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
作者:当年明月著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概述
[编辑本段]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概述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
'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
'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
'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
'
上面这段文字,是现在迅速流行的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易中天的火爆,似乎开创了写史书的一种新方法,史书不再枯燥无味地说教了,从天涯煮酒论史论坛走出来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从普通读者到学术人士等众多人的眼球,现在这本书已经正式出版了。
'
'
截止到2009年,《明朝那些事儿》已经正式出版了七部。
'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大家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那句话:'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
'
当年明月,2006心灵历史开创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以长文《明朝那些事儿》狂飚突起于天涯论坛,后转战新浪,天涯、新浪月点击率均力超百万,引起'明矾'骚乱。相关事件被媒体命名为'明月门'。
'
'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
'
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他自己说应该叫《明札记》,从形式上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却不能体现这本书的长处和好处来,所以还是应该叫《明朝那些事儿》。因为他的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
'
'
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之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别人也多半要耻笑他胡编,但现实却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比小说家们的想象更厉害。
'
[编辑本段]
分部介绍
第一部'
'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
'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
'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
'
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
'
第 2 部
第二部
'
'
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修筑《永乐大典》,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
'
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
'
第 3 部
'
'
第三部
'
'
接续上篇,从明英宗朱祁镇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镇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
'
'
第 4 部
第四部
'
'
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
'
第 5 部
第五部
'
'
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为内争,一为外战。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都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者均以张居正为最:改革遗惠万民,荼毒殃及门生。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场面波澜壮阔,运筹神鬼莫测,更塑造了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形象。
'
'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
'
第六部
'
'
主要讲述了晚明由'三大案'引发的党争,魏忠贤兴起及袁崇焕之奋战。自张居正去世后,便无人敢管万历,为争国本、查妖书、打闷棍,他与大臣展开拉锯战,三十年不上朝。东林党却因此发展壮大,为把持朝政,与齐、楚、浙三党明争暗斗,借国本之争,扶持明光、熹宗二帝即位,成功掌握政权。魏忠贤以平民出身,利用熹宗昏庸,又傍上皇帝乳母客氏,与东林党展开对决。在外,援朝抗日战争后,明防御线转至辽东。没落贵族之后李成梁打蒙古、灭女真,成为一代枭雄,却养虎为患,努尔哈赤借机兴起,统一后金。为抗金、守城、夺失地,在帝师孙承宗的带领下,袁崇焕从一介文人成长为边疆大将,坚守孤城,最终击败努尔哈赤。
'
'
'
'
第七部
'
'
《明朝那些事儿 7: 大结局》是对这样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北方的后金势力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的经营,势力急剧壮大。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袁崇焕就在这一时期迈上了历史的舞台。本文作者告诉我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在历史上不过是个二流角色。为什么这样评价?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关于袁崇焕的死因,更是与我们之前知道的历史大不一样:一场与他无关的争权夺利,把他送上了死刑台。大明的动乱此时才不过刚刚开始,随后陕西等地爆发了各路义军。也许你知道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但你知道'薛仁贵'、'曹操'和'刘备'也到明末来了么?这绝对不是穿越小说里的场景。而你又知道竟然有义军队伍叫'逼上路'、'鞋底光'、'一块云',甚至'三只手'这样的名字吗?
'
'
《明朝那些事儿 7: 大结局》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
[编辑本段]
序(一)
轻松读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序 '
'
历史离我们太远。历史书籍太多。有一句话说:'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就多少表现了人们面对久远的历史和浩瀚史籍时往往会出现的迷茫。
'
'
其实,'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这句话,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说史或写史的人如何说或写;二是听史或读史的人如何听或读。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来有所谓'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它们是'正史',一般说是代表官方意志的,写法有一定的体例;还有各种各样的私人修史,野史、稗乘、笔记,它们思想的表达相对自由,写法也多种多样;至于家传、族谱、碑铭、方志,也莫不可归于历史。而如此众多的史书,大都是与一般读者和民众无缘的。至于那些经过苦心研究产生的学术著作,本来就不是给老百姓看的。百姓也将其视为畏途,根本不看。
'
'
那么,老百姓就不读历史了吗?显然不是。老百姓,不论识字不识字,几乎每天都在读历史,有他们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说的,有评书里讲的,有戏里唱的,有连环画里画的,有小说里写的,当然,现在还有电视里演的。一般人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了他们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懂得了忠奸善恶,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匹夫的责任。
'
'
历史学家想要承担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百姓渐行渐远。
'
'
历史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为什么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了呢?历史学家就不能把生动活泼的历史呈现给大众吗?是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受制于观念?
