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②

  鹅湖之会 (é hú zhī huì)
  解释:比喻具有开创性的辩论会。
  出处: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由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争执。实质上是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和陆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一场争论。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在现在的江西省铅山县有一古寺,寺虽不大,貌也不惊人,但却因南宋时著名理学家朱熹曾寓居于此,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因而远近闻名。
  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
  会议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关于这一点,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
  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
  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会上,双方各执已见,互不相让。
  此次“鹅湖之会”,双方争议了三天,陆氏兄弟略占上风,但最终结果却是不欢而散。如今,这座古寺也许是因为有这么一次重要会议,也许是因为朱熹住过,将其作为“书房”,作为教书育人之地,因而也叫做“鹅湖书院”。

为您推荐

不识庐山真面目②

  不识庐山真面目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   解 释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出 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

后会有期②

  【拼音】:hòu huì yǒu qī   【解释】:期:时间。以后有见面的时候(用在分别时安慰对方)。   【出处】:元·乔梦符《扬州梦》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会也有期。”   【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豁然贯通②

  成语 豁然贯通   发音 huò rán guàn tōng   解释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就弄通了某个道理。   出处 宋·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鸡毛蒜皮②

胡作非为②

  胡作非为 ( hú zuò fēi wéi )   【解 释】 非为:干坏事。不顾法纪,不讲道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出 处】 《·张瓘传》:“汝车渡村百姓刘开道下贼惯作非为,今须改行,若故态不除,死无日矣。”·《》:“或诬..

标本兼治②

成语  【名称】标本兼治   【拼音】biāo běn jiān zhì   【解释】标本:事物的枝节和根本。从枝节和根本方面都得到治理   【事例】这个~的方法值得推广中医  标本兼治是一个中医的名词,意思是指不但消除了..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②

  因为古时人的为八尺左右,伸出手来也不过是一丈,而和尚的身高是一丈二尺,所以说是摸不到他的头脑的。   说“丈二和尚”是比常人多出一截,这样较合理。要说“两丈和尚”这样会是常人的两倍多,就不合乎人的常情了。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