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知道答案②

  《水知道答案》在中国和日本被当作是一本与同样神奇的科普读物。本书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而西方的主流则认为该书只是一本照片小品(photo essay)。

该书内容简介

  这项震惊世界的实验由日本研究水结晶的I.H.M综合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主持,已进行了10年。所有的这些风姿各异的水结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而成。在最初的观察中,研究员发现城市中被漂白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而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他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当研究员异想天开地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后,一个奇妙的现象产生了:听了《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
  波动理论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处在的状态中,各自拥有一定的波长和固定的频率。不仅人们周围的物体呈波动状态,就连各种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我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活动也呈现为一种波动状态。而构成人体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盖,所以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强烈的影响。水结晶也许正是这些影响的信息记录。
  这些实验水结晶照片在日本公布并结集为《水知道答案》出版后,旋即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轰动。江本胜博士多次受邀前往欧美展示水结晶照片并发表演讲。同时,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结晶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的事实,启发了人们对很多社会现实思考的新角度。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爱”与“感谢”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好的情感与心念会对世界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与感谢”。这也回答了“世界为什么需要赞美”的疑问。
  《水知道答案》中的水结晶研究成果同时也对水科学研究的其他领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琼安·戴维斯女士一直从事河水的研究,她认为,水结晶的实验表明,“水其实对许多非常纤细而敏感的物质都能产生一定的反应,因此我们通过更进一步的对水结晶的研究,可以告知科学家或有关单位,我们现有的水资源并未得到相应的保护。”同时,她还从水结晶出发号召“找回对水的崇敬之心”。
  联合国项目中国水务督察专家高中认为,“《水知道答案》可以说是一本很有想像力的关于水的‘奇妙之书’。”《水知道答案》用图片和文字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怀有一份爱与感谢之心,从点滴做起,创造我们生活的美好世界。

关于作者

  江本 胜(Emoto Masaru,1943年7月22日-)是一位出生于日本的日本作家,合同会社江本胜办公室董事长,IHM研究所所长,国际波动之友会会长(International Hado Membership Association)。1942年毕业于横浜市立大学文理学部论学科。西元1986年他创立了IHM株式会社(Institute of Hado Medicine,波动医学研究所)。1992年获得印度开放国际大学(台湾音译open为奥本)的代替医疗学认定。20世纪90年代他通过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生化学家罗伦兹博士(Lee Lorenzen)邂逅共鸣磁场分析器和共鸣磁场水微束水(microcluster water),开始从极具创意的观点深入研究水。自1994年起,他开始在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来拍摄和观察水结晶,在其著作中有关于人类意志可以影响水分子结晶的争议性宣称,他将一些照片中,结晶水的美丑与实验者的正面与负面思想或话语链接,比如祈祷、音乐和盛水容器接触词语。他相信水具有复制、记忆、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于1999年开始,出版了一系列相关著作。其中有中文版本的包括《来自水的信息》、《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与《幸福的真义,水知道》等。江本胜认为“波动(はど)创造了词语,词语是自然的变化。因此美丽的词语创造美丽的本性(自然)。丑陋的词语创造丑陋的本性。这是宇宙的基础。”江本胜自己也在其英语官网上承认并不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而是一种原创思考(详见参考资料6)。2008年1月29日江本胜注册1100万日元在东京创立了以致力于和平的合同会社江本胜办公室。该会社的目标在于用水结晶照相的水研究、江本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以及管理、生产江本品牌产品和产品授权、信息水的生产和制造、水的咨询服务和出版网络杂志《波动E》并增加订购者等。
  IHM研究所创办公司法人IHM集团(IHMグループ)该集团属下有五个公司。第一个正是株式会社IHM贸易公司,法人代表尾竹明宏,主要业务是在全球进行波动愈合治疗和举办相关研讨会,主打商品是星光牌波动调整器。1994年江本胜的《波动时代的序幕》一书给尾竹明宏留下深刻印象并因此拜前者为师(详见参考资料所附该公司网站)。第二个是IHMdolphin有限会社,负责波动商品的企划贩卖、商业提案、波动测定器MRA和索菲亚咨询。

