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职记2
作者:李可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希望这本虚构的小说,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些超越职场规则的现实意义,使我能回报市场和读者的知遇于万一。
——李 可
2005-2006年,中国一线城市。
对大部分人而言,挣钱的速度明显跟不上房价的涨幅。而沉寂四年的A股正走出漫漫熊途,开始了从998向6140的辉煌进发。
淡泊从容越来越成为奢侈,时代在湍急中奔流。
作为对各种难题胸有成竹的PROBLEM SOLVER,杜拉拉日显强大。当女性的缺点和可爱,日益为专业的成熟及规则所取代,让人不禁疑惑“成熟”是褒义还是贬义?而职场版的说文解字中,下属无性别,上级的性别则只关乎授权的程度, WHY比WHAT更重要。
每个人都有难处:姚杨年过而立竞聘经理失败,怀孕日程遥遥无期;李坤掏心掏肺栽培小苏,反遭小苏翻脸无情;林如成被下属的发财气得发疯,但无从干掉业绩不错的股神杨瑞;TONY林认为培训生制度弱智,却被迫协助好大喜功的HR成就功名。
对八十后沙当当而言,爱人不是问题,问题是房子的产权。
对七十后杜拉拉而言,失恋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更好的恋情。
宽带薪酬制中吃了亏的拉拉决定跳槽,怀着恶劣的心情,在2006炎热的盛夏,她踏上了漫漫的求职之路……作为著名的“倔驴”,她一直以为:你我会情长意久。中产之梦多半就是在这号人手中实现的。
杜拉拉升职记
作 者: 李可 著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
版 次: 1
页 数: 262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339121
定价:¥26.00
内容简介
中国白领必读的职场修炼小说。
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白领丽人500强职场心得,揭示外企生存智慧”的更值得参考!
大部分人是要谋生的,不单要谋生,而且希望谋得好。
说到谋生,有人适合自己做老板,更多的人则靠打工。其实,自己做老板,也就是给自己打工。您可以消遣的来看看这本纯属虚构的小说,也可以把它当经验分享之类的职场实用手册来使用。
小说的主人公杜拉拉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走正规路子,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可能你干了很多活上司却不待见你,没准你有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下属,也许你的平级争风吃醋不怀好意,或者你的客户拽得像二五八万——你要很好地完成任务,就要设法摆平他们。
你可以消遣地来看看这本纯属虚构的小说,也可以把它当经验分享之类的职场实用手册来使用。小说的主人公杜朝阳是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她没有背景,受过较好的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小说中拉拉在外企的经历跨度八年,拉拉从一个朴实的销售助理,成长为一个专业干练的HR经理,见识了各种职场变迁,也历经了各种职场磨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
作者简介
李可,女,某名校本科毕业。十余年外企生涯,职业经理人。从事过销售和人力资源工作――对于现今以打工谋生的人来说, 两种不失为不错的谋生行当; 从满足人类成就感的角度看,是两种可能提供极大发挥空间和精神满足的职业。
典型的欧美500强企业文化,长期熏陶出的专业与敬业下,仍然是一个生动的热爱生活的人。
编辑推荐
现实主义的职场小说,超越职场的似水华年联想集团总裁 柳传志 激赏有加,推荐给家人及属下阅读
徐静蕾策划团队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将《杜拉拉升职记》改变成电影,她说,这将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杜拉拉升职记》大事记
2007年9月 《杜拉拉升职记》出版;2007年11月 《杜拉拉升职记》更换封面、第二版面世;
2007年12月初 《中国图书商报》统计显示《杜杜拉拉升职记》位列“卓越网”小说类销量第二名;
2007年12月中旬 《杜拉拉升职记》销量突破十万册
2008年1月 卓越网图书排行榜小说类第一名
2008年2月 上海文广高价竞得《杜拉拉升职记》电视剧改编权
2008年4月2日-2008年5月2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倾情制作同名广播剧
2008年5月29日 日本第二大报《产经新闻》报道,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参考消息》全文转载
2008年7月4日 《杜拉拉升职记》坐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008年7月18日 售出繁体版权
2008年7月 上海、浙江、广东三地话剧改编权同期售出
2008年8月 开卷数据社科类图书销售榜第一名
2008年10月 繁体版在台湾出版,刮起杜拉拉热。
2008年11月21次加印 销量突破60万
2008年12月底 《杜拉拉2华年似水》隆重上市
专业书评
读聪明女人的书是种享受。会心,不累。书中所讲述的白领生活、职场规则,颇为生动有趣,同时实用得很——虽然我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职场”,但仍笃定地这样认为。目录
DB人物表1. 离开的成本
2. 知道不知道?
