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②

  体裁:唐诗
  (唐)骆宾王
  原文
  é é é
  鹅、鹅、鹅,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绿 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红 掌 拨 清 波。
  简单意思:
  鹅,
  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
  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
  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
  [注释]
  
1. 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 项:颈的后部。
  3.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作者简介
  骆宾王(638~684)诗人。字观光,义乌人(今中国)人。唐朝初期的诗人,与、、合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写作背景
  这是在7岁时写的一首诗,这首千古流传的,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鉴赏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浮水”、“红掌”、“清波”,相映成趣,扼要鲜明。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为您推荐

楹联②

  读音: yíng lián   〔英译〕antithesis,antithetical couplet,a pair of antithetical phrases   所谓“楹联”,就是贴在楹柱上的联句,因为上句和下句相对,比如:上句是“风吹天边月”,下句就对“雨洗山上松”,所以..

白马篇②

  白马篇[1]   曹植[2]   白马饰金羁[3]连翩西北驰[4]。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5]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6]。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7]。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8]。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苏幕遮②

  苏幕遮   词牌名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幕,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

有的人②

山中送别②

  山中送别   ()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另一种形式: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幕僚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1、柴扉:柴门。  ..

五言律诗②

  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   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

小李杜②

  小李杜 “小李杜”指晚唐诗人和。“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