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②

  xiǎng

  [拼音] [xiang]
  英语to think ; to think about ; to think of ; to think over
  to remember with longing
  would like to
  to suppose ; to reckon
  ①开动脑筋;思索:想法;想象;想办法;左思右想。
  ②打算;希望:幻想;想头;他想当教师。
  ③怀念;惦记:想念;想家。
  ④推测;认为:料想;猜想;想不到。
  【想方设法】 xiǎng fāng shè fǎ 想出种种办法解决问题。
  〖例句〗为了能让我和姐姐继续上学,父母想方设法打工挣钱,历尽了千辛万苦。
  【想念】 xiǎngniàn 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
  〖例句〗爸爸出差半个多月了,我特别想念他,天天盼他快回来。
  【想象】 xiǎngxiàng ①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
  〖例句〗看图作文要求同学们深入想象,这样写的文章内容才充实,具体。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想 '动' (形声。心形相声。本义:想念;怀念;羡慕)
  同本义
  想,冀思也。――《说文》
  览物想故国。――杜甫《客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又如:想似(深切的怀念);想思(想念)
  思考,思索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楚辞'九章'悲回风》
  后来还亏得文琴替我竭力想法,找了原经手人,向周中堂讨主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又如:冥思苦想;想来想去(反复的多方思考);想度(考虑,衡量)
  希望,想要
  那时他老人家正在用功,想中那名进士。――
  想xiǎng
  ⒈思索,动脑筋:~象。仔细~来。敢~敢干。
  ⒉希望,打算:~做实验。~去旅游。
  ⒊推测,认为:猜~。料~。我~应该这样办。
  ⒋怀念,惦记:~念。~家乡。
  【中医名词】①思虑。引伸为内心活动所产生的欲望或非分要求。《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②自我感觉。《灵枢'海论》:“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

