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音乐音乐特征

回族民间音乐的特征是:①旋法中运用四度框架与细碎装饰音相结合,表现在曲调上行时连续四度大跳形成较大的起伏,下行时则取迂回波浪式,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情缠绵的风味。②曲调中先现音和延留音频繁出现。③民间歌手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以体现花儿的曲调高亢、音域较宽、音程跳动大的特点。④节拍丰富,喜用散板和混合拍等。⑤调式按地区有所区别,河州花儿多用五声徵调式,也称'商徵型';山花儿多用五声羽、角调式,其他调式次之。角调式民歌如《上山里打了个梅花鹿》,羽调式民歌如《模样儿咋这么俊了》等。下面是商徵型花儿的代表性乐句:⑥回族民歌中的七声音阶多含有降si音,它在调式中起骨干音的作用,有时因降si音而形成调式交替或离调。分布于云南、山东、广东、河南等地的回族民间音乐则受当地非回族民间音乐的影响而地方化了。

为您推荐

回族民间器乐回族民间乐器

吹咪咪儿 咪咪儿 每至春暖花开,杨柳返青,河滩、地边、集市、庙会上,响起一种音色悠扬、近似琐呐的吹奏乐演奏声,这就是青海回族青少年所喜爱并擅长的民间乐器'咪咪儿'。这种乐器用无名指粗细的竹管自制而成,开有6个音孔..

回族民间器乐艺术特色

宁夏回族乐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演奏技艺、制作工艺和弹唱艺术。回族乐器'把式'(高手)可以用交叉颤指在高音哇呜上吹出其乐器难以出现的华彩。回族艺人制作的回族乐器似牛头,似小羊,其上装饰着回族的艺术图案、线条,雕刻着阿..

回族民间器乐历史溯源

宁夏回族民间乐器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从固原古代乌氏县之地出土的泥埙和有关史料证明,在古代宁夏已有古埙出现。上世纪80年代,在灵武磁窟堡出土的西夏'牛头埙'和我区着名哇呜传承人丁成材制作的'牛头哇呜'已经十分..

回族民间器乐简介

回族民间器乐

回族民间器乐,是宁夏回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文化活动中,传承了宁夏古代乐器和西北边塞乐器及其音乐,并将之逐步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回族民间乐器。2006年5月20日,回族民间器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回族宴席曲相关风俗

回族宴席曲叫做'家曲',是与所谓'野曲'(花儿)相对的。所谓'家曲'就是在家里、村庄里演唱的歌曲。'花儿'是在野外唱的曲子,不准在家里、村庄里唱。'花儿'大部分属于情歌,内容较'野',在家里、村庄里唱,'有伤风俗',不伦不类。凡是..

回族宴席曲传承价值

从宴席曲的演唱风格和内容可分为五类,包括表礼、叙事曲、五更曲、打莲花、散曲。这些宴席曲涵盖了回族群众数百年来生产、生活、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的历史,可以说是全景式表现回族历史的音乐史诗,是研究回族的历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