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仙桥②

  桥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北。因 汉 司马相如 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 秦 李冰 所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 升仙桥 ,有 送客观 。 司马相如 初入 长安 ,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唐 岑参 《升仙桥》诗:“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按,一本作“ 升迁桥 ”。或谓“迁”形近“仙”,转讹为“仙”。参阅 陈铁民 侯忠义 《岑参集校注》。
  升仙桥
  【朝代】:
  【作者】:
  【文体】:
  【全文】:
  其一
  题桥①贵欲露先诚,此日人皆笑率情②。
  应讶临邛沽酒客③,逢时还作汉公卿④。
  其二
  汉朝卿相尽风云, 司马题桥众又闻。
  何事不如杨得意⑤,解搜贤哲荐明君⑥。
  【注释】:
  ①题桥:未发迹时,从去,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②笑率情:司马相如和曾经卖酒为生,受到乡亲的嘲笑。
  ③临邛沽酒客:指司马相如,司马相入曾经和卓文君在临邛开设酒店。
  ④汉公卿:重用司马相如勘查成都,安抚百姓。
  ⑤:一个负责养狗的太监,司马相如的推荐者。
  ⑥明君:指汉武帝。
  【格律】:
  其一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其二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平平
  【作者简介】:
  汪遵(约唐僖宗乾符年即公元877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宣州泾县人。(唐诗纪事作宣城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均不详,约前后在世。初为小吏。家贫,借人书,昼夜苦读。工为绝诗。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擢进士第。遵诗有集《唐才子传》传世。
  他的诗绝大部分是怀古诗,有的是对历史上卓越人物的歌颂;有的是借历史人物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有的是歌颂历史上的兴亡故事来警告当时的统治者;有的直接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这些诗都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录存其诗一卷(第602卷)。
  【作品赏析】:
  这是两首咏古的七言绝句,作者以时期司马相如未发迹之前在故乡成都升仙桥题写抱负的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对司马相如仕途顺畅的羡慕,同时也自息当时没有杨得意这样的推荐人来为国家举荐人才。
  【相关资料】:
  相如题桥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长卿,四川成都人,汉时文学家。
  司马相如被成都人牢牢记住,不光是因为他那些美妙繁复的词赋和他跟卓文君的一段浪漫情缘,那座名叫“升仙”的铭记着一个蜀中才子高远志向的古桥还会让我们想起他开发西南夷的政绩和功劳。
  有一天,汉武帝在长安的宫殿里偶然读到司马相如的《》,认为这是天下难得的好文章,因此就拍着桌子大声叫道:唉!多可惜啊,若是写作此赋的人与朕同时就好了,朕也好虚心请教!原来,是汉武帝误以为司马相如乃已经作古的前人,因此发出了生不逢时的感慨。
  说来也巧,当时宫中有个专门负责养狗的太监叫杨得意,也是成都人,跟司马相如认识。听汉武帝如此欣赏司马相如的才华,就举荐说:皇上,这个作《子虚赋》的人还在,如今就住在成都哩。汉武帝一听,大喜,立即召见司马相如。消息传到成都以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很高兴。邛崃县令王吉派来车马接司马相如,传说司马相如离开成都进京以前,曾经从北门的一座石桥经过,面对着即将离别的妻子和前来送行的官员,相如指天发誓道:我这次赴京,不乘坐高车驷马,决不回来见故乡的父老乡亲。
  司马相如来到京城以后,跟汉武帝相见甚欢,他的才华得到汉武帝的赞赏和推崇。汉初,武帝欲对匈奴开战,首先想到了要把西南后方摆平。为广集兵力和运输通畅,派大将唐蒙为中郎将,从巴符关入西南。唐蒙从巴蜀进夜郎,用大量财宝诱使夜郎国归降了汉朝,夜郎附近其他小国,贪图汉朝的财物也都听了唐蒙的约束。但这样的方法并非长治久安之计,西南的夜郎、滇,时降时叛。后来,唐蒙又采用强行拉丁派款,横征暴敛,引起巴蜀民众的惊恐,险些激成民变,造成边乱。这使得汉武帝大怒,便命熟悉西南各地民情的司马相如回到成都问责唐蒙,并安抚蜀中百姓。司马相如的《谕巴蜀檄》就是他代朝廷拟就的一篇政治报告。一方面说明唐蒙“发军兴制”等举措并非朝廷之意,另一方面又要求巴蜀官民理解和支持“通西南夷”的行动,司马相如积蓄已久的政治才智借着这篇政论性的文章喷勃而出,文章短捷,表现出赫赫煌煌的大汉声威:“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屈膝请和”,有力说明现在靡有兵革之事,战斗之患,虽行文不免虚夸,却有很强的感染力、说服力,文势气魄一派赋家之风。檄文一出,迅速达到了安定人心的目的。武帝十分赞许,命他全权代表朝廷处理西南问题。相如衣锦还乡,“蜀人以为宠”。他真的驷马高车回到成都了,当地官员特意把原来那座升仙桥加宽为五丈五孔的大桥,成都县令以上的官员都身背弓矢,手里拿着小锣,为司马相如鸣锣开道。升仙桥从此被人们称作了驷马桥。
