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诗歌。田间作。1938年发表。全诗仅六行,却揭示了如果不去同日本侵略者战斗,敌人不仅要消灭我们的肉体,而且还要从精神上侮辱我们这一深刻道理,从而激发人民抗战的热情。
全文: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作者简介:
田间(1916-1985),诗人。安徽无为人。1934年参加左联。后主编《每月诗歌》。1938年到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新群众》杂志社社长。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创作部副部长、河北省文联主席。著有长诗《戎冠秀》,诗集《给战斗者》、《马头琴歌集》等。
赏析:
初中语文课文第二册课文《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是诗人田间30年代中叶写就的一首街头诗。当时,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斗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敌人的疯犯侵略和残酷杀戮的嚣张气焰,是投降还是反抗? 田间的这首小诗旗帜鲜明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深刻地揭示了不起来、不抗争、不战斗的严重后果。
故意设置疑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它的运用,可以制造强烈的悬念,启发读者深入思考。这首小诗的标题就是一个设问句。我们根据语感和内容将其补充完整,事实上是这样一个问题:“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会怎么样?” 它提出的是一个当时国人应该怎样去对待这场战争的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仅引起悬念,而且这篇文章也正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一(第1句):提出“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这个警醒人心的问题。
二(第2句):写如果我们不反抗,敌人就会把我们凶残地杀戮。
三(3—6句): 写敌人还会鄙视不反抗而遭杀害的同胞的尸骨,在人格上加以践踏。
其中第二、三部分,是二组假设的具体形象: 一表明敌人不会放弃杀戮,“会用刺刀杀死我们”;二是“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肃!” 这二组形象一针见血地写出了敌人的凶残,不仅是用刺刀杀死,还要辱及尸骨,从而巧妙地回答了标题的设问。
田间的这首诗描绘的假设情景使人民明白了不去打仗那屈辱亡国的后果,从而激发人们的抗日情绪,比从正面抒写爱国思想和抗日志向,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强烈地刺激了当时国人生死存亡的忧患意识,用一种强烈爆发出的民族尊严与人格尊严回答了侵略者杀气腾腾而得意洋洋的挑畔。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文章乃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首小诗正起到了这样的社会作用,它激励了千千万万中华热血男儿奋勇无畏地走上抗日疆场,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起到了警醒人心的巨大作用。
此外,这首诗多用口语,通俗易懂,没有含蓄的弦外之音,只是一句句质朴有力而掷地有声的口头话语,语气急促, 字字如鼓。用闻一多先生的评价来说, 这首诗是“一字字打入你耳中,打在你的心上”。是的,这首诗气势慷慨激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战斗性。
这首诗使人们在假想而又现实的淋漓鲜血面前,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爱好和平,不愿做奴肃, 就必须起来战斗,以革命的暴力反抗侵略者野蛮而惨无人道的暴力。
目前,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正显出复活的苗头,一小撮反华分子“晋拜”靖国神社,企图否认历史,否认他们对中华民族犯下的血腥罪行,田间的这首小诗难道不正是他们恶行滔天的如山铁证?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 使他日益强大起来,才能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无论当时, 还是现在,田间的这首小诗如战斗的鼓点,警醒我们,催人进取!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