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龙舞
铜梁龙舞起于唐宋,盛于明清,誉于当今。其发展经过了火龙、正龙、肉龙三个阶段。
火龙
早期的火龙用绳索、竹篓连接头尾,舞龙时龙身施放烟火,气氛热烈,场面活跃。但火龙有躯无肉,龙形象欠佳。
中期的正龙头大颈长,以篓作节,节内点灯以代烟火,舞玩时龙首高昂,灯火蜿蜒,景象十分壮观。但龙体态不全,身躯仍少真实感。
肉龙
最后形成的肉龙,以彩绘纸粘糊龙身,龙体完整,有骨有'肉'。舞玩时头尾摆动灵活,躯体伸缩自如,内部盏盏灯火映照出金甲赤脊的龙身,熠熠生辉,美观动人。由于肉龙体态长大,舞玩时形如蠕动,故又称'蠕龙'。近几十年来,铜梁龙又在传统肉龙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设计,集狮头、鹿角、虾腿、鳄鱼嘴、乌龟颈、蛇身、鱼鳞、蜃腹、鱼脊、虎掌、鹰爪、金鱼尾于龙一身,且将传统闭口龙改制为张口龙,龙口内加做龙舌与口宝。新创的铜梁龙英姿勃发,神威贲张,大有吞云吐雾、气夺天地之概。
现代
铜梁龙舞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铜梁县开始重视民间艺术的挖掘和创作,铜梁的龙舞在国际和国内等重大活动中频繁亮相,并在国际和国内的多次龙舞竞赛活动中获得至高荣誉。90年代初,铜梁龙舞中竞技龙的玩舞套路和技法被国家体育总局定为全国龙舞竞赛的竞赛规则。
而今的《中华第一龙舞》大型晚会,以铜梁龙的大蠕龙、荷花龙、竹梆龙、竞技龙、火龙、女子火龙等风格迥异的特色龙舞,锤炼打造的一台经典龙舞盛会,是铜梁人奉献给炎黄子孙和世界人民体验龙文化的饕餮盛宴。'
2006年,铜梁龙舞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