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石在中国有许多,我们现在介绍的是具有代表性的几处飞来石。
飞来石
在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形态奇特,如此巨石却被竖立在一块长约12-15米,宽8-10米的平坦岩石上,令人惊叹不已!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地质学家认为,飞来石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真可谓天设地造。
相传,宋代有个叫的石匠,一生给人家造了不少桥,心想也在自己家乡门口的江上建造一座,但叹息没有帮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长得聪明美丽。她知道父亲的心思.便要求参加帮助干。但那深山采石,百里运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么受得了,所以单福就是不答应。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单福没奈何,才含泪点头。他还把三个徒弟找来邦忙,不久就干起来了。由于开山运石的苦和累实在难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后悄悄地溜了。单福和女儿、三徒弟为修桥铁了心,继续风里雨里苦干着。但好几年过去了,运到江边的石头只有一小堆.这样累死苦死,桥也建不起来。小姣一咬牙,请人写了“捐身修桥”四个大字,插了个草标,坐到江边石堆旁。一连三天,来看的人无数,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这天,忽然来了个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标.问小姣愿不愿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说:“什么时候把大山里开采的石头全运到江边,就什么时候踉你走。”这瘸子原来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挤出人群,腾云驾雾,很快来到百里外的大山,从背上拿下扇子,对着单福和三徒弟开出的石头就扇。石头竟都飞了起来,又纷纷都落在江边。单福和三徒弟也被从山上扇到了造桥工地。铁拐李还怕不够,又对身下立着的一块巨石扇了三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飞到了江边。只见底下尽是人,未敢让巨石落下。又听单福大声说:“石头够了”。他便驾起云头,飘游起来,游到黄山,见黄山风景秀丽,便将石头落下。从此,这飞来石就给黄山增添了绝妙的一景。另外还有两处飞来石,一在侧,一在古颖林庵前小峰上。
泰山飞来石
在御帐崖之上,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 相传,带领千人万马来封禅,行至云步桥上,只见重重山叠翠,白云压首,秦松亭亭,溪水悠悠,瀑布飞泻,犹如银河倒悬,山青水碧,好似新雨初霁之清秀,置身涧底,捕捉玉珠琼花,令人忘情:飞身崖上,静观高山流水之清韵,使人心醉。宋真宗看到有这样一个绝胜佳处,便下令停轿,在崖上石坪凿石立柱,设帐铺床,在此休息。真宗坐在床上,上有松涛阵阵,下有流水潺潺,前有歌舞美女,后依万古青山,好不逍遥自在。文武大臣们跑这跑那,忙得不亦乐乎。正巧,这时泰山神黄飞虎巡游从此经过,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这个无能的昏君,名为到泰山封禅,实则是游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诚,赶快轰他下山。”于是山神作法,将身边一块巨石朝真宗滚来。真宗这时正赏乐观景,忽听有声如雷贯耳,回头一看,见一块大石压顶而来,吓得三魂六魄都升了天,忙喊“哎哟,我的妈,赶快救驾”此刻哪里还有人应声,文武大臣早都逃命去了,只有封禅使王钦若吓得浑身打颤,钻到床下,王钦若在床下,看到巨石突然停在树下不动了,顿时来了劲,忙喊:“万岁不要怕,石叟是元君派来接驾的。”真宗闻言,果见大石耸立,像在对自己施礼,遂又回到床上,招乎文武百官,一本正经地说“奴才,一块碎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我乃真龙天子,是元君派来接迎的,我怎能会横遭此祸?”话虽这样说,此时真宗仍心跳不止,便赶快起驾上山了。王钦若为了讨好真宗,便将此飞来石取名为“接驾石”,把真宗憩过的石坪取名为“御帐坪”。
飞来石
据民间传说,“上古时代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打仗,不小心误撞‘不周山’ ,乃系擎天柱,山倒天塌,神石乱飞。传说有一块神石便落到了影壁山之中,恰好落在山腰岩石的顶部。”此后便有了这块“神来之石”。古时人们把它奉为神石,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逢华夏传统节日到来时,都会到这里顶礼膜拜,祈求日子平安、风调雨顺。据《关外诗赋轶抄》记载:辽代辽宁北镇萧太后帐下大学士耶律楚材游历影壁山时有诗赞:“不周山崩石溅处,胡天关外一奇石”。清代辽阳的“关东才子”王尔烈游历影壁山时也曾有诗赞:“云外仙石飞塞外,石破天惊寄天宇”。
遗憾的是原址上的“飞来石”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中被毁。此飞来石是在规划、建设人文纪念公园时,在原遗址上,依照史料记载中的原“飞来石”的模样精心仿制而成的,全无斧凿之痕迹。飞来石,高13.3米,重50吨,在天宇和煦风中,遥遥欲坠,而又不失所重,不偏不倚,合乎中庸,似凌波微步,又似玉树临风。人文纪念公园这块飞来石给我们带来许多神秘不解的答案,人们会在惊奇中细细品位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紫阳山瑞石洞飞来石
飞来石形如一块巨石,上大下小,苔藓斑驳,仿佛凌空飞来,搁在石棱倒插的垂云峰山石之巅,可谓“石势孤悬鬼斧开”,雄伟险峻是一处不常见的奇景,古人称城南小灵鹫。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