3. 捍卫个人和只能尊严的经典
4. 焦虑的三十五岁
5. 野百合也有春天
6. 提问也需要程度
7. UP的故事
8. 基于事实的沟通,说“你迟到一小时”,不说“你没有时间观念”
9. 当我们是新人的时候
10. 管理培训生——“弱智”还是“有害”
11. 管理培训生——百个里头挑半个
12. 可有可无的人,随时可被替代
13. 使别人愿意教你,是你自己的责任
14. 传递信息要分阶段
15. 秘密知道得太多的人
16. 统一的谈话模板,强大的赞美功能
17. 看资源和指标,还是看市场潜力
18. 新老板需要的是表决心
19. 想做经理的人1——标准
20. 想做经理的人2——上交矛盾的成本
21. 想做经理的人3——四十岁的激情和能力
22. 想做经理的人4——性格极端是最坏的情况
23. 想做经理的人5——在影响力和驱动力之间选择
24. 想做经理的人6——愤怒的猎头
25. 想做经理的人7——跳槽动机
26. 想做经理的人8——该做的事和容易做的事
27. 什么叫READY FOR NEXT LEVEL
28. 择偶是改变命运的第二次机会
29. 财富的积累需要假以时日
30. 愤怒的“捞妹”
31. 老板不好自有老板的老板教训,下级要先做到下级的本分
32. WHY比WHAT更重要
33. 当不了“技术派”,当好“感觉派”也不错
34. 一个幸福指数高的房奴
35. 不用期望抄底,大势看涨就可买入
36. 高潜力人才的特征——永不满足现状
37. 会议的经典
38. 别讲现任经理坏话,因为新经理会想:你和他那么闹,没准以后和我也那样
39. 70%的人曾因管得太细想跳槽,其中半数付诸了行动
40. 授权的依据和程度
41. 开会的原则与慎用感叹号
42. 将漂亮进行到底
43. 懂事是值钱的
44. 下属无性别
45. 落袋为安
46. 被嘲笑或者被怜悯
47. 求职的滋味
48. 沉浸地赚钱
49. 我一直认为,你我会情长意久
……
序言
一个人从25岁到40岁,有不同的责任和焦虑,而体能、经验和心态也大不相同。刚毕业,一心想找份好工作,但到底什么样的工作算好,心里没底,也闹不清自己能干什么,喜欢干什么。
工作两年有点感觉了,发现具备某些优势的人才够格挑好工作,于是想搞明白并缩小自己的差距。等到自己也能挑好工作甚至被委以重任,28岁、30岁到了,挣的钱多起来,买房提到议事日程上,却发现房价涨得太快,通货膨胀让手中的储蓄贬值,挣得多可能还不如买得对,会理财。
有人见别人赚了,也跟着炒股,却把本儿都搭进去了,他一咬牙,谁再提理财就和他急!人到这个阶段会发现,不是什么人都能靠投资挣钱的。
28岁、30岁,正当主流城市人口的结婚高峰,女性很焦虑,是否马上要孩子?要,走势正漂亮的职业进程就会落后;不要,得拖到啥时候?超过35岁就不好了。
男人的35岁是焦虑的,经验和体力结合完美地运行到了黄金分割点,对总监以下的职位,如果能成这时候就该成了,到35岁还没升,有点急人了。
40岁以后,维和、求稳成了主旋律,升职就算了,但求不要压力太大,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有条件的人开始考虑退休。
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处在怎样一个阶段?然后才谈得上将会怎么去做。WHY比WHAT更重要。
理想的工作有四个特性:
一、是你喜欢的;
二、是你擅长的;
三、能使你赖以谋得想要的生活质量;
四、合法合情。
另一个角度的归纳显得复杂一些——优秀的人才有一些共性:
敏锐的判断力;卓越的影响力;高效驱动业绩的能力。
判断力是对方向、机会的识别和把握。
中国人喜欢说,某某站对了队,跟对了人;又喜欢说某某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这下损失重了——这都是对判断力的一种评价。人的一生总在做出选择,审时度势,人无可免。
判断力好是什么意思?当别人都还没看出来是个机会,你就先看出来了;光看出来还不够,还得抓紧采取行动把握住机会;甭管情况多复杂,你都能很快就抓住问题的关键,说话到点,做事靠谱。
房价和股票从来没有像过去几年里那样深入而广泛地影响中国人的生活。小说中孔令仪劝沙当当把钱拿去买房,而杨瑞建议她买股票,这都是时代背景下普通人根据自己的见识做出的判断。
叶陶认为择偶是改变命运的第二次机会,他的择偶标准是,“漂亮的老婆不是他自己这样的穷人该想的,至于温顺,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顶钱使,如今啥都贵,男人要是自己没本事,就更该找个有本事的老婆,否则,就是对家庭、对社会都不够负责了。”叶陶在明确自己有几两本事、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后做出的判断,抛开俗气高雅不谈,逻辑上他的判断过程是合理的,强于无根据的自信。
当人有了清醒的自我认知,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就能更加达观和明智,知道哪些事情要有毅力去坚持,哪些事情要有心胸去放弃。
什么是影响力?
