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
亚拉拉特山(土耳其语:Ar Da,英语:Mount Ararat),又译亚拉腊山,坐落在土耳其厄德尔省的东北边界附近,为土耳其的最高峰,距伊朗国界仅16公里,而距亚美尼亚国界也仅32公里,甚至可眺望亚美尼亚的首都埃里温,其因基督教的圣经《创世纪》一篇中记载,著名的诺亚方舟在大洪水后,最后停泊的地方就在亚拉拉特山上,因此也使得亚拉拉特山在欧洲、西亚的基督教世界远近驰名。电影名称
亚拉腊山(Ararat)制片人:罗伯特·兰托斯(Robert Lantos)/阿托姆·伊格扬
导演/编剧:阿托姆·伊格扬(Atom Egoyan)
主演:大卫·阿尔佩(David Alpay),克里斯多弗·普拉默(Christopher Plummer),
阿辛尼·康简(Arsinee Khanjian)
摄影:保罗·沙诺西(Paul Sarossy)
类型:剧情/历史
出品国:加拿大/法国
片长:115分钟
定级:R(由于暴力,裸露镜头和对白)
上映日期:2002年11月15日(北美地区)
剧情梗概:
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另一部正在制作的电影,一部关于土耳其人有计划地屠杀亚美尼亚人的史诗。一名亚美尼亚电影导演和一名亚美尼亚作家正在合作一部彻底重写这一历史事件的影片,但他们总有东西把握不住。他们听了一个关于亚美尼亚画家亚沙龙·戈尔基的讲座,并决定把这个真实人物作为英雄写到故事之中。而讲座的讲演者也有自己的人生问题,她的两个丈夫都相继死去,一个自杀,一个在试图刺杀一名外交官时被杀。她还有一个叫拉菲的儿子,母子俩经常发生冲突。拉菲身上有着他母亲的性格,没有经过母亲同意就开始了旅行,他要去亚美尼亚寻根。拉菲拍摄了亚拉腊山的纪录片,想把这大批还未冲洗的胶片送回家,引起了一名退休的海关官员的盘问。影片就此展开了四个时段的故事:海关的调查;电影制作者一年前的经历;发生在1915-1918年的大屠杀真实事件;1940年前后画家戈尔基创作最重要的关键时期。
评论:
导演伊格扬是亚美尼亚裔的加拿大导演,他对他们祖先在1915年的那场种族大屠杀一直不能忘怀,经过长期的准备,终于拿出了新的作品《亚拉腊山》。在伊格扬的典型作品中,故事总是令人难以置信地缠绕在一起,并且自我暗示着,构成十分复杂的叙述格局。《亚拉腊山》用同样复杂的方式来探访一段快要消失的历史,而大部分观众不会熟悉这一段历史。伊格扬用透视画法来审问历史,众多故事纠缠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照亮了这段沉重的记忆,那些负罪感以及各种可能的表达。影片在各个布景,各个叙述层次,各个不同时空之间进行着大量频繁地转换。影片也展现了伊格扬目前关于电影的思考:性别与血缘的联系、电影技术的界限以及图像能否传达可信的、活生生的经验。看得出来,这是一部充满相当野心的文献。
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影片不能在土耳其境内拍摄,并且当时亚美尼亚人的生活细节已经永远消失了。伊格扬必须小心翼翼地还原每一个细节,另一方面电影通常都在真正的历史与被人认识的历史之间上演。这意味着有一个真正的历史时刻,也有一个电影胶片中的场景,在两者的中间有着一条模糊的路。伊格扬通过一些细小的线索把二者联系起来,传达给观众一种确实存在,但又暧昧不清的历史。
所以,这又是一部关于历史和历史阐释的电影。伊格扬要告诉我们亚美尼亚大屠杀的真相,那些被我们的无知所忽视了的东西。土耳其是否真的进行过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是不是有许多土耳其人死于这次冲突?这究竟是不是一场有预谋的种族灭绝?这些问题都影片中被提出来,但历史已经遗忘了亚美尼亚人。伊格扬想要提醒所有人那儿曾发生过的事情,即使他自己也不是很确定这一切。于是在电影叙事形式上,伊格扬也同样采取了不确定的手法。正如他在影片中所指出的,在一部电影中重构过去很可能是错误的。所以,亚拉腊山这个意象变得十分关键。在影片里的小镇上是看不见亚拉腊山的,然而一幅巨大的亚拉腊山的油画在背景中隐隐出现。这是文学虚构的许可,还是一种对历史的更正?伊格扬问的是,如果完全可以重写历史的话,要不要顾及那些细微的改变。伊格扬没有呼吁我们做什么,最后他在影片中用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同时仍然设法严惩土耳其人),这就是说,伊格扬对戈尔基艺术作品的阐释只是作品本身的一个延伸,没有把它作为历史的确证。
伊格扬用几条副线来让历史教训更醒目,这一点做得不是很成功。这几条副线分别来自于伊格扬的旧作:引用自《色情俱乐部》的关于海关的情节过于沉静;从《意外的春天》里移用来的乱伦情节,令人不安且安置得不是地方;到海外拍片则来自《日历》。问题在于整部影片是一个过于巨大的悲剧,导演的这种处理远远无法承担如此,这使得生活在当代的人物的挣扎和努力变得无足轻重,影片的整体结构也随之失去了平衡。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像剧中人物和导演伊格扬一样,每个人心头都有一场噩梦,总会感受到某种复杂而可怕的阴影在场,但永远无法触及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