'
'
其实,古代史官们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我们至今还可以从古老的《尚书》中读到当时人的音容笑貌,从《左传》中读到生动的故事。他们使用当时的口语,进行朴素平直的叙述,并没有故做深沉。至于《史记》,由于善于以优美的文字叙述故事、描摹人物,竟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太史公司马迁世世代代受人景仰。然而,越到后来,体例越僵化,文字离口语越远,更由于才力不及,文章无色,许许多多的史书,被指为'断烂朝报',读之味同嚼蜡。
'
'
百姓对于诘屈聱牙的古代史书不能置喙,就任它们束之高阁吧。对于为他们写的史书,百姓也感到多有隔膜,因而也反应不够热烈。于是种种'戏说'连篇累牍,大行其道,糟践历史,拿老百姓开涮。对于这种情况,老百姓感到无奈,许多史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感到愤怒,感到难堪。
'
'
1982年,一本来自大洋彼岸的书,留美华人学者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在北京出版了。犹如一场随风潜入夜的好雨,及时洒向了正在萌动变革的史坛,也吸引了史学圈外的广大读者,至今风头犹劲。历史原来是可以这样写的,严肃的史学著作原来也是可以吸引人的。流风所及,许多历史著作尝试变换他们的叙述方式和叙述角度,一批又一批文笔优美、姿彩各异的史学著作出现了。也许是由于宣传不够,一些好的史书还不被大家了解,也许是由于数量不够,正经历史还不足以抵挡'戏说'的洪流。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有所期待,期待有更多严肃但是足以吸引人的历史书能够胜过'戏说',清理、纠正它们对历史的曲解、误读。
'
'
就在这时,一个远在广东的学习法律出身的公务员不宣而战了。他在公务之余热中于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写作,开始是时'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到后来,经过认真构思,决心写一部他眼中的明史。他还不想把它叫做'明史',或许因为那样会显得过于沉重,或许因为那样会被读者误认为又是一本'学究书'。因此,他把它命名为《明朝那些事儿》,而且在事的后面又特意加了'儿'化。这题目,读者一看就有一种解放感,亲近感。其实作者首先解放了自己。他可以不受任何体例限制,不受任何成规约束,虽然已经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了。
'
'
我早就从一些年轻朋友的口中听说有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听说它在网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朋友们问我,你怎么看待这种写法呢?我说,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力。而且,从来每个人由于立场和学养的不同,所看到的历史都是不同的。我们既不能要求历史写作的手法千人一面,又不能要求对历史的结论定于一尊。如同我们听歌唱,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都有存在的价值,其根本在于歌唱者的态度是严肃的,所献出的是精品。换句话说,无论是学院派的美声的、民族的,还是山野的原生态的歌唱者,如果其态度是不严肃的,所献出的不是精品,也是得不到欢迎的。
'
'
作者当年明月说:自己的写法是'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并且说,其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姑且叫做《明札记》'。这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情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期待他把这三百年写完。
'
'
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
'
'
作者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
'
'
毛佩琦
'
'
2006年8月28日序于北京北七家村
'
[编辑本段]
序(二)
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 '
'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
'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 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
'
好一段时间,远远的,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 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
'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炆,有点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的,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燳,还是那样儿,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
'
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这么写吧''
'
'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
'
镜头拉远。
'
'
声音淡出。
'
'
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
'
'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拣起来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
'
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吧,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
'
'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民族:汉;血型:?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生卒:1328~1398;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社会关系:父亲:朱五四,农民;母
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上面这段文字,是现在迅速流行的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开头,如此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来的史书中可以说是新的尝试。易中天的火爆,似乎开创了写史书的一种新方法,史书不再枯燥无味地说教了,从天涯煮酒论史论坛走出来的《明朝那些事儿》几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从普通读者到学术人士等众多人的眼球,现在这本书已经正式出版了。
截止到2008年,《明朝那些事儿》已经正式出版了五部,出版社为中国友谊出版社。
关于作者
[编辑本段]
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
当年明月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他自己说应该叫《明札记》,从形式上说是有道理的,但是却不能体现这本书的长处和好处来,所以还是应该叫《明朝那些事儿》。因为他的这一大系列,说的是自大明武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事。
