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忧郁②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 者:(法国)沙尔·波德莱尔著//亚丁译
  类 别: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诗歌散文
  开 本:32开 开 ISBN:7108020904
  页 数:176
  出版日期:2004-04-01
  第1版 第2次印刷
  【内容简介
  这个集子从各个角度来讲,都是面目一新,独树一帜,出乎人们的意料,顿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倾注。某些人认为这个怪物般的诗集是伤风败俗和亵读神明的。因此吃了一场官司,诗集不仅被禁,而且诗人和出版商都被罚了款。可是当时正流放在英法海峡间盖尔勒赛岛上的雨果却对此书大加赞扬,说它犹如“光辉夺目的星星”,给法国诗坛带来了“新的颤栗”。雨果的这一论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得正确和公允了。正是这部《》开创了法国近代诗歌的新时代,在西方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
  【作者简介
  (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一位具有启蒙运动思想的画家。他受父亲艺术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从小就产生了对艺术的酷爱。但不幸的是,在他六岁时,父亲生病去世了,母亲又改嫁,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了一层阴郁的色彩,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 他所生长的城市巴黎,当时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各国的作家、艺术家纷纷来此相聚,艺术气氛相当浓厚。诗人在这种气氛中生活、成长,逐渐形成了对艺术的敏感,也认识了这座五光十色、放荡不羁的城市。十七、八岁时,他经常在拉丁区的诗人画家中作客为朋,变成一个极端的浪漫派。后来,他又决定到印度去旅行,不料这位思想豪放的文学青年却在远渡重洋途中怀念起家乡来。于是,他停下脚步,逗留在印度洋中当时法国的殖民地留尼汪岛和毛里求斯岛上。这南国明媚的阳光和葱郁诱人的景色也未能把诗人多留一些时候,不久,他便匆匆地赶回了巴黎。这是他一生中最远的旅行,虽然旅途中外界景物并没有引起他很大的兴趣,然而却极大地丰富了他内心的感受。
  【导 语
  沙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法国诗歌乃至欧美诗坛上的地位是划时代的,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在这本散文集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肮脏、畸形的现实社会所进行的洒漓尽致、疾恶如仇的讽刺和挖苦,对传统、麻腐朽的世俗习气的无情鞭挞和猛烈抨击;也可以读到他对美的向往和所作的引人入胜的描绘;还可以嗅到他某些寓意深刻但又难以捉摸的纤细的思绪。
  【目 录
  给阿尔塞纳·胡赛
  陌生人
  老妇人的绝望
  艺术家的“悔罪经”
  讨好者
  双重屋子
  每个人的怪兽
  疯子与维纳斯
  狗和香水瓶
  恶劣的玻璃匠
  在凌晨一点
  泼妇还是娇女
  人群
  寡妇
  卖艺老人
  点心
  钟表
  头发中的世界
  邀游
  旁人的玩具
  仙女的赠品
  诱惑或者爱神、财神和名神
  暮色
  孤独
  如此计划
  美丽的多罗泰
  穷苦人的眼睛
  英勇的死
  假银币
  慷慨的赌徒
  绳子——给爱德华·马奈
  天赋
  神杖——给弗朗兹·李斯特
  陶醉吧
  “已经过去了”
  窗口
  画家的欲望
  月亮的善举
  哪一位是真的
  种马
  镜子
  港口
  情妇的画像
  献媚的射手
  汤和云
  射击场与坟墓
  桂冠丢了
  比斯杜里小姐
  除了世界,哪儿都可以
  把穷人打昏吧!
  好狗——给约瑟夫·史蒂文斯
  结束语
  【前 言
  沙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出生于巴黎,父亲是一位具有启蒙运动思想的画家。他受父亲的熏陶和影响,从小就酷爱艺术。不幸的是,在他六岁时,父亲生病去世了,母亲又改嫁,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了一层阴郁的色彩,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
  他所生长的城市巴黎,当时是文化艺术的中心,各国的作家、艺术家纷纷来此相聚,艺术气氛相当浓厚。他在这种气氛中生活、成长,逐渐形成了对艺术的敏感,也认识了这座五光十色、放荡不羁的城市。十七八岁时,他经常在拉丁区的诗人画家中做客,变成一个极端的浪漫派。后来,他又决定到印度去旅行,不料这位豪放的文学青年却在远渡重洋途中怀念起家乡来。
  他停下脚步,逗留在印度洋中当时法国的殖民地留尼汪岛和毛里求斯岛上。
