化有限公司,自1997年成立至今,以多元化、先锋性为创作原则,创意制作了大量引领中国文化艺术潮流的当代戏剧作品,演出剧目达28部,屡创华语剧坛奇迹。其中,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