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中作②

  ——《碛(qì)中作》
  【年代】:唐
  【作者】:岑参——《碛中作》
  【内容】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解释】:
  1、碛:沙漠。
  2、走马:跑马。
  3、绝:没有。
  4、平沙:广阔的沙漠。
  5、万里:无边无际的样子。
  【赏析】:
  在诗坛上,岑参的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这首诗描写旅人远走塞外,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这首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

为您推荐

秋登兰山寄张五②

  【年代】:   【作者】:——《秋登兰山寄张五》   【内容】: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

题破山寺后禅院②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注:此处“曲、竹”和“俱、都”是两种版..

旅宿②

              名称: 旅宿   作者:   简介   杜牧   (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官至中书舍人。长于七言和绝句。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题   主题词或关..

寻西山隐者不遇②

湘灵鼓瑟②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作者】: 【朝代】: 【体裁】:   --------------------------------------------------------------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②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

送李端②

  ——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①。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②。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③。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④。   [注释]   ①故关:故乡。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②“路出”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