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历史发展

锵最早流行在波斯、伊拉克、土耳其等国,后遍布亚洲、东欧各国。公元十七世纪中,从海路传至中国广东省沿海,叫洋琴、蝴蝶琴和扇面琴,后广泛流传,约十八世纪传到哈密。与此同时从另一路中亚传到喀什。由于锵双手击弦演奏,能奏多样体裁的曲目,尤其是明快的舞曲,因此,很快流行天山南北。




20世纪30年代,第一代锵为两个条马、三排音、七声音阶排列、二十一个音位,琴箱前长81.8厘米、后长99厘米、宽35.2厘米、中高9厘米。50年代末,乌鲁木齐维吾尔族老人阿西木改革制成第二代锵,两个条马、三排音、音位纵向小二度、横向五度排列,有三十四个音位,半音齐全,音域g—e3。此后,又在第二代锵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琴体增大、弦距加宽、保持两排马的改革锵,发音既清脆又洪亮。60年代以后,由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杨竞明等和北京民族乐器厂合作改革研制的、具有四个条马、六排音、四组音域的变音扬琴,已在新疆各艺术团体中广为使用,它的共鸣箱前长78厘米、后长118厘米、宽51厘米、中高8厘米。后来新疆制作的锵,琴体骨架采用金属结构,内腔装设齿形音梁、横衬条,面板上增置铝制滚轴及滚轴条等部件,克服了新疆气候干燥、温度变化急剧、琴体弯曲变形、易跑弦等缺陷,又使音色亮度增加、音量增大。目前常用的锵,其音位是在变音扬琴的锵音位排列图基础上,参考了70年代改革制成的广州十二平均律扬琴的音位而设制的,半音齐全,可以转调和演奏临时变化半音。

为您推荐

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

  《梁思成 林徽因》是一部优美动人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主创们用了将近三年多的时间搜集和整理资料,拜会“梁、林”的亲属和好友,走访他们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努力去感受两位学者的生命体验和精神世界。片中两位主..

拼布艺术历史的发展

  拼布艺术长久发展以来与市场营销等行为方式相结合,不仅促进了在日本的推展成功,也传播到了南亚和韩国等周边亚洲国家。现在,拼布也逐渐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在台湾,然后逐渐被中国内陆地区接受和发展。现在在中国广州大学..

山西开花调的历史背景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提到山西民歌就不得不提到以下几个地方:河曲以山曲闻名,左权以小调出彩,祈太的秧歌扭一扭,让人不想走,船工号子唱一唱,让人有力量。这其中又以左权县的开花调最有特色,左权的开花调在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

擅长历史人物故事画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艺术史是在艺术和艺术家的发展中考察历史的。中国木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不少初具雏形的木雕工艺品。我国木雕作品日臻完美,特别是明清木雕工艺已非常成熟和精湛,主题也拓展到了生活风俗、神话故事..

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发展、用途

  1.传统剪纸艺术的由来   中国的剪纸艺术,传说起源于西汉,汉武帝为了纪念去世的宠妃李氏,请民间的术士使用麻纸(因为当时人们只会用麻纤维造纸)剪了一张李妃的影像,用于追思,据说这就是中国最早剪纸的由来。东汉元兴元..

拼布艺术及拼布服饰历史的回顾

  (一)拼布及其艺术特色   拼布也即为将不同的布料进行拼接起来,以形成新的服装。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变废为宝”是一种意思。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很强,创造力也很强。而且也是现在人们生活中所普遍使用的一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