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鸭捉兔②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原文

  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2),买一(3)而去。(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14)得他兔否?”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掷,把。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像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按 
  (15)昔人:前人,古人.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按住那兔子吗?”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寓意:我们想要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就必须要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善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

为您推荐

阁楼上的光②

基本资料  作 者: (美)希尔弗斯坦 著,译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1   字 数: 60000   版 次: 1   页 数: 173   印刷时间: 2006/02/01   纸 张:   I S B N : 9787544230254  ..

浑沌凿窍②

浑沌凿窍  【原文】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先秦·庄..

坎井之蛙②

词目:  坎井之蛙发音:  kǎn jǐng zhī wā释义:  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出处:  《荀子·正论》:“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原文:  子独不闻乎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

酸葡萄效应②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②

  《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在波斯国的某城市里住着兄弟俩,哥哥叫戈西母,弟弟叫阿里巴巴。父亲去   世后,他俩各自分得了有限的一点财产,分家自立,各谋生路。不久银财便花光了,生活日   益艰难。为了..

狙公②

  作者刘基,字伯温,生于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六月十五日,卒于明洪武八年(1375),终年65岁,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人(旧属处州府青田县),故时人称他为刘青田。   本文选自《郁离子》   [原文]:   楚有养狙(jū)以为..

扁鹊见秦武王②

  【典源】   《战国策·秦策》)   【原文】   医扁鹊见秦武王①,武王示之病②,扁鹊请除③。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④:“君与知之者谋(6)之,而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