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污泥而不染②
解 释 染:沾上。生于污浊的环境却不受污染,依然保持纯洁的品格
出 处 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 陶斯亮《一封终于发出的信》:“你看它~,光明磊落,象征了一种崇高的品德。”
近义词 出淤泥而不染
反义词 同流合污
灯 谜 荷花
褒 义:
释 义: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近 义: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
反 义:同流合污
辨 析:'出淤泥而不染'和'洁身自好'都有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之意.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出污泥之意,强调环境污染,更显示其品格难能可贵.
故 事 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出处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水陆草木之花【①】,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自李唐来【④】,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涟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远益清【⑧】,亭亭【⑨】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①①】也;牡丹【①②】,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①③】者也。噫【①④】!菊之爱【①⑤】,陶后鲜有闻【①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①⑦】众矣。
注释
【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②】蕃(fān):多。
【③】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东晋著名诗人。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④】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
【⑥】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⑦】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⑧】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更加。
【⑨】亭亭:耸立的样子。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
【⑩】亵(xiè)玩:近前把玩。亵,亵渎不尊重.
【①①】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①②】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富有真气的人。
【①④】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①⑤】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①⑥】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①⑦】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受人喜爱者特别的繁多。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花。自从唐代以来,世上的人们都很喜爱牡丹。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莲花的叶柄中间是空的,外面是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得幽香;笔直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在远处看,而不可以在近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词 目: 出淤泥而不染
发 音: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近义词: 洁身自好
反义词: 同流合污
用 法: 复句式;作定语、宾语、分句;比喻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洁品格
释 义: 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出 处: 宋·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