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杭州春望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释
【伍员】子胥,春秋楚人,父兄皆遭楚平王杀害,逃吴,佐阖庐败楚,又佐夫差败越。后夫差信谗杀伍。民间同情伍员,说他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历代立祠庙纪念他。【苏小】,南齐钱塘名妓。
【柿蒂】绫的花纹。
【梨花】酒名。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梨花春”。
赏析
此诗为长庆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作。诗对杭州春日景色作了全面的描写,前六句都是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七处景色都靠“望”字把它们联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首句写登楼远望海天瑰丽的景色,有笼住全篇之势。作者原注云:“城东楼名望海楼。”《太平寰宇记》中望海楼作望潮楼,高十丈。次句护江堤指杭州东南钱塘江岸筑以防备海潮的长堤。清晨登望海楼,极目远眺,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钱塘江水,奔流入海,护江长堤,闪着银光。此联把城外东南的景色,写得极其雄伟壮丽。
次联诗人把目光转到城内。杭州城内吴山(又称胥山)上有“伍员庙”。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辗转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先后打败了楚国、越国,后因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并停止伐齐而见疏,终被杀害。所民间传说:他因怨恨吴王,死后驱水为涛,故钱塘江潮又称“子胥涛”。此诗通首所写均为白日眺望情景,“夜入”是想象之词,是说看见眼前的钱塘江和伍员庙,想到夜里万籁俱寂之时,涛声传入庙中,特别清晰。“苏小”,即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苏小家”代指歌妓舞女所居的秦楼楚馆。这句正写题面的“春”字,点明季节,并以歌楼舞榭,写出杭州的繁华景象。应当注意的是,句中之柳非门前屋后之柳,而是极目远望到的院中之柳。《唐宋诗醇》评这两句说:“‘入’字、‘藏’字极写望中之景。”两句均引用典故写景,不但展现了眼前景物,而且使人联想到伍员的壮烈,昔日杭州的繁华,上句气象雄浑,下句旖旎动人,富有诗情画意。
上两联主要是写自然景色,下一联则把重点移在风物人情上。“红袖”指织绫女子。“柿蒂”指绫的花纹。作者原注云:“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酒旗”即酒招,代指酒店。“梨花”语意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此联一句写游人沽饮,一句写妇女织绫。梨花飘舞,酒旗相招;红袖翻飞,绫纹绮丽。诗意之浓,色彩之美,读之令人心醉。
末联又把目光移到远处,写最能代表杭州山水之美的西湖,结足春意。“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作者原注云:“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绿时,望如裙腰。”“裙腰”这个绝妙的比喻,不仅写出了春日白堤烟柳葱蒨,露草芊绵的迷人景色,而且把从远处俯瞰西湖的景象写得非常逼真生动,同时,写裙腰,自然使人联想到裙,宛若看到彩裙飘逸如湖面的水光波影;由裙,又自然使人联想到妩媚秀丽的西湖,岂非美丽少女的化身?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虽不能肯定它就是从白居易这两句诗衍化而来,但二者的构思,却是一致的。
这首诗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征的景物,熔铸在一篇之中,就象用五色彩笔,画出一幅《杭州春望图》。画面以春柳、春草、春树及江水、湖水的翠绿为主色,又以梨花、红裙、彩绫、酒旗加以点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间,把杭州的春光装点得美丽无比,散发着浓郁的春意。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东南,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远近结合,错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时,又将写景同咏古,摄自然之景同记风物人情结合起来,使景物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诗味,洋溢着诗人抑制不住的赞美之情。
背景
这首诗提到了一位传奇人物,春秋后期的伍子胥(伍员),他是楚国人,后来投奔吴国,英雄造时势,因为他,掀起了吴、楚、秦、越之间的战争,更因而改变了春秋诸霸的局势。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平王派伍奢(伍子胥的父亲)做他的太傅,费无极(忌)做少傅,伍奢尽心辅佐太子,费无极却等不及太子即位,一心想尽快挤进中央权力核心。
楚平王派费无极到秦国为太子娶亲,秦女美貌,费无极便怂恿平王自己娶了秦女,另外为太子娶媳妇,而费无极因为这大功一件成了楚平王的宠臣。可是,费无极又担心将来太子建终有一天会继位,必然对他不利,于是不停的在平王跟前鼓说,先将太子建派去北方镇守城父,然后造谣说太子在城父聚集兵马,勾结诸侯,准备做乱。
楚平王召回太子太傅伍奢,质问太子图谋造反的事,伍奢说:“大王为何听信谗贼小臣之言,反而不信任至亲骨肉呢?”费无极一旁插口再进谗言:“大王现在不制止他们,就来不及了”。
楚平王派人去城父杀太子建,太子建得到消息后,先一步逃出国外。楚王囚禁伍奢,费无极又献斩草除根之计:“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能干,如果不一并杀掉,将成为楚国的后患”。楚王派人传话给狱中的伍奢:“把你的两个儿子召来,就放你一条生路,否则处死”。伍奢知道这是斩草除根之计,但仍对使者说实话:“我的大儿子伍尚生性孝顺,叫他来,他一定会来;可是小儿子伍员刚直忍辱,能成大事,他晓得来了也是陪葬,肯定不会来”。
楚王的使者前往传唤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果然要去和父亲共患难,伍子胥说:“父子三人一起死,有什么意义?与其含冤同死,父仇不得报,还不如逃奔他国,借兵雪耻”。于是伍尚赴死,伍员逃亡。
伍子胥先逃到宋国,会合流亡该地的太子建,再一同逃到郑国,可是太子建心急,暗中联络晋国想灭掉郑国做为自己的根据地,被郑国杀死,伍子胥再奔逃吴国。
伍子胥投奔到吴国公子光门下当食客,当时国君是吴王僚。恰巧吴、楚边境因为采桑叶的小冲突,一再扩大演变为两国交兵,公子光带兵攻下了楚国两座城池而回,伍子胥就向吴王僚进言:“楚国可以攻破,请再派公子光去”。可是伍子胥当时还不了解吴国内部的政治情势,吴王僚是继承父亲的王位,可是他的父亲排行第三,是由大哥、二哥兄终弟即传位下来,而公子光是老大的儿子,心里总认为传到第二代应该由他继承才对。换言之,吴王僚的王位基础有合法性的争议,他和公子光之间的关系其实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因而,吴王僚不想让公子光建立太多军事上的功勋,以免声望太高、兵权太重;公子光也不想轻易涉险,万一吃败仗,正好给吴王僚一个整肃他的借口;于是伍子胥的进言未被采纳。
伍子胥为公子光物色了一位刺客专诸,在一次宴会场合,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公子光取代成为吴王阖闾(庐)。吴王阖闾重用孙武(《孙子兵法》的著作者)练兵,并对伍子胥说:“以前是另有所图(指王位),现在可以对楚国用兵了,请先生发挥长才吧”!
