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古笃历史

苏古笃是由北方蒙古族地区传入的古老的弹弦乐器。公元13世纪中叶,丽江以北的白沙地方,曾经是纳西土司木天王阿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相传在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忽必烈(即后来的元世祖)率兵远征云南大理,打到丽江时,木天王阿良率部投诚,并支援忽必烈向南进军大理,两人遂结为好友。忽必烈凯旋回师时,命军中乐师创作《别时谢礼》乐曲十章,并把随军乐队的乐师和全部乐器一并赠送给了木天王阿良,其中就有火不思。用这套乐器演奏的音乐,后来叫作'白沙细乐',相当于民间的丝竹音乐。

在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纂修的《丽江府志略》中,有着关于这部纳西族古典音乐的记载:'夷人各种,皆有歌曲跳跃歌舞,乐工称‘细乐’。筝、笛、琵琶(拟为火不思)诸器与汉制同。……相传为元人遗音。'火不思自南宋末年起,历经元、明、清各代,一直在丽江一带流传,直到20世纪末的今天,纳西族艺人演出此乐时,还穿戴着蒙古族的服装。如今,这种由歌、舞和器乐三部分组成的'白沙细乐',主要以器乐为主,乐队由竖笛、横笛、波伯、苏古笃、筝和胡琴等乐器组成。火不思由北方蒙古族向西南纳西族流传几千里,并长期应用、经久不衰,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

为您推荐

铁簧历史传说

记载 铁簧,汉魏以来文献中才有明确记载,表明是一件用铁制成的横在口中演奏的乐器。东汉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说:'……簧,横也于管头横施于中也;以竹铁作,于口横鼓之,亦是也。'北宋陈面在《乐协(卷一二三)中有:'有空中之簧,有非..

凤台小戏历史

据资料记载,'凤台小戏'是由说唱'西厢曲'发展而来的。传说在清末明初,一个陈姓商人由南方来到和顺县以卖笔墨纸为生,后来娶妻生子在凤台村落户,在闲暇时间,他常常给村里人说唱'西厢曲'。所用的曲调都是江南民歌小调牞起初仅..

五明扇扇子的历史

扇子 扇子,是中华传统生活世袭传承的重要物事。'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扇'——《古今注》所云,表明中国扇子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 然而让人难以料想的是,扇子的原始功能并非是今日'生风'取凉之用,相反,史学有..

冀南皮影戏历史

闽剧历史沿革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外从政多年,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参政,广西参政,江西布政使,浙江按察使等要职的曹学佺,因拒绝皇室宗藩动用国库私建藩邸而遭削职遣返故里.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

战鼓历史发展

历史较为悠久,早在成吉思汗时代(1162年—1227年),战鼓已广泛用于宫廷和军旅之中。《蒙古秘史》载:'宿卫掌管旗纛、鼓乐、武器'。新译简注《蒙古秘史》又载:'祭我认望之纛矣,擂我黑牛皮幔,响声冬冬之鼓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

维吾尔族鼓吹乐历史渊源

纳格拉鼓的祖源羯鼓自南北朝经西域传入内地,盛行于唐朝。纳格拉的制作材料经历了从古代的木制鼓梆到铁制共鸣体的过程,演奏方式从'两面相击'演变到'一面相击'。苏尔奈是鼓吹乐中的吹奏乐器,最早源自阿拉伯,后又传入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