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②

  (727—815),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字逋翁,自号华阳真逸。(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市)人﹐或说苏州(今属)人。
  至德二载(757年)登进士第。建中二年(781年)至贞元二年(786年)﹐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时﹐曾召为幕府判官。贞元三年为荐引﹐入朝任著作佐郎。贞元五年﹐李泌去世﹐他也于此年三﹑四月间贬饶州司户参军。被贬的原因据说是“傲毁朝列”(李肇《唐国史补》)﹐“不能慕顺﹐为众所排”(皇甫湜《顾况诗集序》)。在贬途经苏州时﹐与有诗酬唱。约于贞元十年离饶州﹐晚年定居茅山。贞元十六年﹐皇甫湜曾在见到过他(《顾况诗集序》)。大历六年(771年),任监盐官,曾著有《仙游记》,描述上游李庭寻上山砍树,迷不知路,逢见祭水,内有农田、泉竹、果莱、连栋架险、300余家。
  顾况的生卒年﹐传世的《瘗鹤铭》定为开元十三年(725年)至元和九年(814年)﹐但据宋代董逌﹑黄伯思和清人考证﹐《瘗鹤铭》非顾况所作。今从顾况《送宣歙李衙推八郎使东都序》考订﹐顾况于757年登第后约50年﹐即大致在806年前后尚在人世。
  顾况在《悲歌》序中说﹐诗乃“理乱之所经﹐王化之所兴。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他曾模仿《诗经》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并效法《》“小序”﹐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新乐府》“首句标其目”的先例。其中以《囝》最著名。唐代闽中官吏常取幼童作阉奴﹐诗中揭发闽吏这一残害人民的罪行﹐写得极其沉痛。
  顾况七言歌行中《公子行》﹑《行路难三首》﹐揭露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讽刺封建帝王追求长生的愚昧行为﹐颇有现实意义。又如《李供奉弹歌》﹑《刘禅奴弹歌》﹑《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等﹐通过丰富生动的比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对音乐的描绘相当出色。这些诗想象丰富﹐意境奇特﹐色彩浓郁﹐是后来李贺歌行的漤觞。皇甫湜《顾况诗集序》称其“偏于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胁﹐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唐末诗僧有《读顾况歌行》一诗﹐对他的七言歌行也极为推崇。
  顾况的七绝清新自然﹐饶有佳作。如《宿昭应》讽刺玄宗求仙。《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宫词》写出被禁闭深宫宫女的哀怨。《》是学习江南民歌之作。
  顾况有《文论》一篇﹐立论与中唐时期的一些古文家相似﹐可以看出当时文学思想的趋势。他为当时诗人所撰的诗序﹐分别记述了陶翰﹑刘太真﹑朱放﹑储光羲的事迹及诗文编集的情况﹐为后世提供了文学研究的资料。他的《戴氏广异记序》﹐论述了唐人志怪传奇作品如唐临《冥报记》﹑《古镜记》等﹐说明他对当时传奇这一新体也很重视。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曾记述顾况善画。《新唐书艺文志》子部杂艺术类著录有顾况《画评》1卷﹐今佚。
  有《顾逋翁诗集》4卷﹐辑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华阳集》3卷﹐辑入《》。《》编录其诗4卷﹐《》编录其文3卷。事迹见《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
  关于顾况,为人熟知的是他白居易之间的一段轶闻
  乐天初举,名未振,以歌诗投顾况,况戏之曰:“长安物贵,居大不易。”及读至原上草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曰:“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
  顾况是唐代中期一位较有影响的诗人,今人在临海市区巾子山上建有“逋翁亭”,就是纪念这位历史文化名人曾经驻足临海。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气大,更重要的是顾况确实到过临海,出任新亭盐监,并与郡城名胜巾子山结有诗缘,个中详情容我细细道来。
  顾况,别号华阳山人,晚字逋翁,祖籍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卒于元和九年(814年)。幼年受佛经于其叔七觉和尚,登第前于儒学外,出入释老二氏,且多交有声于东南之名诗人、诗僧。后迁居苏州海盐横山,故史书多称其为海盐人。至德二年(757年),顾况进士及第,年已33岁,终著作佐郎,从六品上。他任职新亭监年代,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从明人“中举前”之说;现今学界一般约定在“唐至德二载(757年)登第后至建中二年(781年)或稍后入韩滉节度使幕府”的一段长达24年时间,过于漫长,深感泛泛。
