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雪②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题解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下,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年。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不过,以“夜雪”为题的并不多见。因此,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可说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评解
  

  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它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丝雕琢和安排的痕迹。这正是白体特有的风格。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为您推荐

秋夜曲②

《秋夜曲》王维  【名称】: 秋夜曲   【作者】:   【原文】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表达了诗人对那种独守空房惋惜的思想感..

乡愁四韵②

乡愁四韵  即《乡愁四韵》,是诗界泰斗、著名爱国民族人士、文化名流、知名学者--先生的诗歌名篇。“演奏‘乡愁四韵吉他谱’”---《乡愁四韵》最有特点的就是使用了大量的泛音;再有是滑音、击弦、勾弦、琶音。还有一处..

陇西行②

  【名称】: 陇西行   【作者】:   【主题词或关键词】:   【栏目关键词】: 唐诗三百首   【类别】:   【体裁】: 诗   【年代】: 唐   【原文】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

荒村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②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歌,选自《北方》。艾青作(原名蒋立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10-1996)。1937年发表。全诗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

读山海经②

原诗  《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④,化去不复悔⑤。徒设在昔心⑥,良辰讵可待⑦!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

玉阶怨②

1、李白《玉阶怨》  名称:玉阶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祖籍陇西成纪(今省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