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②
1、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四川省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唐文宗开成末,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约为令、丞之属,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中除殿中侍御史。历尚书司门员外郎、司勋员外郎。宣宗时,历任忠、建、江、岳、杭州刺史。终官御史中丞。他的主要活动在武宗、宣宗两朝,大约在懿宗咸通中辞世。《唐才子传》称其“夸迈流俗,为诗多逸气,五彩成文”,其人品、气度也可从此略见一斑。
李远虽然久居官职,但他的诗则清新可读,内容以描写现实为主。李远注意在意境上有所创新。如《剪彩》诗,前六句尽在于描写女子剪彩时缠绵甜美的情思,宛如一条清清流淌的溪水。末两句紧衔前情,以“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作结,使读者产生骤然幽远的遐思,为之情动,这就使诗歌的主题得以深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运用上,李远注意选择和锤炼字句,颇见功力。如《增写御容李长史》诗,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很高。他的“杜魄呼名叫,巴江学字流”之语,也曾被宋人魏庆之誉为“绮丽”的唐人典范句法。
李远的作品传世不多。据《全唐诗》载,计有三十五首(其中二首重出于他人集中)及二句残句。李远诗向无单行本,清人席启寓《唐诗百名家集》和江标《唐人五十家小集》录其诗。
2、李远:网联西部的“进步青年”
“记录西部计划志愿者生活点滴,见证西部计划志愿者光辉岁月”是西部计划志愿者之家网站的口号。虽然上过西部计划志愿者之家网站的人大都知道网站的创建者“进步青年”,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服务于新疆建设兵团的志愿者李远。
2003年6月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在等待批准的日子里,李远就开始筹划建立一个志愿者交流的网络平台。网站建立后,由于经费问题生存举步维艰。
为了省钱,李远的生活就和白菜、面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后来,《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大家知道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志愿者张冠宁、刘延成在发了第一个月的补助后就寄来250元和100元,很多人,包括克尔玛依的一位石油工人也慷慨解囊……因为这些人的期望和信任,李远更加努力。
志愿者之家网站从建立到现在,已经从最初的简单论坛发展到现在的综合网,注册网友已经接近3万人,浏览量已经超过200万。
“少抽一包烟,少买一件衣服,少发一条短信,援助一名贫困学生”,这是李远在网站上发起的“1 1”助学活动的宣传语。他和一起分在一个农场的丁亚辉、付强等志愿者每个月从仅有的600元生活费中挤出50元,每人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志愿者的呼唤得到了社会热心人的响应,通过网站现在已经捐助贫困学生70多名,近期平均每周都有4名学生得到捐助。
在新疆最北边的农10师181团工作时,李远教9个班450多名学生的课,他和孩子们结下深厚感情:“在零下20℃的天气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孩子们看到我冻麻的手就拿起来放在他们的嘴边呵气温暖。看着课堂上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时,我就希望自己能永远给他们讲下去。”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大哥哥”。
从山东来到新疆,李远和他的同伴们努力去适应一个崭新的环境。吃饭是一个问题,他们几个都不太会做饭。为了省下钱来投入到“1 1”助学活动和志愿者之家网站,李远和同宿舍志愿者生活非常节俭。因为没有经验,担心冬天到了没有菜吃,他们也储存了很多东西:100公斤大白菜,50公斤土豆,30公斤芹菜。但是他们没有地窖,把菜放在阳台上,暖气热,大白菜一点点烂掉,芹菜叶也全都发黄,土豆干脆长出了芽,都不能吃了。孩子们心疼“大哥哥”,一下班学生就跟他说,老师,到我家吃饭去。
慢慢地,西部生活的底色显露出来:贫乏和单调。有时候实在憋得慌了,他们就绕着团场走上十几圈。但是,在这里,李远和同伴们收获了更珍贵的东西:朴素的情感和沉重的责任。
2003年9月27日,李远所在的181团中学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当时,他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突然感觉大地在晃:一定是地震了!他立即说:“同学们,我们到操场上去集合做游戏。”楼还在晃,他看到有两个学生还在收拾书包时,就冲着学生嚷道:“书包不要了,回来老师给你买新的。”然后,一手抓住一个就往楼下冲。在老师的疏散下,所有的学生都安全转移,没有一个孩子受伤。李远说,那次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责任的沉重。事后才知道,这次地震是里氏7.9级,震中距他们所在的学校仅200公里。
在新疆,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农忙的时候,他们要到生产第一线去,挖防渗渠,修路,收番茄、哈密瓜等,劳动的地点都比较远。
和李远一样,分布在兵团各团场不同工作岗位上的400多名志愿者,已经完全融入了兵团人的生活工作中。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兵团人,从这群年轻人身上开启了一个了解外部的窗口,他们带来的新观念、新思想不单单在服务单位产生了影响,还影响了团场军垦第三代人的生活方式:团场里读书的青年人多了,闲逛的人少了;上网查信息资料的多了,聊天的少了;学英语的多了,打牌的少了……他们为兵团屯垦戍边增添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