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之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别人也多半要耻笑他胡编,但现实却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比小说家们的想象更厉害。
分部介绍
[编辑本段]
第一部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掌握,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的那个时代有着无数的厉害角色,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用他惊人的军事天赋战胜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最优秀统帅的称号非朱元璋莫属。
他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朱棣以'靖难之役'的名义夺位。
第二部
内容自永乐夺位的'靖难之役'后开始,先叙述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事迹''挥军北上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南下讨平安南等等,后来永乐于北伐蒙古归来途中病逝,明朝在经历了比较清明的'仁宣之治'后,开始进入动荡时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为,导致二十万精兵丧于一旦,幸亏著名忠臣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但随即又在两位皇帝争夺皇位的'夺门之变'后被害身亡。
这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可说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罢不能。
第三部
接续上篇,从明英宗朱祁宗成功复辟的'夺门之变'后写起,叙述了忠奸不分的朱祁宗听信谗言,杀害曾救其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于谦,而这也成为他继'土木堡之变'后在历史上留下的又一大污点。而在他病逝后,相继继位的两位皇帝宪宗和孝宗,一个懦弱不堪无所作为''
第四部
从嘉靖即位、议礼之争开始。嘉靖皇帝借议礼之争清除了一批前朝旧臣,总揽大权。此后他的生活日渐腐化,一心想得道成仙,国家大事抛诸脑后,奸相严嵩因此得以长期把持大权。同时大明财政空虚,兵备废弛,东南沿海的倭寇和北方的蒙古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第五部
内容分两大部分,一为内争,一为外战。内争写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人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都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者均以张居正为最:改革遗惠万民,荼毒殃及门生。外战亦即援朝抗日战争,场面波澜壮阔,运筹神鬼莫测,更塑造了李如松、李舜臣、邓子龙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形象。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
序
[编辑本段]
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独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好一段时间,远远的,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炆,有点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的,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地,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这么写吧''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镜头拉远。
声音淡出。
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拣起来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毛佩琦
目录
[编辑本段]
第一部
引子/1.
一童年/2
二灾难/5
三踏上征途/9
四就从这里起步/13
五储蓄资本/17
六霸业的开始/22
七可怕的对手/25
八可怕的陈友谅/31
九决战不可避免/35
十等待最好的时机/46
十一洪都的奇迹/52
十二鄱阳湖!决死战!/64
十三下一个目标,张士诚!/75
十四复仇/81
十五远征沙漠/107..
十六建国/112
十七胡惟庸案件/128
十八扫除一切腐败者!/147
十九冤案:空印案/152
二十最后的名将''蓝玉/163
二十一蓝玉的覆灭:昏着/180
二十二制度后的秘密:朱元璋和明朝法制建设/187
二十三终点,起点:最后的朋友们/199
二十四建文帝:建文的忧虑/215
二十五等待中的朱棣:朱棣的痛苦/221
二十六准备行动/227
二十七不得不反了!/234
二十八你死我活的战争/247
二十九朱棣的对手/263
三十离胜利只差一步!/283
三十一殉国.疑团.残暴.软弱/292
第二部
一帝王的烦恼
二帝王的荣耀
三帝王的抉择
四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五纵横天下
六天子守国门!
七逆命者必剪除之!
八帝王的财产
九生死相搏
十最后的秘密
十一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十二朱瞻基是个好同志
十三祸根
十四土木堡
十五力挽狂澜
十六决断!
十七信念
十八北京保卫战
十九朱祁镇的奋斗
二十回家
二十一囚徒朱祁镇
二十二夺门
第三部
第一章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第二章隐藏的敌人
第三章公道
第四章不伦之恋
第五章武林大会
第六章明君
第七章斗争,还是隐忍?
第八章传奇就此开始
第九章悟道
第十章机会终于到来
第十一章必杀刘瑾
第十二章皇帝的幸福生活
第十三章无人知晓的胜利
第十四章东山再起
第十五章孤军
第十六章奋战
第十七章死亡的阴谋
第十八章沉默的较量
第十九章终结的归宿
第二十章新的开始
第四部
第一章皇帝很脆弱
第二章大臣很强悍
第三章解脱
第四章龙争虎斗
第五章锋芒
第六章最阴险的敌人
第七章徐阶的觉醒
第八章天下,三人而已
第九章致使的疏漏
第十章隐藏的精英
第十一章勇气
第十二章东南的奇才
第十三章天下第一幕僚
第十四章强敌
第十五章天才的谋略
第十六章战争''最后的抉择
第十七章名将的起点
第十八章制胜之道
第十九章侵略者的末日
第二十章英雄的结局
第二十一章曙光
第二十二章胜利
第五部
第一章致命的正义
第二章奇怪的人
第三章天才的对弈
第四章成熟
第五章最终的乱战
第六章高拱的成就
第七章死斗
第八章阴谋
第九章张居正的缺陷
第十章敌人
第十一章千古,唯此一人
第十二章谜团
第十三章野心的起始
第十四章明朝的愤怒
第十五章兵不厌诈
第十六章平壤血战
第十七章不世出之名将
第十八章二次摊牌
第十九章胜算
第二十章为了忘却的纪念
媒体评论
[编辑本段]
连载仨月点击百万《明朝的那些事儿》捧红小公务员/[文]张守刚
现实生活中,'当年明月'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公务员。但最近几个月,他与他的历史札记《明朝的那些事儿》却突然在各大文学网站排行榜上飘红。同时,他'白话历史'的手法也引起广泛争议,甚至引发了令人惊愕的'刷尸屏'与'倒版'事件。
白话历史,连载仨月点击量超百万
《明朝的那些事儿》目前正在新浪博客频道首发连载,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个没有任何推广的草根博客,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00万。《明朝的那些事儿》到底是本怎样特别的书?
