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作背景和作者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作者(772-842),字梦得,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当时属苏州),(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今河北定县)。唐代大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文名遐迩。唐年间擢第,登博学宏词科,授。后经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他和交谊颇深,人称“刘柳”;后与唱和甚多,亦并称“刘白”。据史载,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的“”,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按王朝规定,他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给他小鞋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他毫无怨言。刘禹锡是个文人,于是就根据住地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
  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之,甚为恼火,马上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把住房面积减去一半。此房位于德胜河边,岸柳婆娑。刘禹锡见此景色,更是怡然自乐。于是,他又撰写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闻讯后,下令撵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
  半年光景,刘禹锡的“家”被折腾了三次。他在愤激之中,有话如鲠在喉,倾吐为快,一气呵成,写成了《陋室铭》,并请人(这人就是柳公权)碑刻竖于门外。(节选自《》学术月刊1995年第11期《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唐代汉族人,冒称中山刘氏,洛阳人,字梦得 。刘禹锡出生在嘉兴,祖坟原在洛阳北邙,后因地峡不可依,所以后来改葬于荥阳(今郑州荥阳)。刘家世居洛阳,中原战乱,他父亲徙家江南,刘禹锡生于江南,其父死后,他扶棺返里,同时他母亲也从江南返回洛阳,此后可能在荥阳住了一段时间。集异记中有刘禹锡“贞元中寓居荥泽”之说。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刘禹锡说自己是“客居江南”,称自己是“雒客”,称“洛阳旧有衡茅在”,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可见,他在嘉兴、荥阳、洛阳都安过家。若联系到他祖籍洛阳,还是认为称他为洛阳人比较合理。也有一说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为刘邦是彭城人,彭城乃刘氏郡望所在而已,如韩愈之于昌黎。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着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

内容及注释

  陋室铭(18)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斯是(3)陋室,惟(4)吾德馨(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19)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可以调素琴(8),阅金经(9)。无丝竹(10)乱耳(11)(16),无案牍(12)劳形(13)南阳(14)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5). 孔子云:“何陋之有?”(17)
  注释:
  (1)名:成为有名的(词位活用,名词作动词)
  (2)灵:成为灵异的(词位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3)斯、是:均为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4)惟:只
  (5)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吾,我。
  (6)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7)白丁:没有官职的人,。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8)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素:不加装饰的
  (9)金经:用金泥做成的经文,或《》(《金刚般若经》是《》的),《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10)丝竹:琴瑟,萧管,这里指的是合奏乐器的声音。此处借指奏乐的声音。乱耳,使紊乱。
  (11)乱耳:乱,使……烦乱。
  (12)案牍,官府的公文。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今义 样子;劳,使……劳累。
  (14)南阳:地名,今西。在之前,曾在南阳庐中躬耕。
  (15)子云:的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今四川省)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和前一句引用典故表明:“陋室不陋”)
  (1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丝竹,琴瑟萧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也有表舒缓语气的作用。
  (17)何陋之有:之,表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0)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古今异义:
  在:古义(在乎,动词)今义(表示某物在某地,介词)
  馨:古义(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调:古义(弹奏)今义(调动)
  丝竹:古义(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管弦乐器)
  形:古义(身体)今义(形状)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 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惟吾德馨,名词作动词,品德高尚而名声远扬。
  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漫上。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名词作状语,使……变绿。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

译文

  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有了名气;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屋子,因为我(屋子的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扬(屋子就不显得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平时和我交谈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平民。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阅读用泥金书写的。没有嘈杂的奏乐声来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心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玄亭。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品主题、立意以及主题思想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流露出作者的隐逸情趣。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手法。并以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开篇16字,为全文写不陋奠定了基调。“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从表面看来,“仙”与“龙”是为山、水增色彩,实则是喻陋室之主。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鸿儒”、“”、“素琴”,不单从交往、学习、愉悦几方面描写出陋室之主追求之不陋,就是“鸿、金、素”三字内涵之丰富,也是与陋无缘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用芬芳四溢的香气形容其高尚的思想品德,这就突出了陋室之主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无案牍之劳形),也不是荣华富贵(无丝竹之乱耳),而是心之洁,趣之雅,德之馨。作者将其陋室比作“诸葛庐”、“子云亭”,我们说这不但不过分,更突出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之心,所以说“何陋之有”。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使人感受的是陋室不陋,就是直接描写陋室的词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也让人体会不到一点“陋”意,给人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青草掩映下的小屋,充满了。真是陋室不陋。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在于“陋室不陋”
  “德馨”统领全篇
  从看,《陋室铭》聚、、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的环境和主人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陋室铭》的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隐寓,,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让人回味无穷。
  从看,《陋室铭》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读来,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的美感。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从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这都是作者的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文章巧于用典。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作品赏析

