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溪记[1]
[唐]柳宗元
北之晋[2],西适豳[3],东极吴[4],南至楚、越之交[5],其间名山水而州者[6],以百数[7],永最善[8]。环永之治百里[9],北至于浯溪[10],西至于湘之源[11],南至于泷泉[12],东至于东屯[13],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溪最善。
黄溪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14]。祠之上[15],两山墙立[16],丹碧之华叶骈植[17],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18]。水之中皆小石[19]。平布黄神之上[20],揭水八十步[21],至初潭[22],最奇丽,殆不可状[23]。其略若剖大瓮[24],侧立千尺[25]。溪水积焉,黛蓄膏渟[26]。来若白虹[27],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28]。
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29],临峻流[30],若颏颔龂齶[31]。其下大石杂列,可坐饮食。有鸟赤首乌翼,大如鹄[32],方东向立。
自是又南数里,地皆一状[33],树益壮,石益瘦,水鸣皆锵然[34]。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35]。山舒水缓[36],有土田[37]。始,黄神为人时[38],居其地。
传者曰[39]:黄神王姓[40],莽之世也[41]。莽既死[42],神更号黄氏[43],逃来,择其深峭者潜焉[44]。始,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45]故号其女曰“黄皇室主”[46]。“黄”与“王”声相迩而又有本[47],其所以传言者益验[48]。神既居是[49],民咸安焉[50],以为有道〔51〕,死乃俎豆之[52],为立祠[53]。后稍徙近乎民[54],今祠在山阴溪水上[55]。
元和八年五月十六日[56],既归为记,以启后之好游者[57]。
【注释】
[1]黄溪:在湖南零陵地区,源出宁远北阳明山,西经零陵,北合白江水,入湘江;唐代属永州。
[2]之:到。晋:古诸侯国名,今山西西南部,位于永州北面。
[3]适:到。豳(bīn):古国名,唐邠州,今陕西、甘肃地区,位于永州西北。
[4]极:极远到达。吴:古国名,今江苏省境,位于永州东北。
[5]楚:古国名,今两湖地区。越:古国名,今浙东、福建一带。以上四句极言永州四方的广大地域之中。
[6]名山水而州者:以山水著名的州。“州”是唐代行政区划的一级名称,略当于今“地区”一级。
[7]以百数:数以百计,即谓“有好几百个”。
[8]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零陵。最善:指山水最佳。
[9]环:围绕。永之治:永州的治所。
[10]浯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江。唐代在永州境,诗人元结居溪畔,名溪为“浯”。
[11]湘之源:湘江源出广西兴安,此指唐代永州属县湘源,今广西全州。
[12]泷(shuāng)泉:未详,当在永州;一作“龙东门”。
[13]东屯:即黄溪畔的村庄名:一作“黄溪东屯”。
[14]黄神祠:黄溪居民所立祠堂,“黄神”事见下文。一本无“神祠”二字。
[15]祠之上:即篇末所说“今祠在山阴溪水上”,祠堂傍黄溪,在山的北面。
[16]墙立:像墙壁似矗立。
[17]“丹碧”二句:形容两座山盛开红花绿叶。“华”,同“花”。“骈植”,并行种植。一本“丹碧”前有“如”字。
[18]其缺者:指缺花叶。
[19]水:即黄溪水。小石:一作“石”。
[20]黄神之上:谓从黄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
[21]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
[22]初潭:第一个水潭。
[23]殆:几乎。状:形容。
[24]其略:指初潭的大概轮廓。剖大瓮(wèng):剖开了的大陶罐。
[25]侧立:倾斜地放着。千尺:潭在山上,喻其高。
[26]黛:古代妇女画眉用的颜料。膏:油脂。渟(tíng):水停止不流。这句形容溪水积在潭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画眉化妆的油膏。
[27]“来若”二句:形容下句所说“有鱼数百尾”从上流急速游来的情景。
[28]会:聚集。石下:溪底之下,即谓初潭。
[29]石皆巍然:指溪流两边的山石都又高又大。
[30]峻流:从高而下的急流,即谓黄溪。
[31]颏(kē):下巴尖。颔(hàn):下巴。龂(yín):牙根。齶(è)牙床。
[32]鹄(hú):天鹅。
[33]一状:谓与第二潭附近地势形状一样。
[34]锵然:流水声铿锵。
[35]大冥:海一般大;“冥”,同“溟”,海。
[36]舒:坡度小。
[37]土田:泥土和田地。
[38]黄神为人时:谓当黄神还是凡人、尚未成神时。
[39]传者:介绍关于黄神传说的人。
[40]黄神王姓:谓黄神本姓王。
