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杀碑”是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的一则关于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传闻。据说,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也就是有名的“七杀碑”。更据说,49年以前此传闻天下皆知,作家田闻一在采访中特别提到,这块碑一直保存到解放初,他父母那辈的都见过。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网络的发达,学术成果在民间的传播交流远胜以往,已经有众多专业的或业余的论者指出过,考古发现的所谓“七杀碑”上并无一“杀”字,与传闻截然不同,实为张献忠“圣谕碑”(“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可见“七杀碑”实为清统治者为诬蔑张献忠而散布的流言,并且,此流言影响之大,足以证明在清朝的严厉思想控制下,“众口皆碑”道出的未必是事实。
又然而,仍有论者坚持以某些文章中提到的“解放区前一直保持的七杀碑”的存在为由,认定“七杀碑无杀字”为谬论或谣言,更质疑现存“圣谕碑”系解放后伪造,甚至说原来有“杀”字的“七杀碑”已经被“毁尸灭迹”了。
以上所谓“质疑”毫无根据,只能说明质疑着对“七杀碑”的历史所知无几却妄下揣测。不过,“七杀碑”的真伪问题的确是许多人关注的话题,故于此将“七杀碑”文物之原委略作简述,以释诸疑。
首先,国内现存两块张献忠“圣谕碑”,都是解放前在国统区发现的,当时的文献都有记载,并不是解放后才冒出来的,因此,“解放后伪造”一说绝不成立。
其次,所谓“解放前人尽皆知的七杀碑”,指出就是上面两块碑中的一块,该碑解放前陈列于成都市“少城公园”,后移至少城民众教育陈列馆。
第三,少城公园陈列的碑上,没有一个“杀”字,当时的照片仍在。
第四,除了照片以外,少城公园当时的陈列说明(见于30年代的出版物)中,文物名称是“献忠碑,世称之七杀碑”,附带说明三点,I 年代,II,来历,III,疑点。
第三部份,也就是疑点部份指出,碑文残缺,无法细辨,但残存的笔画中没有“杀”字的笔画,而有“与”“思”“量”的笔画,还有一个完整的“自”,这与史料记载中张献忠的“六言圣谕”相符(注,这则六言圣谕在明末清初的很多史料中都提到过,而传说中“七杀碑”的碑文与张献忠“圣谕”的差别,正在于后者没有七个杀字,多了“自思自量”几个字。换句话说,“七杀碑”碑文中有“杀”无“自”,“圣谕”中有“自”无“杀”),因此,怀疑此碑并非“七杀碑”,而是“六言谕碑”。
可见早在“七杀碑”最早被公开于众时,就有学者质疑“七杀碑”之传闻名不副实,就连陈列方都怀疑“七杀碑”之说是以讹传讹,而且特意在陈列中说出来,所以在文物名称中没有用“七杀碑”,而用了“献忠碑,世传之七杀碑”,这个文物名称的意思就是说只能肯定它是张献忠留下来的碑,而且就是传闻中所说的那块所谓“七杀碑”,至于碑文是否与“七杀碑”的传说相符----“疑点部份”特意加以指出。
现存的另一块“圣谕碑”,是1934年由一位英国传教士在四川广汉发现的,后来这块碑被运到广汉公园中展示。而它的碑文正是史料中记载的张献忠“六言圣谕”:“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
现在再看一下,广汉那块碑是很晚才由洋人发现的,名气不大很正常,成都那块“七杀碑”碑文上明明没有“杀”字,为什么长期无人怀疑呢?翻查一下史料就不难得知,原来这通碑本来一直放在成都一座官衙的空屋里,严禁外人靠近,据官府的说法,谁摸了它就会引起火灾,故而一般老百姓固然没有机会靠近,官衙里也没人敢去一探究竟。直到辛亥革命胜利后,当时任四川军政府成都知府的官员从重庆来到成都,住进这个衙门,才打开屋子,让允许人们看此碑。后来杨森到成都任职,就把它运到少城公园展览,同时命人写了“陈列说明”。这就是“七杀碑”真面目长期不为人知的缘由。
根据史料和文物,个人推断“七杀碑”的传说大致形成如下:
张献忠当年命人将自己的“六言圣谕”刊印刻石,于是有这样的碑刻留下来。(关于此事及“六言圣谕”内容的记载均非孤证)
张献忠当年曾经留下碑刻在成都官署的事,是有人知道的。但是那些人可能不识字,或者没有机会亲见,或者流传下来的碑文不完整,比如,只有前面两句“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留传了下来,后面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了。
四川平定后,满清统治者为了把“几乎杀尽四川人”的责任推给张献忠,就利用民间流传下来的“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的口碑,在后面加上七个“杀”字,而且声称这块“七杀碑”就在官署中,以证明其说词可信。
研究口碑的流变就会发现,完全凭空捏早的口碑是不容易流传的,而以已有传说为基础,捕风捉影,十倍百倍夸大的效果却很明显,正因为张献忠确实曾经有圣御碑留下,当时又有两句碑文流传下来,所以统治者在后面加七个字,将其“补充完整”,就比较容易被接受。久而久之,“七杀碑”的说法就深入人心了。
由于碑刻放在官署,一般人接近不了,也就无法查验真伪。而统治者又害怕会有人好奇偷看,所以特意把屋子上锁,并用“谁碰了它会造成火灾”作为禁止旁人靠近的借口。到了后来,甚至就连住在这个官署里的人也不敢靠近它了。
一直到了辛亥革命胜利后,这块碑才重见天日。“少城公园”的陈列,也是“七杀碑”在将近三百年以后第一次与学者和普通民众见面。此前人们虽然早知道有这么一座碑,却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样子。
而在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七杀碑”叫法及传说的质疑,而且这种质疑还被写入了陈列说明中。就连文物名称都只说它是“世传之七杀碑”,而正名用的是“献忠碑”。
如此一来,有关“七杀碑”的疑问基本上都可以合理而且有据地解释.
流传的碑文版本有:
天赐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德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害万物以逆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人之生矣有贵贱,贵人长为天恩眷。
人生富贵总由天,草民之穷由天谴。
忽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惜手劳。
不忠之人曰可杀!不孝之人曰可杀!
不仁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
不礼不智不信人,大西王曰杀杀杀!
我生不为逐鹿来,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四王子,破城不须封刀匕。
山头代天树此碑,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沧月的《镜》系列中间也有提到这个七杀碑两次。碑文由沧月修改。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
不知蝗蠹遍天下,苦尽苍生尽王臣。
草民生死皆如物,贵人骄奢天恩眷。
如此云荒非人世,逆天而行应天谴。
互有狂徒夜磨刀,帝星飘摇荧惑高。
翻天覆地从今始,杀人何须徒手劳?
不忠之人,杀!
不孝之人,杀!
不仁之人,杀!
不义之人,杀!
不礼不智不信人,奉天之命杀杀杀!
我生不为逐鹿来,千年沧桑大梦还。
王臣将相皆如土,总是刀下觳觫材。
传令麾下三军众,破城不须封刀匕。
三军之中树此碑——
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