吴军势如破竹攻进了楚国郢都,当时楚平王已经逝世,楚昭王逃亡到北方,伍子胥将楚平王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下,算是替老爸和老哥报了仇。楚国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国求救兵(楚昭王就是楚平王和秦女生的儿子,秦国是楚国的娘舅家),哭了七天七夜,终于讨来救兵,击退吴军,恢复楚国。
吴王阖闾经此一战,威震中原称霸诸侯,可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国南方的越国趁虚而入,攻在一次战役中,阖闾中箭伤了手指,后来伤重不治死亡。吴王夫差继位,明耻教战,复仇大军将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勾践派人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求称臣求和。伍子胥劝谏夫差:“勾践深沉忍辱,现在不一举消灭他,以后一定会后悔”。可是夫差不听,同意越国和谈。
北方的齐国国君去世,新君软弱,大臣争权倾轧,吴王夫差动员军队北伐,伍子胥又劝谏:“越国的勾践才是吴国心腹之患,齐国对吴国好比一块充满石砾的田,一点用也没有,还是先攻打越国才是,否则悔之晚矣”!夫差已经厌倦了这位先王遗老的倚老卖老,可是伍子胥对吴国功劳太大,不好当面撕破脸,于是派他出使齐国,兼负探察虚实的任务。伍子胥使齐返国之前,对儿子说:“我眼看吴国就要灭亡,你还年轻,跟着陪进去没有好处”。于是将儿子托付给齐国大夫鲍牧,自己回国述职。他的行为,给了伯嚭见缝插针的机会,在吴王夫差面前进谗言,于是夫差派使者送伍子胥一把“属镂”宝剑,要他自杀。伍子胥仰天长叹:“我曾经帮你父亲称霸诸侯,更帮你立为太子,你现在却听信谗言杀一位长辈”。吩咐家人:“我死了以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姑苏城的东门上,我要目睹越军进城”。说完,自刎而死。
大发雷霆的夫差,下令将伍子胥的尸首装在马革里面,漂流到江中(让他死无葬生之地)。吴国人怀念他,为他在江边建立祠堂,成为江神。相传伍子胥死后,因为积恨难消,怨气驱动江水造成波涛,因而钱塘潮又称“子胥潮”。问题是,吴子胥死在江苏,他怨恨的又是吴王,怎么会到浙江去兴风作浪?然而,杭州城内确有伍员庙,而为了防备钱塘潮(子胥潮)的海堤,正是“护江堤白踏晴沙”一句描写的景象。
至于“谁开湖寺西南路”?那条路就是西湖断桥向西南通过湖中到孤山的长堤,也就是“白堤”,正是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时修建。白堤在春天草绿时“望如裙腰”,成为末句写景藻饰。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和,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有广泛影响,是“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白居易祖籍山西,其曾祖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迁居河南新郑。唐代宗大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在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香山,号“”。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引用
先生的《》第十九章中曾引用过该诗中的名句:原文:
令狐冲见他手中拿的是一只翠绿欲滴的翡翠杯,又闻到杯中所盛是梨花酒,猛地里想起祖千秋在黄河舟中所说的话来,说道: “白乐天《杭州喜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饮梨花酒当用翡翠杯,四庄主果然是喝酒的大行家。”他没读过多少书,甚么诗词歌赋,全然不懂,但生性聪明,于别人说过的话,却有过耳不忘之才,这时竟将祖千秋的话搬了过来。丹青生一听,双眼睁得大大的,突然一把抱住令狐冲,大叫:“ 啊哈,好朋友到了。来来来,咱们喝他三百杯去。风兄弟,老夫好酒、好画、好剑 ,人称三绝。三绝之中,以酒为首,丹青次之,剑道居末。”令狐冲大喜,心想:“丹青我是一窍不通,我是来求医治伤,终不成跟人家比剑动手。这喝酒吗,却是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