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岐调发展

横岐调根据时代的变迁,吸收时代精神,不断在剧目上推陈出新。现在,因演现代戏,根据剧情需要,有的唱腔改变为紧打慢唱。横岐调的扮演者1949年前没有女演员,都是男扮女装,念白和唱腔都用二音假嗓来代替女声;1949年后有了女演员,都用本功嗓,也多用于二单。其乐器,文场以板胡为主,和以三弦、墨笛、二胡、笙、琵琶;武场有大镲、战鼓、手锣、唢呐、大鼓等。并且有了新的发展,横歧调唱腔独特,地方特色十分浓郁。在角色方面,生旦净末丑样佯俱全;在用调方面,集中了河北梆子及其他地方小调的特点。

解放前,尤其是日伪时期,两个地方剧种都没有什么活动,建国后才真正得到了发展。1959年6月,涿县戏校专门招收了30多名学员,增设了一个横岐调班,为横岐调剧种培养年轻演员。他们不但恢复上演了过去的传统戏,还新编或者移植了一批现代戏。如阎锐等人自编自演了《改造懒汉》、《解放妇女》、《磨房产子》等,移植了《小女婿》、《刘巧儿》等;上四调排演了《夺印》、《审椅子》、《三丑会》、《论烟草的功能》、《三开收音机》、《唢呐新曲》等,并多次赴保定、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演出。

十年动乱时期,上四调基本上停止了活动。横岐调则唱过'样板戏'。因该剧种便于演唱七字句的句式,所以有的唱段只好念半句唱半句。十年动乱后,剧种又恢复了一些传统戏,并有了一定的的发展,党和政府为了扶植此剧种,还把一批剧目录了音,在省电台播放,并做为文物资料进行收藏。贺敬之部长在涿调研时,观看了专场演出并称之为'戏苑奇葩',1998年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南横岐村再次组建了横岐调剧团,不仅将老一辈艺人又请了出来,还吸收了29名年轻的男女学员,现在全团达到了老、中、青、幼四代人,共六十余人的规模。自此,剧团平均每年都要到周边县市演出几十场。2004年,河北电视台专程来到该村做专题报道。并且还参与了民政部主办的《千年古县——涿州》的拍摄任务,2006年,横岐调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的小村落里诞生的剧种与其他剧种相比毫不逊色。更加有意思的是横岐村现在分为南横歧和北横歧两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剧团。每年的冬闲时节,两村都会唱对台戏,气氛热烈火爆。平时两村村民又不大说话,在生活中处处较高低,事事比上下。横歧调作为一个载体把南横歧人的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您推荐

锵历史发展

锵最早流行在波斯、伊拉克、土耳其等国,后遍布亚洲、东欧各国。公元十七世纪中,从海路传至中国广东省沿海,叫洋琴、蝴蝶琴和扇面琴,后广泛流传,约十八世纪传到哈密。与此同时从另一路中亚传到喀什。由于锵双手击弦演奏,能奏..

热瓦普历史发展

公元14世纪,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广泛开展,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喀什热瓦普就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 热瓦普 到了清代,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

阿里音乐发展优势

阿里音乐 在阿里音乐对外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单中,滚石、相信音乐和华研国际等超一流音乐公司赫然在目。 音乐版权合作在移动音乐行业造就了阿里音乐在音乐内容上独占优势。乐迷如果想欣赏这几家音乐公司像五月天、李宗..

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发展

四平调发展现状

目前,成武县保留了四平调专业剧团,该团曾于1964年演出现代戏《二把镰》,参加了山东省现代戏会演并享誉泉城。1984年又以现代戏《春暖梨花》参加了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月演出,获得好评;新编的古装戏《玉桃恨》、《弯弯鸳鸯河》..

战鼓历史发展

历史较为悠久,早在成吉思汗时代(1162年—1227年),战鼓已广泛用于宫廷和军旅之中。《蒙古秘史》载:'宿卫掌管旗纛、鼓乐、武器'。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又载:'祭我认望之纛矣,擂我黑牛皮幔,响声冬冬之鼓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

郧阳花鼓戏发展历史

根据艺人追溯和郧县《地方志》佐证,'郧阳二棚子戏'其源流与移民有关,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至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是流行最兴盛时期。先后流行于鄂西北的郧西县、上津县(现并入郧西县)、均县(现丹江口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