  新亭盐监设于临海,是唐时台州盐远销处州、婺州、衢州等地正集散地,且是当时江南十大盐监之一。顾况求知新亭监之事,最早见于唐人李绰《尚书故实》,内云:“顾况,字逋翁,文词之暇,兼攻小笔。尝求知新亭监,人或诘之,谓曰:‘余要写貌海中山耳。’仍辟善画者王默为副知也。”新亭监始设于唐乾元年间。《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乾元元年(758年),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监院。”吴、越、扬、楚盐廪“有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场,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兰亭、永嘉、太昌、侯官、富都十监。岁得钱百余万缗(每缗1000钱),以当百余州之赋。”知新亭位列十监之四。盐监是管理盐税、盐业的机构,长官称“监”。新亭在临海,南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七《城务·临海》条:“新亭监在县东南六十里,今废。《武烈帝庙记》:乾符二年(875年)新亭监给官莫从易重建堂宇。”按《赤城志》是台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新亭监附于临海县名下,当属临海。又民国《临海县志稿》卷十三《官师·令佐·盐监》载:新亭监官,“天宝:顾况(附李绰《尚书故实》顾况条);乾符二年:吴越莫从易;元德昭(按吴越国王钱镠后拜为丞相)。”顾况列为新亭首任监官,唯定在“天宝”年间有误,以《新唐书》记“乾元”为正。
  新亭监约止于北宋熙宁至宣和年间,前后存在了约200年。据旧志载,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因新涂外淤,老涂地养淡,产盐区东移,遂修筑杜渎坝(在今杜桥镇外涂)。宣和四年(1122年)官府设南(在黄岩)、北(在桃渚)两监,建杜渎盐场,归属北监,张瑾为亭场巡检,新亭盐监至此寿终正寝。
  顾况求知新亭监年代史家一直总感含糊。拙见顾况临海之行,除上述方志记载以外,与其存于《全唐诗》卷二六七及宋人《万首唐人绝句》中的《临海所居》诗三首及《从剡溪到赤城》诗有内在关联,可补充《尚书故实》所记之不足。今先举《从剡溪到赤城》诗:
  灵溪宿处接灵山,窈窕高楼向月闲。
  夜半鹤声残梦里,犹疑琴曲洞房间。
  剡溪在新昌,赤城在天台。由新昌剡溪入天台,走的是、游天台山同一路线。诗中“灵溪宿处”是说顾况从天台到临海途中,曾夜宿灵溪附近的灵溪驿,又称灵溪馆。《嘉定赤城志》卷三:“(天台)灵溪驿,在县东二十里,旧路由此入京,今亭头是也。后改自东门,遂废。唐人有《夜泊》,诗云:‘孤吟疏雨夜,荒馆乱峰前’……‘溜从华顶落,树与赤城连。’……”(参见康熙《天台县志》,雍正《浙江通志》)顾况稍后的大和诗人许浑也有《发灵溪馆》诗:“山多水不穷,一叶似渔翁。”顾况诗中“赤城”是天台山胜景,“灵山”即天台山。灵溪驿是水陆交通交替点,上接新昌至天台的山岭蹬道,下通扁舟畅行的始丰溪(灵江主要支流),可直达台州城西门埠。看来,顾况先游览了天台城关的赤城山等风景,再夜宿灵溪驿站,才由水路至临海。历史上未见顾况有多次游天台、临海的记载,故此行必是到新亭监上任。该诗虽未见所作时代,但读《临海所居》之一诗就不难理解:
  此是昔年征战地,曾经永日绝人行。
  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此诗中“征战地”、“绝人行”等词,是描绘当时台州平叛袁晁起义后,百姓生灵涂炭的凄惨情景。《册府元龟》卷一二二:“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八月,台州贼帅李黾(即袁晁)攻陷台州,刺史史叙脱身而逃,因尽陷浙东诸州县。”宝应二年(763年)夏袁晁兵败被俘,11月被杀,诗正印证此事,可推知况到临海是宝应二年末(763年)或稍后。再读《临海所居》之二诗:
  此去临(灵)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
  不知叠幛重霞里, 更有何人渡石桥。
  此时况已离开灵溪到达台州临海,并偕好友游览巾山,巾山有双峰,又称双帻。传说晋时皇华真人修道升天,遗帻于此,留有华胥洞、仙人床等遗迹,民间传说此山有仙气。唐神龙元年(705年)巾山西麓建龙兴寺,十三年(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曾在此驻锡,该寺僧思托随鉴真“始终六渡”,才抵达日本九州。顾况向崇佛道,登此山遥望天台山,禁不住回忆起令人神往的石梁(即“石桥”)飞瀑而赋诗。
  顾况何时离职新亭监?约在大历二年(767年)前后。据《唐才子传校笺·顾况》考,大历前期(769~770年),况尚在苏、湖一带,与李泌、柳浑、皎然、陆羽等一时俊杰交游,招为吴兴人丘司议之婿;大历中期(771~774年),在永嘉(今温州)操办盐务,“为江南某盐铁转运支使属吏”,作有《仙游记》、《释祀篇》,建中二年(781年)入韩滉幕府为大理司直。因此,顾况在临海任新亭监当是广德、永泰年间(763-766年)。贞元十七年(801年),顾况写下了著名的《嘉兴监记》,文曰:“天宝末,天下兵起。乾元初,上司凑议,宜以盐铁之职,总以社稷之臣,斡乎山海之利以富人也。淮海闽骆,其监十焉,嘉兴为首”,“大臣奉法,为事选人,拔其贤干,升于宪署,以官原阝显 光华之宠,趋其署者如好鸟之栖茂林。”此文正是他对曾仕新亭监和江南某盐铁转运支使属吏,多年从事盐务阅历的总结。
  成语“红叶传情”的来历
  
