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北管传承意义

泉州北管的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素有'天子传音'的誉称。做好泉州北管的挖掘整理工作对于研究台湾北管、日本御座乐与泉州北管的渊源关系,中日、闽台和泉港与广东、江苏、浙江的文化交流、经济贸易以及福建民间音乐闽南色彩区和莆仙色彩区的过渡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北管'一度没落。所幸'北管'音乐有着一批坚强的卫士,那就是当地的民间老艺人和'北管'音乐爱好者。凭着对'北管'音乐的痴迷,每有演出,他们不管身在何处,都是招之即来。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北管'伴随华侨、港澳台同胞远渡重洋。它与台湾中部的北管、日本琉球乐、东南亚北管同属一个乐种。

历经沧桑的'北管'音乐也有让人担忧的问题。首先是'北管'艺人的青黄不接,现在十余支的北管乐队,有艺人约一百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八十多岁,六十岁以下从事北管艺术的为数极少。为此,当地政府已在小学校开设'北管'兴趣小组,聘专业的老艺人授艺,希望能逐渐扭转北管艺人后继乏人的局面。

为您推荐

泉州北管艺术特色

泉州北管分为曲和谱两大类,曲即声乐曲,代表性曲目有《四大景》《红锈鞋》《采桑》《采茶》《玉美人》《纱窗外》《层剪花》等;谱即器乐曲,代表性曲目有《六串》《行板》《平板》《下山虎》《拾相虎》《四板》《八大板》《..

泉州北管历史溯源

清光绪初年,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随着海上运输船只、南下盐兵、淮河难民等进入泉州市泉港区,逐渐形成泉州北管音乐,泉州北管经历了萌芽发展期(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鼎盛期(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期)、低潮期..

泉州北管

泉州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是在多种形式音乐影响和交融下形成民间音乐艺术,具有江南民乐幽雅的神韵和闽南音乐委婉秀丽的风姿,在2006年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泉州北管简介

泉州刻纸②

  福建泉州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剪纸相传始于唐代而盛于宋代。至今泉州和闽南在春节还流行刻“红笺”的风俗,如“福符”一般贴在厅门上楣,五张一堂,宽四寸,长六、七寸,刻以麒麟、鲤鱼跳龙门或“福”、“寿”字样..

泉州木偶戏②

  【泉州木偶戏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艺术,历史悠久。据许多学者专家研究考证认为,中国的木偶艺术源于,兴于唐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唐代段安节《》的“傀偶子”条载:“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

泉州杨阿苗宅[造型]

◎民居建筑/清 福建泉州 砖、土 ●闽东南沿海地区制砖技术很高,能在一块砖上焙烧出深浅不同颜色的花纹,利用这种砖拼砌外墙,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该地区还盛产石料,利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