《明朝的那些事儿》说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灭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则从朱元璋出生开始写起,到永乐大帝夺位的靖难之役结束为止,叙述了明朝最艰苦卓绝的开国过程,其实就是以前一直被说书人及老百姓所钟爱的《英烈传》的内容,不过多了靖难之役。
记者了解到,此书今年3月曾在天涯社区的煮酒论史论坛开始连载,在经历了最初几天的少人问津之后,逐渐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到5月中旬两个多月时间,点击量就已经越过20万,然后直奔百万点击量,回帖也接近上万条。正是在这个时期,很多喜欢明月的读者曾自发成立了FANS团体,粉丝们自称'明矾'。
在阅读部分篇章后,记者感觉到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而铁杆网友'观海卢云远'则概括该书的长处在于:'俗,俗的彻底;真,真的感人;趣,趣的好玩。'
网友争议,引发'刷尸屏'与'倒版'
记者了解到,由于该书独辟蹊径的写法与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煮酒论史论坛曾引发极大争议,并引发了令人惊愕的'刷尸屏'与'倒版'事件。
5月下旬,网上对《明朝的那些事儿》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大,质疑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怀疑明月的帖子点击率作假,二是攻击明月的帖子行文松散、论点陈旧。明月和大量的网友很快针对这两点质疑给出了回复,反对者曾跟明月也很快达成了'和解'。
但是事件并未就此平息,反而一步步升级。接下来的10天左右时间里,出现了大量的'马甲'在明月的帖子中对骂、刷屏。到了六一儿童节这一天,在明月的帖子里,普通的图片和孙悟空的长长的金箍棒,已经无法满足刷屏者寻找刺激的心灵了,他们竟然选择了刷交通事故现场的尸体照片。网友观海卢云远认为此事影响极为恶劣,是对网友公共道德底线的公然挑战,他给了'6'1刷尸屏事件'一个定义:'网络恐怖主义'。
此后,对刷尸屏的暴行和版主的不当管理,网友发起了大规模的讨伐行动。这些网友认为,版主在拉偏架,打压《明朝的那些事儿》。发帖称:'老写手的利益集团,为了打压新人明月,联合斑竹,不惜纵容甚至联手刷尸者,达到将明月赶出煮酒而后快的目的。'他们要求版主下台。
'倒版'事件闹得越来越凶,网友情绪趋于失控。这种情况下,7月12日,天涯社区管理方出炉'关于明月事件以及相关版务处理的调查结论',宣布版主在明月事件中,确实存在处理不当行为,导致事件升级。此后,该板块的三位版主被迫先后离职。
作者解密,痛恨史书'故作高深'
经历这一系列事件后,作者'当年明月'选择了在新浪与搜狐建立博客,进行连载更新,并继续保持着极高的人气。而很多网友都在问:'当年明月'到底何许人也?