[41]莽:王莽,字巨君,汉元帝妻王皇后的侄子,平帝时擅政篡汉,改国号“新”,世称“新莽”。世:后嗣。
[42]莽既死:新莽始建于公元9年,亡于地皇四年(23)。
[43]更号:改姓氏。
[44]深峭者:深山险崖的地方。潜:潜居藏身。
[45]“余黄”句:王莽擅权摄政后,曾说王姓是黄帝的后裔,虞舜的嗣息(见《汉书·王莽传中》)。
[46]“故号”句:王莽的女儿是汉平帝的皇后。平帝死后,王莽摄政,尊其女为皇太后。王莽立新朝,改其女为安定公太后。王莽想叫她改嫁,改称为“黄皇室主”,意思是新莽的公主,表示与汉断绝(见《汉书·外戚传下》)。
[47]声相迩:谓语音相近 。有本:有根据,即指上述王莽自谓黄帝后裔及改女号之事,可作黄神从姓王改姓黄的根据。
[48]验:证实。以上二句是说,“黄”、“王”语音相近,加上王莽的说法和先例,就成为关于黄神的传说日益被证实的原因。
[49]是:指黄溪一带。
[50]咸:都。安:安心居住。
[51]有道:谓黄神给黄溪居民以太平。
[52]俎(zǔ)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案盏,此用作动词,祭祀。这句是说,黄神死后,黄溪居民就祭祀他。
[53]为立祠:给黄神修建祠堂。
[54]“后稍”句:谓黄神祠先建在他的潜居处,后来在靠近村民处改建今祠,即上文所说在东屯南六十步处。
[55]山阴:山的北面。
[56]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57]启:引导。
译文:黄溪距离州城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到达黄神祠。黄神祠上面两岸高山陡立如墙,山上并排生长红花绿叶,这些花树随着山势的高低而起伏,那山间的凹陷处形成了陡崖和洞窟。水流之中都有小石头平铺分布。在黄神祠(位置)的上面,撩起衣裳涉水,行走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最奇丽,大都难以描绘形容。(溪两岸)大致像一个剖开的大瓮,在两旁立起高达千尺,溪水汇积在里面。水呈深青色,像膏汁一样积聚而无波痕。(阳光下)水流灌注像一条白虹,深沉无声地流动,有几百尾鱼儿正游来会聚在石头下。往南行去又走上百步,来到第二潭。岩石都高高耸立,前临峻急的水流,(山石形状)像脸的下巴和口的上壁,高低不平。潭下大石头杂错陈列,(平整得)可以就座饮食。(石上)有一只鸟红首黑翼,大得像天鹅,正朝东面站立。从这里又向南行几里,地势都是一个样子,(一路上)树木更加粗壮,山石更加瘦长,流水都是锵然有声。再往南行一里,来到大冥的平野,山梁平坦水流舒缓,(依山傍水)有土地田园。最初黄神作为普通人的时候,居处在这个地方。
有传文说:“黄神姓王,是王莽的后人。”王莽已经死了,黄神改姓黄,逃来(这里),选择那幽深陡峭的地方潜居下来。最初王莽曾说:“我,是黄帝、虞舜的后人。”所以称他的女儿为黄皇室主。黄与王读音相近,并且又有实际的依据,那些用作传言的说法更有了凭证。黄神已是生活在这里,百姓都安居乐业,认为他颇已得道。死后就祭祀他,为他立有宗祠。后来稍稍改变(形象)更接近平民。现在祠庙在山岭下黄溪的北岸。
【作者及题解】
本篇选自《柳河东集》,是作者游记中最为侧重记述游赏山水景致的作品。它作于元和八年(813)。作者贬永州已八个年头,抑郁激愤较减,思想深刻,而趋于通达。他虽然壮心不泯,但对再获任用不抱厚望,以为“自度罪大”,“但当把锄荷锸,决溪泉为圃以给茹,其隙则浚沟池,艺树木,行歌坐钓,望青天白云,以此为适”(《与杨晦之第二书》),心情显得平和。所以这篇《黄溪游记》所表现的作者形象是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发挥,而兴会心得,夷然自信。其艺术老到,浅而深,奇而实,得心应手,触处适源,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却似信笔写来,天衣无缝。
文章开头便出奇,不无夸张,发人兴趣,说天下山水“永最善”,永州山水“黄溪最善”。然后作者把读者带到黄溪的东屯村,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最后,作者理所当然地介绍了黄神来历和所受敬遇。这样的写法,确乎像“以启后之好游者”,似作导游。但稍加咀嚼,却有意味。
黄溪其实偏僻,并非名山大川,而作者誉为“最善”。黄神原为逃亡,不属名士清流,而居民“以为有道”。也许正因为作者见地独特,评价异俗,所以他要以实服人,以景夺人,写山水而用史笔,赏奇丽则多为白描。写山,曰“墙立”,曰“骈植”,铸祠精练,而见陡峭之势,丰茂之态。述水,则状初潭如剖瓮高挂,见游鱼“来若白虹”想像奇妙,形象生动,水清流急,不言而喻。上第二潭,石怪鸟奇,迥无人迹;而临深峭,恍入桃源,“山舒水缓,有土田”,非仙界,是人境。这循溪登山、探奇赏幽的游程,岂非当年黄神逃亡藏身、筚路蓝缕的路程?而这相传为奸贼王莽的后裔,却因居住深山而被视为神,吸引人民安居黄溪,得到他们的尊敬,立祠祭祀。可见山水不以偏僻而不善,人不为逆境而无道。相反,偏僻山水可以“最善”逆境中人可以“有道”,有黄溪和黄神为证。这便是含蓄本文的思想情怀。
题记:元和初年变法失败,作者被贬永州。永州地远荒僻、人烟稀少是个令人可怕的地方,作者初到永州,连住的地方都没有。面对如此遭遇怨愤之情可想而知。然而作者寄情山水,通过对山水幽静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