  说到这,不觉为成都人的宽容大度和幽默感所折服。当年司马相如作小酒保状和文君当街卖酒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嘲弄笑话他,甚至他们觉得那是真才子自风流,他们愿意看到这样的佳话。如今他高头大马地回来了,自是更乐得以他为傲。不知道读着那篇掷地有声的文章会不会有人想起他放荡不羁的样子。
  相如来到成都后,深入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与当时的邛、冉、骁等少数民族部落广泛交往,排除关隘,促进中原地区与西南边区的经济联系和文化往来,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评论他的行动是“还报天子,天子大悦”。但他的举动并没获得乡亲的理解。那时为“通西南夷”而修理道路的工程已开展两年,尚未修通,民力消耗很大,有27名士绅认为开通西南夷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联名上告朝廷。朝中一些大臣因此也认为“通西南夷”毫无益处。但司马相如力主开辟道路,恢复秦朝便已在西南地区设置的郡县。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那篇著名的《难蜀父老》,他说,“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开发西南从长远来看,正是这样的“非常之事”。这几句话就今天看来,也是警策我们四川人的金玉良言。蜀不变服,巴不化俗,那么只有止步不前。事实上,正是因为西南夷道的开通,才迎来了成都及四川的第一次大发展,成都才发展成为长安外的第二大城市。相如在致力于四川边区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和睦相处,并加强同经济文化交流所取得的成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价值不亚于他著名的文学创作。可以说,司马相如揭开了西部开发和川人自省的序幕,其功不可没。
  升仙桥
  升仙桥位于四川成都北门外,原为木桥,现已无存。东晋《蜀志》记载:“(成都)城北十里有升仙桥,有送客观,司马相如初入长安,题市门曰:‘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人们为了纪念胸怀大志的司马相如,将升仙桥改为驷马桥,至今仍是成都北上的必经之地。古时一车套四马,故称驷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升仙桥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唐朝诗人汪遵曾写过两首赋咏《升仙桥》绝句诗:“汉朝卿相尽风流,司马题桥众又闻。何事不如杨得意,解搜贤哲荐明君”。歌颂了杨得意的荐才之功。另一首为“题桥贵欲露先诚,此日人皆笑率情。应讶临邛沽酒客,逢时还作汉公卿”。元代戏剧名家关汉卿根据历史传说,将其改编为杂剧《升仙桥相如题柱》,在乡间上演,使司马相如成为一名在民间很有影响的人物,瓷枕上的这幅画面取材于关汉卿元杂剧的场景。但在情节上与《华阳志》中的记载略有出入,《华阳志》记述是题于桥柱的门楣之上,所以有“不过汝下”的说法。而杂剧中是题于桥柱之上,唐朝的诗作《升仙桥》与杂剧的情节相同:“长桥题柱去,犹见未达时。及乘驷马车,却从桥上归。名共东流水,滔滔无尽期”。在桥柱上题诗显得更为合乎情理。
  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最佳文学作品就是的《》:杨意不逢,抚凌云以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为您推荐

咏杨柳②

  咏杨柳   【朝代】:   【作者】:   【文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   亚夫①营畔柳②蒙蒙, 隋主③堤④边四路通。   攀折赠君⑤还有..

留别王维②

  【名称】:《留别王维》   【作者】: (689~740),字浩然。襄州(今湖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八岁入长安赶考落第,失意东归,自洛阳东游吴越。张九龄出镇荆州,引为从事,后病疽卒。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其诗多写山水田园..

戏问花门酒家翁②

  ——《戏问花门酒家翁》   【年代】:唐   【作者】: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内容】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

重过圣女祠②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②

  【年代】:唐   【作者】: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内容】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赏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它由三首五言..

过融上人兰若②

  【年代】:唐朝   【体裁】:律诗   【作者】: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   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   却听钟声连翠微。   【作者简介】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清平调三首②

  名称: 清平调三首   作者:   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省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