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园②

  漆园
  1.古地名。今安徽省蒙城县,蒙城古称漆园。庄子曾为漆园吏。其中,漆园就是今天的安徽蒙城。
  2.地名,安徽省蒙城县漆园镇.
  3.指庄子。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子永叹天伦之伟,漆园悲被绣之牺。”唐李德裕《重忆山居·漏潭石》诗:“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清朱锡《幽梦续影》:“漆园梦蝶,不过中材。”
  漆园吏:指庄子。
  【原文】: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

  【作者】:
  【朝代】:
  【作者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县(今属),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事贬为济州司仓参军。曾奉使出塞,回朝官尚书右丞。,身陷叛军,接受伪职。 受降官处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歌成就以山水诗见长,描摹细致,富于禅趣。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正指出其诗画的特色和造诣。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体裁】:
  【】: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遇;可六语七虞 / 六御七遇通押。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枝树。
  ●●●○○,○⊙●○▲
  【评析】:
  这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漆园是辋川二十景之一。不过这首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
  诗的用典自然贴切,且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环境经历融为一体,以致分不清是咏古人还是写自己,深蕴哲理,耐人寻味。
  【赏析】:
  诗的前两句,反用《游仙诗》“漆园有傲吏”的诗意。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载,庄子曾为漆园吏,楚威王遣使聘他为相,他不干,反而对使者说:“子亟去,无污我!”这就是后世所称道的庄子啸傲王侯的故事。郭璞称庄子为“傲吏”,其实是赞美他。王维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说庄子并不是傲吏,他所以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这也是一种赞美,不过换了个角度罢了。显然,王维是借古人以自喻,表白自己的隐居,也决无傲世之意,颇有点看穿悟透的味道。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做漆园吏这样的“微官”呢?
  三、四句“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两句意思说,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不过是形迹之“偶寄”而已。在王维看来,只要“身心相离,理事俱如”(《与魏居士书》),便无可无不可了。做个漆园吏,正好可借漆园隐逸,以“婆娑数株树”为精神寄托,这样不是也很不错吗?《晋书》中有“此树婆娑,无复生意”的说法,“婆娑”用以指树,形容其枝叶纷披,已无生机。郭璞《客傲》中又有“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的说法,“婆娑”用以状人,形容老莱子放浪山林,纵情自适。王维用在这里,似乎两者兼而取之:言树“婆娑”,是以树喻人;言人“婆娑”,是以树伴人。总之,做这么一个小官,与这么几棵树相伴,隐于斯,乐于斯,终于斯,又复何求哉!这就集中地表现了王维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

为您推荐

夕次盱眙县②

  名称: 夕次盱眙县   作者:   简介   韦应物   (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丞、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

赠内人②

  名称: 赠内人   作者:   简介   张祜   (约782~约852),字承吉,清河(今属)人。其诗或感伤时世,或歌咏从军,以乐府宫词著称。其宫词写宫女幽怨之情,有感而发,平易自然而不流于浅俗。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贼平后送人北归②

  名称: 贼平后送人北归   作者:   简介   司空曙   (约720~约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永年)人。官至虞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写自然景色与乡情旅思,长于五律。   主题   主题词或关键词:..

崔珏②

秦王饮酒②

  秦王饮酒   作者:李贺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2,劫灰飞尽古今平3。   龙头泻酒邀酒星4,金槽琵琶夜枨枨5。   洞庭雨脚来吹笙6,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7,宫门掌事报..

杨师道②

  杨师道 字景猷,华阴人,隋宗室也,清警有才思。入唐,尚桂阳公主,封安德郡公。中,拜侍中,参豫朝政,迁中书令,罢为吏部尚书。师道善草隶,工诗,每与有名士燕集,歌咏自适。帝每见其诗,必吟讽嗟赏。后赐宴,帝曰:“闻公每酣赏,捉笔赋诗,如..

李约②

  李约 字存博,汧公勉之子,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观祈雨》为最善。该诗将久旱(以致“桑条无叶土生烟”)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揭露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