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寺②

  藏语称“色多贡克尊达吉林”,意为“色多寺学识梵行兴旺洲”,一般通称“色多寺”。故址在峡口村西:公里的普崖村,故历史上也称“普崖寺”。现址位于县治鲁沙尔镇北偏西 43公里处,在今上五庄乡西北5公里的峡口村。据传,该寺在历史上多次搬迁,最早在今上五庄西北3公里的纳卜藏村,由一叫丹增的静房僧初建,后归塔尔寺色多活佛管辖。此后迁至普崖村,易名“色多噶丹卓潘林”,意为“色多具喜利益众生洲”。清代最盛时有寺僧200余人,经堂、佛殿、拉让、僧舍等建筑300余间,占有今上五庄乡、海北州海晏县乌然塘、刚察县甘子河和大通县宝库乡一带的大片土地和山林。《青海记》记有100僧。清光绪年间从普崖村迁至峡口村,重建二层楼式大经堂1座约60间,拉让1院16间,僧舍60院约130多间,有寺僧100多人。其香火地有今上五庄乡的普崖、北庄、、峡口、包勒、泉吉等村,约200余户1500余人。1958年有寺僧 50余人,经堂1座60间,拉让1院16间,僧舍40院100余间。1958年后建筑全部拆毁。
  近年来海晏县乌然塘、刚察县甘于河等地蒙藏信教群众捐资,由塔尔寺色多尕日哇管家罗桑主持重修,现已修复拉让1院,内有小经堂5间,左右偏房各5间,但尚无僧人住寺。该县在解放前已消亡的寺院主要有:阿家静房,藏语称“格丹曲邓”。位于鲁沙尔镇南1公里,即塔尔寺每年晒佛处。原为土观活佛所建修行室,后阿嘉央增罗桑尼玛一度住此,古地名为“黄寺岗”或“萨桑拉卡”,传说得名于阿嘉静房背后的黄寺拉让。
  西纳下寺,为区别拦隆口乡的西纳上寺,故名“西纳下寺”。位于鲁沙尔镇北17公里处,在今多巴镇东3公里的黑嘴村,寺主为塔尔寺的西纳活佛,与西纳上寺一样,亦为城堡,寺在城内,毁于四十年代。
  隆奔寺,亦作“隆布寺”,为塔尔寺六族之一的隆奔族寺院,故址在今多巴镇国师营。
  另有今拦隆口乡大石头村的白杨沟寺、四营乡的伯什营寺、李家山乡峡口村的贾尔吉寺、上五庄乡的水峡静房和拉目台村的刺暮寺,以及《西宁府新志》所载之那勒寺、麻家寺,《安多政教史》所载之苏尔仓静房、森康活佛的佐杰静房、多巴的示沙尔寺等。此外,在鲁沙尔镇北偏西27公里处,今拦隆口乡南3公里的铁家营村旁,曾有土城1座,当地群众称之为 “噶玛城”,城内有佛堂3间。据传西藏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乳必多杰应元顺帝之请去京,途经青海,一度在此居留活动。从前,塔尔寺居巴扎仓僧人每年六、七月份去上五庄水峡住夏,沿途除巡礼西纳寺,同时到此举行法事活动,至今仍有各地朝拜者来此朝拜。

为您推荐

塔洞寺②

  藏语称“塔洞白岩讲修宝洲”,位于县治南部,在今曲什安乡西北25公里的塔东直格尔山下。由俄合萨寺寺主俄合萨格西钦莫嘉木样端云大师的弟子关却乎丹什江始建于1948年,为本县俄合萨寺属寺之一)1958年有寺僧70人,主要香火..

尕住寺②

  亦称“哈住寺”、“甘主寺”等,藏语称“帕玉静房”。位于县治鲁沙尔镇西北20公里处,在今共和乡东偏北5公里的转嘴村西北山坡上。《安多政教史》载,三世达赖时期,由尖扎桑布扎西以当地隆奔八部落为施主初建。《如意宝..

龙嘎寺②

  亦称“龙卡寺”、“龙喀寺”等,藏语称“龙嘎闹布楞” (白沟宝洲)或“土登谢舟楞”(佛教讲修洲)。位于吉多乡政府所在地,本为巴绒噶举派寺院,后改宗直贡噶举派,下辖有本县杂龙尼姑寺。1958年,有僧房150间,寺僧247人,活佛 3人,..

邦囊寺②

安家寺②

  藏语称“安家静房”。位于县治南偏西28公里处,在今古城乡南偏东2公里的角加村西南侧。据传由塔尔寺的安加苏活佛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 )。初建时塑有高大的释迦牟尼像和观音菩萨像,眉间各镶嵌有一颗珍贵的金珠。清..

阿柔大寺②

  亦称阿力克大寺”,藏语称“阿柔县喜宏法洲”。位于 县治八宝东南21公里处,在今草大坂乡政府所在地贡白加龙。   阿柔大寺为阿柔(即阿力克)部落的寺院。据该寺现世阿里活佛嘉措所写《阿柔大寺简志》,阿柔部落原驻牧于..

王加参托乎寺②

  亦称“王加参巴寺”、“王加察巴寺”。位于县治西北 13O公里处,在今王加乡东南的玛珠贡玛(旗隆)地方。1958年仅有土房数间,一些称之为“参巴”的老年牧民在此坐静或念麻尼。“参巴”有男有女,有信奉格鲁派者,也有信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