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暮雨送李曹②

  名称: 赋得暮雨送李曹
  作者:
  简介
  韦应物
  (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西安)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年。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高雅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栏目关键词:
  类别: 五言律诗
  体裁: 诗
  年代: 中唐 内容介绍
  原文
  赋得暮雨送李曹 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
  漠漠④帆来重,冥冥⑤鸟去迟。
  海门⑦深不见,浦⑧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⑨比散丝⑩。
  注释
  [注释]
  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
  ②楚江:指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
  ③建业:今江苏南京。
  ④漠漠:水气迷茫的样子。
  ⑤冥冥:天色昏暗的样子。
  ⑦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⑧浦:近岸的水面。
  ⑨沾襟:打湿衣襟。此处为双关语,兼指雨、泪。
  ⑩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赏析】:
  这是一首雨中送别友人远行的诗,全诗紧扣暮雨,描写暮雨中的景象,手法妙绝,读后如见一幅薄暮烟雨送客图。近处船帆沾雨沉重,小鸟难飞。远处天色昏冥望不见海门,浦树含烟。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近景与远景互相映衬。末联用一“比”字,将别泪和雨丝融成一体,离别之情与暮雨之景相比拟,恰到好处。作者分题赋诗,能够做到不流于斧凿,写景抒情皆是信手拈来,佳句天成,足见其大家风范.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姜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翻译】:
  长江上笼罩着霏霏细雨,建业城的暮钟声回荡天际。船帆沾湿后沉沉显重,慢慢行走,归鸟迷中缓缓低飞。天边的海门隐没了影迹,江岸的远树湿润了芳枝。此时相送别情无限,泪已沾襟雨又如丝。
  【评析】: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为您推荐

送朱大入秦②

  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注解】:   朱大:孟浩然的好友。   秦:指长安:   游人:游子、旅客、本诗指的是朱大。   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

春夜别友人②

  【原文】: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作者】: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

杳杳寒山道②

  【原文】: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作者】:   【朝代】: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

酬乐天频梦微之②

题大庾岭北驿②

  名称: 题大庾岭北驿   作者:   简介   宋之问   (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西河(今省汾阳市)人。曾为修文馆学士。在诗歌创作上,宋之问与齐名,号称“”。对唐律体的定型颇有贡献。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

过陈琳墓②

  【原文】: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作者】:   【作者小传】:   温庭筠(812—8..

老将行②

  名称: 老将行   作者:   简介   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