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资料记载,'凤台小戏'是由说唱'西厢曲'发展而来的。传说在清末明初,一个陈姓商人由南方来到和顺县以卖笔墨纸为生,后来娶妻生子在凤台村落户,在闲暇时间,他常常给村里人说唱'西厢曲'。所用的曲调都是江南民歌小调牞起初仅有【银纽丝】【茉莉花】【张生和莺莺】等南方民间曲调和片段词曲,主要以口头说唱为主,形式和音乐也很简单。当地老艺人追忆:在民国初年,当地有一个叫卢德芳的艺人家里有一本麻纸的凤台小戏的手抄本,上有凤台小戏剧目30余个,后来遗失。
民国初期,凤台小戏已经形成,一是有了成熟的剧目,故事形成了完整的情节;二是行当已形成,有了生、旦、丑行,而且生又分出了老生、小生和须生,旦分出了老旦和小旦,也有青衣和丑旦;三是演出形式多样,有本戏、折戏,也有歌舞表演。有的一剧一曲,有的一剧多曲;四是出现了业余班社,尤其是自乐班活动十分踊跃,如清末民初的'扒头山小红火班',每年冬天教戏,春天演出,年年都要组织活动,凤台村周围的村子每年都要请他们到村里演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乱,凤台小戏处于灭绝险境,部分剧目失传。解放后文艺工作者积极整理剧目,记录曲谱,并吸收了不少中路梆子的表演技巧和程式,使表演艺术有了很大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衰落,目前,老艺人已寥寥无几,剧种的传承令人担忧。
为您推荐
在梅江、兰桥、溶溪一带,民间花灯歌舞已发展为单边戏,始出现有生、旦、丑三个行当,也有五个角色的。表演出有情节和矛盾冲突的小戏。这些单边戏还大量吸收了民间阳戏、辰河戏的一音乐特点和表演技巧。演出时,在住房堂屋外..
凤台小戏的音乐,色调鲜明,韵律独特,乐器也和其他剧种有所不同,唱腔极有情趣,节奏平稳舒缓,耐人寻味。唱腔不属板腔体,但却以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等节奏来表现人物不同的喜怒哀乐。凤台小戏演唱的调高可以根据演员的嗓子和..
凤台小戏的传统剧目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从其他剧种移植来的整本戏;二是源于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小戏;三是形式上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戏。凤台小戏结构简洁,篇幅精练短小,故事集中,形式活泼。内容主要反映了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
扇子
扇子,是中华传统生活世袭传承的重要物事。'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扇'——《古今注》所云,表明中国扇子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年以上。
然而让人难以料想的是,扇子的原始功能并非是今日'生风'取凉之用,相反,史学有..
冀南皮影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时至今日却陷入十分尴尬的生存境地,大多数皮影艺人年事已高无法演唱,中年艺人特别是年轻艺人很少,影戏箱也越来越少,有的班社只留下道具,而艺人已经没有了。据在冀南6个县的统计,现在尚可演出的..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在外从政多年,历任南京户部郎中,四川参政,广西参政,江西布政使,浙江按察使等要职的曹学佺,因拒绝皇室宗藩动用国库私建藩邸而遭削职遣返故里.他在闲居福州西郊洪塘乡时,组织府中僮婢办起了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