  南国明媚的阳光和葱郁诱人的景色未能把诗人多留一些时候,不久,他便匆匆地赶回了巴黎。这是他一生中最远的旅行,虽然旅途中外界景物并没有引起他很大的兴趣,然而却极大地丰富了他内心的感受。我们不难在他作品中读到许多描写海洋、阳光和异国情调的内容。
  回到巴黎后,波德莱尔索取了父亲的遗产,得到了一笔相当大的款项,于是就奢侈地生活起来。他住着豪华的宅邸,穿着风雅的衣服。依他看来,物质上追求完美,不过是“精神上胜人一筹的象征“而已。他母亲看到他这样铺张浪费,挥金如土,会很快耗尽父亲的遗产,就为他找了一位法律顾问,限定了每月的花费。从此,波德莱尔便一直过着艰苦的日子,而生活的艰苦却促使他拼命地写作。
  开始时,波德莱尔主要写艺术批评,以犀利的笔锋阐明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想观点,又以优美的风格创作了不少出色的散文。—八四八年二月革命时期,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想鼓舞了他,一他创办报纸,发表了好些激烈的文章。人们看到他活跃在街头的革命群众中,火药熏黑了他的双手。然而不久,理想破灭了,波德莱尔又回到了他的文学生涯中。后来,他接触到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作品。他与这位诗人在思想上、经历上和才智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以后的十年中,波德莱尔不断地翻译出版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他认为,爱伦·坡是他苦难中的一位朋友,又是创作理论上的老师。爱伦 ·坡丰富怪诞的想像以及冷静准确的分析使波德莱尔受到了很大启发,使他脱离了当时浪漫主义诗歌的个人情感与忧愁苦闷的泥潭,并且发挥了想像力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
  一八六四年,波德莱尔旅行到达布鲁塞尔。一年后,病倒在那里。一八六七年,他在巴黎逝世。死时,只有四十六岁。
  诗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留下的作品也很少,除文艺批评论著外,只有一本诗集《恶之花》(收入一百五十七首诗)和两本散文集——《巴黎的忧郁》、《人工天国》。然而,这些为数不多的短小诗文却在某种意义上为世界文坛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启发了整个一代现代派诗人和象征主义艺术家,成为人们至今还在研究和欣赏的艺术品。
  他的著名诗集《恶之花》出版于一八五七年。当时,在法国文坛上,浪漫主义经历了风靡一时的发展后,已开始转入低潮。浪漫主义的文学家们纵情地表露了被压抑的思潮和随感之后,都已开始面对现实。那时垂死的封建王朝与新兴的资产阶级正进行最后的搏斗,整个法国经历着急剧的变动,社会各阶层都在分崩离析。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王朝的腐朽,而日益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又使越来越多的无产者更加贫困化。这一切都深深地反映到文学思潮中来。于是,以雨果为代表的一批曾是浪漫主义大师的文学家开始转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而拉马丁、维尼、缪塞等另一批人却转向了消极浪漫主义一方。轰动一时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开始消沉、瓦解。正在这时,《恶之花》以极端浪漫派的面目在巴黎出版了。这个集子从各个角度来讲,都是面目一新,独树一帜,出乎人们的意料,顿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某些人认为这个怪物般的诗集是伤风败俗和亵渎神明的。波德莱尔因此吃了一场官司,诗集不仅被禁,而且诗人和出版商都被罚了款。可是当时正流放在英法海峡问盖尔勒赛岛上的雨果却对此书大加赞扬,说它犹如 ”光辉夺目的星星”,给法国诗坛带来了“新的颤栗”。雨果的这一论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得正确和公允了。正是这部《恶之花》开创了法国近代诗歌的新时代,在西方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人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部艺术技巧十分高超而思想内容又极其丰富的作品。
  几乎与《恶之花》出版的同时,波德莱尔开始在各个杂志上陆续发表一些散文。按照作家的本意,他想写的是“一种诗意的散文,没有节奏和韵脚的音乐”。《巴黎的忧郁》这本散文集,又名《小散文诗》,正像他自己所说:“这还是《恶之花》,但更自由、细腻和辛辣。”从收入集子的五十篇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有好几篇与《恶之花》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都非常相近,有的甚至就是《恶之花》内某些诗篇的改写。所以这个集子带着诗人同样丰富的思想而一反传统的审美观,并以更加自由的形式出现在文坛上,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也更扩大了作家的影响。
