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手锏②

  “锏”是古代搏斗时用的兵器,形状像鞭,有四个楞,没有刃。本来是拿在手里打斗的,如果突然扔出去,便大大出乎对方意料,因而这种办法往往能让投击者取胜。所以,人们便用“撒手锏”来比喻关键时刻克敌制胜的绝招。
  既然是“投出打击”,也就是把武器向敌人扔去,写作“撒手锏”自然比较贴近词语的意思。
  当然,有人非要写作“杀手锏”我们也不能说写错了,因为现在词典上也有这个词形。
  -----------------------------------------------------
  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是在《辞海》里,或者在其他的辞书里,根本就找不到“杀手锏”这个词。词典里真正有的是另一个词,即“撒手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锏”的释义是:“古代兵器,金属制成,长条形,有四棱,无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而“撒手锏”的释义则是:“旧小说中指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人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中国历史上有一名很有名的将军--秦琼(秦叔宝),使-双锏,'撒手锏'一词也是传说于此!
  “撒手锏”和“杀手锏”,读音差不多(撒读sa,杀读sha),从表面上看意思似乎也差不多。但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两种使用方式会引起含义上的重大区别。
  “杀手”是刺客,是执行暗杀活动的人,一般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的形式来行动。杀手的行动特征是隐秘,是在暗中进行活动,秘密执行任务,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刺杀目标对象。杀手可以是为了政治目的而去进行暗杀,但也常常有以金钱为目的进行暗杀,因此“杀手”是一种不光彩的形象,往往是为大众痛恨的。
  按照词典里所说,“撒手锏”是军队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瞬间扭转局面取得胜利。在这样的一击中。对“撒手锏”,既要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强,更要强调出其不意,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达到“一招制敌”的的功效,一举扭转战局,打赢战争。
  -----------------------------------------------------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第1094页 “杀手锏”的解释为“ 见1083页 撒手锏”
  此词发展到现在,两种用法均被认可,均不算错

为您推荐

念念有词②

  念念有词   发 音 niàn niàn yǒu cí   释 义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僧、道、方士等做法时默念经咒。现多用来形容自言自语的说个不停   出 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手..

大人不见小人怪②

  敬称对方为大人,谦成自己为小人,希望对方不要与自己计较自己的过错,是一种主动认错的态度   或者写成 大人不计小人过   计:计较   【词 目】大人不见小人怪   【读 音】dà rén bù jiàn xiǎo rén..

闭关自守②

  闭关自守 ( bì guān zì shǒu )   解 释 关闭关口,不和外人来往。比喻因循保守,不愿接触外界事物。   出 处 《·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

无计可施②

耳油②

  ■俗语:耳油  耳油在医学上称为“脂性耵聍”,又叫“油耳”,多有家族遗传倾向。详述  耳朵本来就有糠耳和油耳两种,从健康的角度讲,油耳也没有什么问题,油耳属于正常生理类型。   外耳道皮肤的耵聍腺分泌一种淡黄..

面授机宜②

  成语 面授机宜   发音 miàn shòu jī yí   结 构: 动宾式成语   词 性: 中性成语   解释 授:给予,付予;机宜:机密之事。当面指示处理事务的方针、办法等。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六..

七步之才②

  七步之才 ( qī bù zhī cái )解 释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出 处  南朝·宋·《·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