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亚历史
在怒族山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怒族孤儿,从小失去双亲,他无房无地,独自居住在深山的岩洞里,生活十分凄苦。一天,他找来一块黄桑木树干,掏空后做成了一件达比亚。每天夜晚,孤儿就弹起这件乐器,排解寂寞,抒发情怀。清脆的琴声感动了山寨里一位勤劳美丽的姑娘,她走出家门与孤儿结为夫妻。从此,达比亚在怒族中流传开来。青年男女谈恋爱,不是用语言来交谈,而是靠'达比亚'和'口弦'两种怒族乐器来'弹'。男青年多用'达比亚'向姑娘表达自己的爱慕之心,女青年则用'口弦'作答,他们都能够从对方的曲调和音色中理解其中的含义。直至今日,它仍是怒族青年男女夜晚谈情说爱的媒介乐器。
发展
在怒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生产劳动、上山狩猎,还是外出远游、探亲访友,都要随身携带达比亚。在怒族人民的婚嫁喜庆和风俗节日里,达比亚是不可缺少的乐器。达比亚更是怒族青年亲密的伙伴,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就通过达比亚的琴声传递爱慕之情,而姑娘则以吹木叶表达爱意。碧江县怒族青年波益四,自幼酷爱达比亚,除可独奏许多乐曲外,还能用达比亚模拟话语,讲故事,尤善于边弹边唱、或边弹边舞,是个有着较高艺术造诣的民间乐手。
走进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可以看到展厅中陈列着一件怒族达比亚。通体用黄桑木制成,全长65厘米。共鸣箱呈梯形,其上蒙以桐木面板,板长27厘米、下宽13.5厘米,板面中上部开有四个圆形小音孔。琴头古朴无饰,上端呈方柱形向后弯曲,下开通底弦槽,两侧设四轴(左右各二)。弦轴黄檀木制,呈圆锥形,轴顶旋出圆钮为饰,表面光滑无条纹。琴杆上窄下宽、前平后弧,正面为按弦指板、无品,上端设骨制山口,下端与琴箱相接。竹制琴马,张四条钢丝弦。此琴选料细致,工艺精湛,腹腔裁口嵌入面板,外表涂透明漆,木纹清晰可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