记者多方打探了解到,'当年明月'26岁,在广州工作。在现实中是个公务员,写文章纯粹是出于爱好。'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的。我构思了6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9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朱元璋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明朝的那些事儿》的副题是'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当年明月'表示:'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不是小说,不是史书,他暂且称之为'明札记'。
'当年明月'介绍说,他现在每天工作8小时,娱乐活动都推却了,剩下的6个小时全用来写作。他床头放着三本书:《明实录》、《明通鉴》、《明史》。他笑称'这样写是很累的',所以他几乎每次写完,都是疲惫得倒头就睡。
专家评价,白话明史是'流行文化经典'
'如果能做到有学术性而又好看,当然是最理想的,不过这个难度很高,可以做到的人寥寥无几。'历史学者彭勇如此表示自己对历史书的理解。他评价《明朝那些事儿》是'比较有趣的普及书','最大的特色是通俗易懂,也有趣。至于说到历史的真实,应该说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作者也花了不少工夫,没严重的错讹。当然了,这毕竟不是学术著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周枝羽在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称之为'一个流行文化研究的经典案例'。他表示,'这部书几乎具备了流行文学传播的一切因素。只是我没有想到一部具备了这些因素的作品居然是一部历史作品,而且是正史,完全不是戏说,我甚至不知道能不能把它称为小说,因为它几乎是完全忠实于《明史》的。'
摘自《北京娱乐信报》
第四种写史方式/[文]南方都市报
2006年3月10日的黄昏,'当年明月'感到一阵莫名的烦躁。26岁,大学毕业,政府公务员,月入5000,这是他的人生,一路畅顺,波澜不惊。用26年的努力,终于过上了父母眼中的好日子,往后的生活也处在可以预期的稳定小康状态中''买房、娶妻、生子、加工资。但厌倦抓住了他。
'二十多年来,没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明月身材魁梧,皮肤白皙,他偶尔抿一下桌上的啤酒,舒缓地倾诉着生活的不满,'我讨厌功利化生活,但自己一直功利地活着。读书为了考大学,考大学为了找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娶老婆过好日子。'3月10日那晚,他终于找到一件完全出于兴趣,不为功利,只为自己内心去做的事情。
'5岁,爸爸带我去书店,指着一套定价五块六毛钱的《上下五千年》,问我喜欢不喜欢历史。我不知道什么是历史,但知道他每月工资只有30多块,那是多昂贵的书啊。我说喜欢,其实我真正想要的是昂贵的东西。'
对历史的兴趣从《上下五千年》开始,看了几篇就兴致盎然,但明月觉得。他初中开始看白话文的简编版《资治通鉴》。编年体的史书让明月'深恶痛绝',流水账式的记述毫无乐趣,'还好有《史记》,前后读了很多遍'。
明月大学读法律专业,因为法律是当时的热门学科。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历史、心理学和经济学,'看多了就想写,最早的几篇历史随笔发在一个很小的论坛上,竟然还有不少人爱看。'
3月10日,心烦意乱的明月倾诉欲汩汩冒出,他打开电脑,写下了生平第一篇长篇故事''《明朝的那些事儿》。他在开头写道:'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这个帖子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块创下了惊人的纪录,迄今点击量超过300万,之前这个版最热的帖子也没超过10万。
在教科书、史料和戏说的叙述方式外,明月试图寻找第四条讲述的路径。他希望自己写的历史不仅真实,还要有趣。《明朝的那些事儿》的副标题是'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明朝的那些事儿》出版人试图归纳这种新的历史叙述方式:从体裁看,这是一本正说历史,每一个细节和事件都遵循着历史的由来和发展;从写作特点看,作者吸纳了叙议结合、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并穿插了很多类似冯小刚电影中的'冯式幽默',阅读间隙可以读到很多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精辟评断,做到真正的'好看历史'。
明月的趣说历史受到网友的热烈追捧,众粉丝自称'明矾',建立QQ群,经常联系。
'这样的生活疲于奔命,但很快乐。白天上班,下班后在街上散步半小时酝酿情绪,然后吃饭洗澡,写到晚上十一二点,倒头就睡。我不打麻将,不唱卡拉OK,天天在宿舍,同事问我都在干吗,我不能告诉他们我在写历史,一来不想被打扰,二来无法解释。'明月每天用5小时写3000多字。全书计划写七八十万字。这么长的著作,已经有28家书商联系过他。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明朝那些事儿》整理版加最新更新
2.第一部:http://www.qeego.com/zhuangxie/xiaoshuo/200807/1736.html
3.第二部:http://www.qeego.com/zhuangxie/xiaoshuo/200807/1745.html
4.第三部:http://www.qeego.com/zhuangxie/xiaoshuo/200704/1106.html
5.第四部:http://www.qeego.com/zhuangxie/xiaoshuo/200711/1522.html
6.第五部:http://www.qeego.com/zhuangxie/xiaoshuo/200807/1757.html
7.http://www.wheregood.com/book/html/226/2960363226.html
8.第六部:http://www.qeego.com/zhuangxie/xiaoshuo/200807/1758.html
9.第六部最新更新:http://www.qeego.com/zhuangxie/xiaoshuo/200807/1759.html
贡献者(共12名):
smhmilyqq、chainlife、citizenkevin、名★侦探、哭面羊、话轴、心想事成666666、逍遥甄甄、love_sleep、窦氏一家亲、djdqdjdq、范冠华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7条):查看评论''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