  根据文章的内容,我们可以将这篇短文分为三部分:
  一、(1—3句):
  《陋室铭》即开篇以山水起兴,引入正题,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颂功德埋下了。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了仙龙就可以出名,那么居处虽然简陋,却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说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出名,声名远播,刻以记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龙而生灵秀,那么陋室当然也可借道德品质高尚之士播洒芬芳。此种之技,实为绝妙,也可谓作者匠心独具。特别是以仙龙点睛山水,构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龙入题,作者笔锋一转,直接切入了主题,看似有些,但回头一看,却又浑然一体,因为上面的对比句恰好为这句的引论铺下了基础。
  在此点看出,作者写此是经过反复思考的,绝不是一时的灵感冲动。绝句可以是灵光乍现,而连接无暇却是平时的功底积累与反复推敲了。
  二、(4—7句):
  这几句写陋室环境与的日常生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完全是作者对于道德品质高尚之士的生活总结。在前面几句的明了作者的志趣后,读者的思绪也进入了佳境,此时明理,读者更易接受作者的思想。他以苔痕上阶绿的淡雅之色,隐寓作者的恬淡之心,又马上以青色入帘青的生机盎然点明恬淡中充满生机的仙活生活状态,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交朋识友,皆是同道高洁之士,抚琴研经,生活从容多滋味。远离嘈杂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闲暇的生活实在让人羡慕。这种既像隐士,又存在尘世的生活方式,是道德高尚之士羡慕的,也是凡夫俗子们向往的。通过这几句的描写,我们看到了是一幅神仙的生活画卷,表达了陋室主人雅致澹泊的生活情趣。
  注:第六句为正面描写,看出作者从容淡定;第七句为反面描写,写出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吧。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三、(8—9句):
  结句引用“孔子云:何陋之有?”,引古人之言, 收束全篇, 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他对当时封建礼教的最高道德品质的追求。用圣人肯定的操守来规范要求自己,也许就是刘禹锡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最高要求。这样的结句,不说其中的内容是何种意思,但结合题意,却是妙手天成。因为封建礼教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最高道德标准的,孔圣人的肯定,也就为他道德品质的论注下了最好的定论,论文当有论据,而引孔圣人言作为论据,无疑在当时是最好的论据,充分而不可辩驳。
  可以说,这篇短文表现的主题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歌颂,表达了作者甘于淡泊、不为物役的高尚情操,反映了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高洁清峻的品格。

写作特色

  (1)托物言志的写法
  (2)反向立意的构思
  (3)对仗工整,押韵
  (4)采用类比的手法,让文章更生动

文体介绍

  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这一点与《》颇为相似。

为您推荐

雅舍小品②

  《雅舍小品》初版于1949年,收小品散文34篇;续集于1973年出版,收作品32篇;三集于1982年出版,收作品37篇;四集于1986年出版,收作品40篇.四集合订本亦于1986年出版,共收文章143篇.   《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

背影②

词语释义  ①人的背面形象。   例句: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②指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原型或依据。   例句:胡适《'西游记'考证》四:“在印度最古..

太阳雨②

台湾电视剧《太阳雨》  该剧讲述了一个贫家女丁若安随母改嫁来到好赌的继父家,她迫于生计在一家酒店做服务员,遇到了豪门花花公子公子秦至康并与之相爱同居,后怀孕生子,而秦至康却因为要娶门当户对的富豪宋保山的女儿宋..

一个人的村庄②

金色的脚印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梓人传②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原文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

阎伯理②

  阎伯理,唐代人,生卒年不详,所属文学时期为,代表作品: 《黄鹤楼记》。被载入《文苑精华》。   阎伯理的《黄鹤楼记》译文与原文   《黄鹤楼记》原文: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