唐朝大诗人顾况的诗句“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里断肠时。君畴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叶上题诗从苑中流出》)被后人归纳一句著名的成语“红叶传情”,然而这却是诗人亲身经历的一段佳话轶事。相传在唐天宝年间的一个秋天,身在洛阳的年轻诗人顾况拾得从皇家宫女所居上阳宫水道流向下水池(今洛阳市西下池村)的一片红叶,叶面上有宫女题写的哀怨诗句“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天宝宫人《题洛苑梧叶上》)。萌动爱意的诗人也赋诗一首写于红叶之上,并将这片红叶从上水池传进宫内,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宫女取得联系。此后顾况和这位宫女二人经常凭借红叶传送爱恋的心声。不久发生唐(公元755年),官兵为抵挡叛军进行为期60天的“”最终失败,顾况趁战乱找到那位与他传诗的宫女逃出上阳宫,二人结为连理白头到老。从此红叶被视作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传咏至今。这段甜美的爱情故事也被称作“下池轶事”在洛阳古城流传。
  永嘉
  年代:【唐】 作者:【顾况】 体裁:【五绝】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
  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译文:瓯越之地,流传着古老的风俗。风和日丽的江边景致秀丽。什么地方隐隐约约传来仙乐般美丽动听的歌声,原来是那烟波中的岛屿奏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感恩原创)

为您推荐

对雪②

  【原文】: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作者】: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

夜归鹿门歌②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作者】: 【朝代】: 【体裁】:七言古诗   ------------------------------------------------------   【】:○平声..

子夜四时歌·春歌②

  【原文】: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作者】: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

贫女②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②

  猿啼客散暮江头,   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   青山万里一孤舟。   【作者】: 【朝代】: 【体裁】:   【】:○●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十一尤;   猿啼客散暮江头,   ○○..

江村②

  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宗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国,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性爱山水,是位著名的风水学家,他遍游黄山、..

岁暮归南山②

  标题: 岁暮归南山   作者:   作者简介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襄州(今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