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交响曲内容简介

《新世界》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奏鸣曲式。阴暗、悲戚的引子深藏着不安与险恶,但又饱含着被压迫着积极的意志和英勇的力量。呈示部主部主题由前后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气势磅礴,威武雄壮;后半部分的附点音型则是一个舞蹈般的形象。经过连接部的准备和铺垫,音乐进入抒情而充满民歌风的副部第一主题。副部第二主题源自美国黑人灵歌《马车从天上来》,这个主题有着号召性的英雄性格。展开部发展了主部主题和副部第二主题,号角阵阵,充满了不安和躁动的戏剧性场面。再现部继续保持着紧张度。尾声中极具号召力的铜管将音乐推向高潮,乐队全奏表达了悲剧性的斗争形象。

第二乐章

慢板,三段曲式。引子中铜管乐器、木管乐器低音区呜咽的和弦悲惨而凄切。定音鼔轻敲,弦乐加上了弱音器,一幅暗夜般的大自然景象。第一段是着名的慢板主题,音乐孤独、寂寞和愁怅。旋律感人至深,令人难以忘怀。这也是交响乐文献中最美妙绝伦的慢板之一。中段的旋律涌起了少许的激动,倍大提琴拨奏着步伐般的节奏,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木管奏出了活跃的音调,第一乐章号召般的音调穿插进来,兴奋而强大。第一段似抒情风景画般再现,温馨而伤感,抽泣般断断续续。引子再起,首尾呼应,第二乐章平静地结束。

第三乐章

光辉的谐谑曲,三段曲式。强烈而充满舞蹈性的引子后面是一个斯拉夫民间舞蹈的海洋。第一段激越的舞曲成为发展的动力拥主宰全乐章的灵魂。另一个抒情而忧郁的旋律也具有罕见的魅力。中段是大调的捷克舞曲,粗犷而豪放。第一段再现后,尾声中第一乐章号召般的音调再次鸣响。

第四乐章

奏鸣曲式。剧烈骚动的引子后,呈示部主部主题似勇士的步伐,果断而有力,好像是人民力量获得解放的热情澎湃的战斗颂歌。三连音型的连接激流般奔腾向前,荡涤着一切污泥浊水。跳跃的音型又象是民间群众性的轮舞场面。副部主题由单簧管奏出,气息宽广,情调温存,大提琴动情地呼应着主题,飘散着缕缕乡愁。展开部发展了主部主题后,第二乐章慢板主题一改凄婉的形象,以宏大的气势穿插进来。再现部主部继续着高潮的轰鸣。副部大提琴演奏的主题广阔无垠,温暖而深情。尾声,音乐以雷霆万钧之势结束了全曲。

作品CD

1.库贝利克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版本(DG427202)。这个版本被日本《唱片艺术》评为最佳名曲。

2.塞尔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版本。

3.克尔特项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的版本。

4.普烈文指挥洛杉机爱乐乐团的版本。

为您推荐

电影《悲惨世界》中芳汀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的经典作品,芳汀这一女性形象的出现,不管从艺术角度抑或是思想角度上来说,都能够让影片背后的思想意蕴更为深远。故事中,多面的生活场景中融合了波澜起伏的情节,悲惨的人生经历,在多舛的命运..

关于艺术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几种认识

  艺术品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历来饱受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强调艺术品的民族性,认为艺术应当重视求同存异中的“异”,即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另一种观点强调艺术品的世界性,重视求同存异中的“同”,认为只..

艺术作品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一)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在世界中的地位   不可否认,民族特色是艺术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属性,特别是在世界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作品的民族性更显的尤为重要。   1、民族性是一种独有的创新形式。民族..

山水画体现了画家的精神世界

关于《世界文明》壁画的基本情况

  深圳世界之窗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一个集中多个国家、多种民族、多种历史风貌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形式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它有意识地营造出了一种旅游文化的文化意境,多色彩地再现各民族的文化形态,艺术地实现它的商业活动..

《世界文明》壁画创作内容的特点思考

  《世界文明》壁画主要集中在显示人类数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这一核心主题上,它不仅包括了两河、印度、埃及、希腊、中国这些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又包括了整个亚洲、太平洋、大洋洲、澳洲极其丰富、极具特色的广大地域。..

享誉世界的歌唱家

  托马斯?汉普森(Thomas Hampson,1955-)美国男中音,1955年6月28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埃尔克哈特,1977年毕业于东华盛顿大学获学士学位1978年曾赢得“洛特?莱曼”奖,1982年在圣路易斯歌剧院出演《女人心》中的古列尔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