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孟德传》后②
书《》后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忠、万、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有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非俟其醒,俟其惧也。有人夜自外归,见有物蹲其门,以为猪狗类也,以杖击之,即逸去,至山下月明处,则虎也。是人非有以胜虎,而气已盖之矣。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故书其末,以信子由之说。
【题解】
苏辙寄来《孟德传》中有猛虎畏人的说法,这引起了苏轼的极大兴趣,于是对老虎吃人的心理做了一番探讨。作者立论的要点是,老虎吃人之前,必先被之以威,慑于威而惧者方食之,相反,不惧者则不敢食。这一论点是建立在三个传闻基础上的,第一个传闻,是二小儿在虎以首抵触之时,戏沙自若,虎怏怏离去;第二个传闻是醉者不醒,虎亦不食;第三个传闻更加有趣,夜黑人静时,有人错把虎当成猪狗以杖击之,则虎仓皇逃窜。有这三条轶闻作根据,则作者的立论可以成立了。
作者简介
(1037~1101),字子瞻,号,北宋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祐二年(1057),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