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远帖》

《伯远帖》,是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珣书写的一封信,纸本,行书,共5行47字,纵25.1cm,横17.2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伯远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称“三希”。

中文名:伯远帖

作者:王珣

年代:东晋

字体:行书

质地:纸质

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为您推荐

《伯远帖》原文

王珣所书原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卷首上方为乾隆时所钤'内府图书',下方为'游六艺圃'是乾隆所用闲章。'江左风华'左侧有乾..

绛州鼓乐艺术特色

绛州鼓乐 绛州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 花敲鼓在绛州鼓乐中最具代表性。它所使用的乐器是多面形制不同的鼓。现有十几种敲奏技法,即击鼓边、敲鼓边、墨鼓钉、蹭鼓面、打鼓帮、抽鼓皮、磕鼓环、碰鼓架、..

绛州鼓乐简介

绛州鼓乐 绛州鼓乐产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新绛县。新绛位于山西西南,运城北部,吕梁山南端,为晋、陕、豫三省区交汇之地,历来在政治、文化、经济方面居于重要地位。 新绛县有着演奏鼓乐的传统,鼓乐是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内容,更..

绛州鼓乐历史溯源

哈尼族音乐迷煞维

迷煞维系丧葬习俗歌,为给父母和德高望重的长辈送葬时不可缺少的礼仪。哭一声唱一段,音调悲切。莫丕差即贝玛(巫师)调,属祭祀歌。因由莫丕(即贝玛)所唱而得名。各地曲调不同,有的莫丕差近似呼喊。 其他如教育青年歌、劳动歌等..

哈尼族音乐器乐

器乐哈尼族吹管乐器较多,有梅巴(巴乌)、哩噜(草杆)、扎比、俄比、册节(栽秧号)、乌翁、切波、期哩、亚加、确索、葫芦笙等。弹拨乐器有三弦、四弦、口簧等。拉弦乐器有小二胡和坎吉,坎吉构造和小三弦相同,置琴筒于两膝间,用马尾..

哈尼族音乐然咕差

然咕差意为娃娃唱,即儿童歌内容丰富。有《太阳歌》、《彩虹歌》、《放鸭歌》、《放牛歌》、《阿密册》、《搓泥团》等等。均为较古老的哈尼族民歌,曲调短小,音域不宽,多数可边歌边舞。阿尼托意为领娃娃歌,即摇儿歌。多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