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沌之死②

  【名称】浑沌之死
  【作者】
  【体裁】寓言
  【选自】《庄子·应帝王》
  【题解】
  此寓言出自《庄子·应帝王》,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表明其“清净无为”、“顺物自然”的社会政治理想。故事本身启示人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只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意愿出发。
  【原文】
  南海之帝为①倏②,北海之帝为忽③,中央之帝为浑沌④倏与忽时相与⑤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⑥。倏与忽谋⑦报浑沌之德⑧,曰:“人皆有七窍⑨以视听食息⑩,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注释】
  ① 为:是。
  ② ③④:倏、忽、浑沌,人名,具有寓言性质。倏和忽是短暂的意思。浑沌即纯朴自然之意。
  ⑤时相与:常常一起。
  ⑥善:好。
  ⑦谋:商量。
  ⑧报混沌之德:报答混沌的德行。
  ⑨七窍:指一口、两年、两目、两鼻孔。
  ⑩视听食息:看、听、吃、呼吸。
  【参考译文】
  在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与忽经常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接受浑沌丰盛的招待,倏与忽欲报答浑沌这样热情的款待,想着人都有七窍而浑沌却没有,就想要一天凿出一窍,让浑沌也能跟他们一样享受美食、音乐、愉人的景色等,没想到等七天凿完七窍后,浑沌却也因此死了。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寓意】
  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体质与活动的条件,很难将其他人的条件硬套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同样地,每一个企业也有它不同的组织型态与资源,所有的管理制度、经营策略都是无法套用的,只能通过学习,由经营者谨慎地找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经营方式。
  生活的方式虽有多种,但智者只采取适合自己的一种。

为您推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②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启示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

城门失火②

  城门失火   .   城门着火,大祸降临池中之鱼。   有一种旧的说传说:池仲鱼,是一个人的姓名。他居住在宋国城门的旁边,有一天,城门突然着了火,火焰蔓延到他的家里,池仲鱼就活活被烧死了。   又有一种说法:宋国城门..

好沤鸟者②

  【导读】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今本《列子》八篇,内容..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②

一分钟推销人②

版权  又名:让顾客主动来敲门   原名:The One Minute Sales Person   作者:[美]   译者:周晶   书号:ISBN 978-7-5442-4029-1   字数:62千   定价:20.00元   出版年:2008.4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简介  斯..

其父善游②

  出自   原文: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①引②婴儿而欲投之③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邃④善游哉?以此任⑤物,亦必悖矣。   译文:有人在过江时,见一个人正引着一个婴儿要把他投到江里..

张和人丑心美②

  拼音:   zhāng hé rén chǒu xīn měi   原文:   张学宪和,正统己未廷试,已拟第一,以眚目抑置传胪。公自言:“吾已废一目,又肩厚薄,手大小,足长短,所美而无丑者,唯此心耳。”常见有议人得失者,必正色曰:“人当于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