佛学知识

  【想】
  (梵sam!jn~a^,巴san~n~a^,藏h!du-s/es)
  指造成概念及表象之作用,或指所作之概念及表象。依感觉或知觉而起认识作用时,如‘红花’、‘白布’之红、白、花、布等等概念,或造成概念之功能即为想,即浮现心中之相。‘想’有苦想、乐想、无常想、不净想、厌恶想、大想、小想等,为五蕴之一,心所法之一。俱舍家以之为十大地法之一,唯识家以之为五遍行之一。
  《俱舍论》卷一云(大正29·4a)︰‘能取像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此复分别成六想身,应如受说。’此中,所谓六想者,即指眼触所生之想、耳触所生之想,乃至鼻、舌、身、意触等所生之想,随所依六根之不同,而有六种不同之想。
  《成唯识论》卷三(大正31·11c)︰‘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此谓‘想’系取所缘境像于心中而安立之,以安立故,起种种名言。亦即若无此取像之想,则无由施设名言。
  ◎附一︰〈三想〉(摘译自《望月佛教大辞典》)
  (一)三种恶想︰又名三恶想,或三不善想(梵tisro 'kus/ala-sam!jn~a^h!,巴tisso akusala-san~n~a^)。(1)欲想,又名贪欲想;(2)嗔恚想,又名嗔想或恚想;(3)杀害想,又名害想或恼想。《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云(大正2·614c)︰
  ‘有此三观想。云何为三?所谓观欲想、嗔恚想、杀害想,是谓比丘有此三想。比丘当知,若有观欲想,命终时便堕地狱中。若观嗔恚想,命终时生畜生中。所谓鸡狗之属、蛇虺之类而生其中。若观害想亦命终者生饿鬼中,形体烧然,苦痛难陈。’
  又,《无量寿经》卷上云(大正12·269c)︰‘不生欲觉、嗔觉、害觉。不起欲想、嗔想、害想。’此中,关于欲等三觉与三想之别,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云(大正37·104b)︰
  ‘不起欲想,名离欲觉;不起嗔想,名离嗔觉;不起害想,名离害觉。亦可前言不生三觉,就始彰离,不起欲想嗔想害想,据终明离。未对境界,预起邪思,名之为觉。对缘生心,说为三想。’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中,似破净影之后说而取前说,彼文云(大正37 ·154a)︰‘今即三觉之因如次三想,取境分齐方生欲等故。然即不贪名利故不生欲觉,不恼众生故不生嗔觉,不损物命故不生害觉。三觉不生必绝三想故亦兼之。’
  (二)三种善想︰三善想(梵tisrah! Kus/ala-sam!jn~a^h!,巴tisso kusala-san~n~a^)︰(1)出要想,又名出离想;(2)不害想;(3)不恚想。《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云(大正2·614c)︰
  ‘复有三想。云何为三?所谓出要想、不害想、不恚想。若有人有出要想者,命终之时生此人中。若有不害想者,命终时自然天上。若有人不杀心者,命终时断五结,便于彼处而般涅盘。’
  (三)在家菩萨见乞者应起之三想︰即(1)善知识想;(2)他世富想,又称令后世大富想;(3)菩提基想,又称令得佛道想。《大宝积经》卷八十二云(大正11·474c)︰‘在家菩萨若见乞者应起三想,何等为三?善知识想、他世富想、菩提基想。’并列举三十三种之三想。
  (四)三种断贪等烦恼之想︰(1)断想;(2)离想,又名离欲想;. 灭想,又名尽想。《大毗婆沙论》卷二十九云(大正27·149c)︰‘有三想,谓断想、离想、灭想。(中略)云何断想?答︰除爱结余结断诸想解名断想。云何离想?答︰爱结断诸想解名离想。云何灭想?答︰诸余顺结法断诸想解名灭想。’又,《大智度论》卷二十三云(大正25·232c)︰
  ‘复次断三毒故名为断,离爱故名为离,灭一切苦更不生故名为尽。复次行者于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正智慧观,远诸烦恼是名离想;得无漏道,断诸结使,是名断想;入涅盘时灭五受众不复相续,是名尽想。断想有余涅盘,尽想无余涅盘,离想二涅盘方便门。是三想有漏无漏故,一切地中摄。’
  (五)念佛时所生的三种想︰(1)归命想,(2)引摄想,(3)往生想。《往生要集》卷中云(大正84·56b)︰‘若有不堪观念相好,或依归命想,或依引摄想,或依往生想,应一心称念。’
  ◎附二︰〈十想〉(摘译自《佛教大辞汇》)
  十想,指十种观想。即︰(1)无常想︰谓观一切有为法皆生灭无常。(2)苦想︰谓观一切有为法无常,皆由三苦、八苦所逼迫。(3)无我想︰谓观一切法皆苦、不自在,皆由因缘所生、无自性,故无我。以上三想为断见惑所修。(4)食不净想︰谓观诸饮食皆由不净因缘所生,故为不净物。(5)世间不可乐想︰谓观一切众生、国土皆有过恶,不可爱染。(6)死想︰谓观众生不免于死。(7)不净想︰谓观自他之身皆不净,由生至死时刻不净。以上四想为断思惑所修。(8)断想︰谓观涅盘清净无烦恼,当断结使,证涅盘。(9)离想︰谓观涅盘清净,当离生死,证涅盘。(10)尽想︰谓观涅盘清净,尽结使及生死之业而证涅盘。以上三者为修无学道者所修。
  上述十想,修之者能断三界结使,证得无漏圣果。又,《大乘义章》卷十四亦立十想义,作五门分别,但十想名义稍有不同,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厌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想、灭想等十想。

为您推荐

癌②

   基本知识   [ái] [ㄞˊ]   郑码:TJJL,U:764C,GBK:B0A9   笔画数:17,部首:疒,笔顺编号:41341251251251252癌  病名。出《卫济宝书》卷上。   ①症见肿块凹凸不平,边缘不齐,坚硬难移,状如岩石,故名(癌通岩)。癌肿后期..

对不起②

汉语解释  对不起(对不起)   duìbuqǐ   (1) [excuse me;I'm sorry]∶表示抱歉的客套话   对不起,我关上窗子,你不反对吧?   (2)[if you please]∶如果你乐于或愿意——用以表示礼节、礼貌,或表示强调之意..

德育②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思想的演变 德育是随著..

廿②

如果我能站起来吻你②

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小说。 残疾人的爱情。 它是特殊的,因为,残疾人就是特殊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来获得的,而是来体验的。 于灾难中体验活着的美好,于失落中体验获得的欣喜,于绝望中体验希望的可贵,于无法生存中体验自食..

数据包②

  “包”(Packet)是TCP/IP协议通信传输中的数据单位,一般也称“数据包”。有人说,局域网中传输的不是“帧”(Frame)吗?没错,但是TCP/IP协议是工作在OSI模型第三层(网络层)、第四层(传输层)上的,而帧是工作在第二层(数据..

旋转②

  rotation   定义:将(或分子)绕一定转动一定后能使图像复原的一类动作。旋转据以进行的轴线称作,使图像绕轴后复原的最小称作基转角α。设α=2π/n,显然,旋转角为α整数倍的角度均能使图像复原,不难论证,在2π角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