  在这本散文集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肮脏、畸形的现实社会所进行的淋漓尽致、疾恶如仇的讽刺和挖苦,对传统、腐朽的世俗习气的无情鞭挞和猛烈抨击:也可以读到诗人对美的向往和所作的引人入胜的描绘;还可以嗅到诗人某些寓意深刻但又难以捉摸的纤细的思绪。当然,有些“奇篇怪章” 使人不大好懂,这或多或少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解脱的种种矛盾在作家和一部分知识分子中所引起的精神危机以至病态心理。而总的来说,这本散文集和《恶之花》一样,是有它独特的社会意义的。
  在艺术上,这部散文集也如同《恶之花》一样,体现着诗人的新的审美观点,即美的典范是包含有消极面的。他认为,“艺术有一个神奇的本领:可怕的东西用艺术表现出来就变成了美:痛苦伴随上音律节奏就使人心神充满了静谧的喜悦”。所以,诗人便尽情地歌颂“孤独”、“昏暗”;歌颂那些“狗”,那些“浑身泥巴、满身虱子的狗“:用大量的笔墨,极度的同情去表现一位穷困潦倒的卖艺老人。诗人还十分喜欢死亡般静寂的午夜……正像我们从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撞钟人身上所看到的那样,诗人努力地把消极的处境化为“美”,从“丑恶”(病)0中寻找美的东西。这可以说是浪漫主义中的超度浪漫,也可以说成是现实中的更加现实。在某些人的眼里看来,诗人是疯疯癫癫的;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种疯疯癫癫的嬉笑怒骂、讽刺挖苦,在那充满仇十艮的肮脏世界里,在人们浑浑噩噩的睡梦中,不正显示着某种清醒和理智吗7也有人认为诗人表现和歌颂了“丑恶”,塑造了病态美,是消极颓废的。如果我们全面地读一读他的作品,就会知道他其实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并向往和追求着光明。他的苦闷、忧郁,正是“世纪病”的反映,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尽管有些作品给人以压抑沉闷的感觉,但他敢于承认社会的丑恶并努力将它转化为美,比起那些尽力粉饰生活以便从中获得生活勇气的伪君子,以及那些在充斥社会的丑恶面前视而不见、矢口否认的懦怯者来,毕竟要高超得多了!朱光潜先生说:“艺术必根据自然,但艺术美并不等于自然美,而自然丑也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这就说明了艺术家有描写丑恶的权利。”问题是如何描写,站在什么立场,以什么观点,为了达到何种目的去进行描写。我们应当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来全面地历史地评价波德莱尔的创作。
  波德莱尔在他的优秀篇章里,通过大家不太精心注意的生活琐事和出人意料的大胆夸张(有时甚至达到荒唐地步)的想像,对世界做了无情的剖析,打破了世俗的”丑美”界限,而对诗人心目中。真正的美与丑”做了热情的讴歌和严厉的痛斥。我们读了它,无疑地有助于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同时,从研究美学、研究西方美学史来说,看看波德莱尔这位著名美学家的创作,也会不无收获的。
  波德莱尔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并被奉为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他在作品中绝妙地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有时把社会生活中很复杂很庞大的现象表现为一件很渺小、很可笑的小事,也有时把现实中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倍加夸张;并且经常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琐事去寓意一些大家意料之外的生活真谛,教人有充分回味思考的余地,给人带来新鲜而丰富的思想和意境。我们在读他的某些作品,特别是那些看似怪诞的抒写时,不应该单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它,而应该努力从诗人的字里行间找到真正的内涵和外延。

为您推荐

忧郁的葡萄②

  简介 ······   这是一部在日本持续热销的青春小说经典之作。   主人公乃里子生长在乡下一个宁静的葡萄园里,天性纯朴善良,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弘明馆高中(重点高中),却受到了昔日同学的妒忌,在学校里也常常被..

忧郁的星期天②

  《忧郁的星期天》(英语:Gloomy Sunday,匈牙利语:Szomorú Vasárnap,法语Sombre Dimanche),也译作《黑色的星期天》,是自学成才的作曲家赖热·谢赖什(Rezs Seress,1899-1968年)谱写于1933年的一支歌曲。据说,《忧郁的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