该书的学术评价与批判

  日本女子大学现代社会学部教授与法政大学生命科学部环境应用化学科教授左卷健男2007年出版《水什么也不知道(水はなんにも知らないよ)》反驳江本的发现,认为江本胜是在宣传伪科学,并对伪科学在教育领域的渗透表现出了危机感。他在该书第五章写到:“这种伪科学用于教授道德,水能理解话语和人的情感之类使孩子们盲目相信……进行相信伪科学的教育将导致理科教育的基础毁灭。日本存在科学和成人识字率已经非常薄弱的问题,这样的话会更弱。” 他在第十章写道:“然而,很多成年人持有“科学技术很重要”的情绪。这方面在伪科学上显得突出。但是伪科学与科学和逻辑无关,而是要荒唐地建立一个科学的气氛使人们轻信伪科学。被理解为迅速和解释的神秘,而不是用科学的术语,或假装有一个科学的前瞻性,事实上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即伪科学明显利用对科学的信赖感。”左卷健男认为,江本的主张体面的把科学和常识正确的当作数据,要成为一个完整的错误并不明显。但是江本只是喜欢把“波动”一词当作装饰。其伪科学多被用于产品销售。江本公司生产倾向显著的特制净水器和水特殊性质机器等与水有关的产品。同时左卷健男宣称区分假科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江本在使用说明和特别是商品说明里的解释“波” , “共鸣” , “集群” , “负离子” , “能源” , “活性”等词语几乎肯定是伪科学。左卷健男总结到到江本实验没有科学依据反而像猖獗的“可疑水生意”。
  西方学术界也抨击江本是宣传。江本的学位也被西方科学界所质疑。2003年詹姆士· 赖迪教育基金会(James Randi Educational Foundation, JREF)的创办人赖迪公开提出如果江本胜能够在双盲实验中重现其宣称的实验结果,就给他100万美金。江本胜本人从未回应。2005年材料科学与系教授威廉·提历(William A. Tiller)指出江本胜没有对影响水结晶的三大关键因素进行控制,其实验结果没有证据支持。而英国科学的社会运用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Mae-Wan Ho博士认为江本没有能为科学界提供信服的实验步骤。同时2005年12月美国弗蒙特卡叔顿学院自然科学系健康科学学士克里斯托弗·扎其菲尔德(Kristopher Setchfield)江本的实验描述进行评论分析表明,江本的实验过程是不科学的,至少照相的实验者和说话的一方不应是同一人,而必须是互不知对方实验结果的两者的答案能相互印证。另外水结晶的形状形成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特别是温度和湿度。江本实验的样品分别在零下25°结冰且零下5°形成水结晶,科学理论预期形成的水晶柱是多于水晶板的,但是江本的照片中没有一个水晶柱,这是非常令人怀疑的,同时也有可能是江本把不支持他主张的样本去除掉了。另外江本也确实没有公示他拍的所有样本的照片,没有人知道他是否隐藏了不支持他主张的样本。江本的著作中也曾提到一次100个样本的实验,最后却只公布了一张照片。江本除了照片小品外从未发表过科学报告及论文。江本完全没有在科学界建立过信誉,而是靠他的主张进行商品销售。江本的理论是伪科学,同时江本的理论也将持续被科学界视而不见,也不会有第二个人做出他的结果(报告详见参考资料8)。另一方面,2006年4月美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登载罗伯特·马修(Robert Matthews)长篇大论,文中认为江本实验设计存在人为操作错误。2006年同为对微观美感有所科学研究的医学博士和美国南卡罗林那大学前助理教授伽力·格林伯格(Gary Greenberg)撰文写到:“本人身为科学家和艺术家……并获得17项三维显微镜学专利……在被告知及江本的显微镜水结晶的研究后我非常惊讶,因为我并未在重要的学术杂志中发现有关于他任何科学实验的学术文章。进一步我发现授予江本胜博士学位的印度开放国际大学的硕士学位售价500美元,博士学位售价350美元。而且不需要任何课程和考试……我很想问一下江本为何不在要求同行查看的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他的科学实验呢?……我只相信正确的实验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大自然和我们所在的伟大宇宙。(全文见参考资料7)”
  同时,西方学术界也注意到,江本对他的团队明显要求摄影师的独创性而非实验的严谨性。
  目前还未有任何中国科学家对此书进行公开评价。

波动是科学还是神秘学的争议

  首先必须明确,波动来自日文汉字,音读为はどう(罗马字HADO,江本 胜的IHM公司就是以HADO作为域名)。はどう在日语里通常指英语wave,即物理学意义的波动,另外波动在日本代替医学或神秘学上指vibration。两者不可以混淆。目前,波动在治疗医学的研究对象是“微小的波动能”。而所谓的波动科学是否是科学在西方是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神秘学。同时该学科在西方的研究历史很短,而在东亚,特别是日本和台湾却历史悠久。原因是东亚的科学和哲学千百年来注重能的研究,而西方科学重视的是人为分割的实体。特别是针灸和中国中医学注重的是身体的能量系统。甚至中医的中药研究也是围绕植物能量对人体能量的平衡作用的正面影响。波动能在产生后才引起西方重视。最早在西方量子物理创始人之一,著名德国家,获得者(Max Plank)说过:“任何事物以及产生的效果都是波动的(vibration),没有任何实物存在。所有的实物都包含波动。”而普朗克所指的波动在日本代替医学看来是与之不谋而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