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②

  一不做,二不休 (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 )
  解 释 要幺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性做到底。
  出 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用 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下最后的决心
  示 例 老舍《神拳》第二幕:“好吧,~!说吧,叫我干什么?”
  近义词 破釜沉舟
  反义词 犹豫不决
  灯 谜 闲游;磨洋工;唱工不出力
  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释义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做则已,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故事 公元755年,的起兵叛乱。在与叛军的一次交战中,朝廷方面的大将王思礼坐骑被箭射中倒毙。就在他处境 危急的时刻,一个名叫张光晟的骑兵把马让给他,使他脱 险。
  叛乱平定后,王思礼升了官,但他不忘的救命之恩,和张 结为兄弟,并一再向朝廷保举,从而使张的官越做越大。 783年,一支军队在京师长安哗变。德宗帝仓皇逃到奉天(今陕 西省乾县),叛兵推立太尉朱酢为帝。张光晟以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了朱酢,做了他手下的节度使。
  朱酢自称大秦皇帝,领兵进逼奉天,张光晟当了副将。不料出师 不利,围城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而各处来援救德宗的军队日渐接近 奉天。在这种情况下,朱酢、张光员只能退回到长安。
  次年,朱酢又改国号为汉,自称汉元天皇,封张光晟为宰相。这时,唐军将领李晟等己迫近长安。朱酢将五千精兵交给张光晟,命他 驻扎在九曲一带抵御唐军。
  张光晟见朱此大势已去,便暗中派人与唐军将领李晟取得联 系,希望归降朝廷。李晟表示欢迎,同时指挥军队猛攻长安。 张光晟作为内应,劝朱酢赶快离开长安,并亲自护送他出城。待 朱酢逃远后,再返回长安,率领残部向李酢投降。李晟答应奏告朝廷,减免他叛变投敌的罪行。张光晟对李晟感激涕零。
  此后,李晟每次举行宴会,总要邀请张光晟参加,并且奉为上宾。宾客们对此非常反感,有的当众发作,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李晟见众怒难犯,只得将张光晟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不久,德宗颁下沼书,处死叛逆张光晟。李晟无法再为张光晟说 情救命,只好执行。
  临死时,张光晟悲哀他说:“把我的话传给后世的人:第一不要做,第二做了就不要罢休!”
  出处 唐·赵元一《奉天录》
  歇后语:撴了葫芦撒了油

为您推荐

惨不忍睹②

  惨不忍睹too horrible to look at;so tragic that one cannot bear to look at it( cǎn bù rěn dǔ )   解 释 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形容极其悲惨。   出 处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五蕴皆空②

出处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含义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

剃头挑子一头热②

  在过去,不仅有固定的理发店,还有走街串巷的流动理发师傅.他们使用一种“唤头”。它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一头微张,全长一尺二寸,左手拿着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从两根条铁的缝隙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嗡..

裤头方②

三纸无驴②

  三纸无驴 ( sān zhǐ wú lǘ )   解 释:写了三张纸,还没有见到一个“驴”字。 讽刺废话连篇,不着边际。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出 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

不识庐山真面目②

  不识庐山真面目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解 释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 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

鹅湖之会②

  鹅湖之会 (é hú zhī huì)   解释: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