我们会听到类似申明:其实,我还是没搞明白,但老王是内行,他说行,我听他的;我愿意跟着老王,他了解我,我想干啥不想干啥他心里有数,合作起来有默契;我是粗人,老张那酸不拉唧的德性,我没法跟他一块儿,人家老王也是文化人,就不像老张那样动不动就咬文嚼字。
老王明显善于施加自己的影响,说服他人和自己合作。此结果的原因何在?他明白人家心里担心啥、想要啥,而且,能根据对方的人际风格,调整自己的方式——这就是影响力好。
要说服观点不一致的人与自己合作,除了解决方案确实有效,还需要好的沟通技巧。
职场中的主流精神需求有:被尊重,被信任,安全感。小说中,当拉拉意识到李坤的影响力有问题时,向李坤详细介绍了沟通的技巧,诸如陈述客观事实而不给对方贴标签以免引起争议;聆听并且回应;表示理解,但理解不代表同意等——这些技巧乍一看有些复杂,使用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人剑合一了。
关于驱动业绩的能力。
小说中,杜拉拉在评价大区经理陈丰的时候,曾提到他“永不满足现状”,这是驱动力好的一个典型表现。
当销售经理抱怨工资没有竞争力,杜拉拉明知道薪酬经理王宏不好讲话,还是主动找王宏商量,为了说服王宏,在很忙的情况下,她愿意承担薪酬分析的任务,她清楚周酒意对此有意见,但仍不同意应付了事。这个过程中,拉拉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积极主动地推进目标的实现,即使这样的行为意味着给自己找事儿甚至可能有风险——这是驱动力强的另一个标准特征。
作为小说,《杜拉拉2华年似水》展示了2005—2006年中国一线城市25岁到40岁人群的职场。同时,职场无法孤立于时代和生活,投资和住房作为黄金十年这场浩大的经济盛宴中尤为强悍的两条主旋律,被先知先觉者和后知后觉者或畅快或愤怒地演绎着,与各种经典剽悍的职场规则缠绵交织在打工者的思想中,成就一幅主流城市生活的画卷。
中国不是福利国,房子、教育、医疗和养老问题的解决,对大部分人而言,是通过打工的收入实现的,同时,理财和身心平衡越来越需要引起重视。
希望这本小说,能够对人们的生活有一些超越职场规则的现实意义,使我能回报市场和读者的知遇于万一。
文摘
片段一 落袋为安四月初的一天,叶陶上网的时候顺便看了一下股票,惊讶地发现万科上7块了!叶陶赶紧打沙当当的手机。
自从一月下旬花了3万来块钱买了7000股万科后,沙当当天天晚上都要拉着叶陶一起看陈丹虹主持的“谈股论金”,但是股票的价格似乎一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过不了两周,她的新鲜劲头就过去了,终于彻底不看了,这阵子沙当当挺忙,她几乎忘记自己买过那些股票了。
接到叶陶电话的时候,沙当当正在地铁上,她一听,吓了一跳,有点惊慌地向叶陶求证道:“我买的时候是4块5一股吧?”
叶陶很肯定地说:“你是4块5买入的,现在升到了7块,1股赚了2块5。”
沙当当说:“你帮我算算,7000股,我一共赚到了多少?”
叶陶说:“一共赚了一万七千五,手续费没多少。”
沙当当听了,激动得人都抖起来了,她受不了这么强烈的刺激:买了股票就不动了,啥也没干,3万2的本钱,不过两个半月,账面上就变成4万9了!这种钱和每个月的销售奖金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两码事!沙当当有种不劳而获的惊慌与狂喜。
叶陶在电话里催促道:“怎么样当当,卖不卖?”
沙当当这才镇定一点,抖着嗓子吩咐叶陶道:“你赶紧给你姐夫打个电话,问问他的意见。然后马上打回来给我。”
沙当当自己马上打电话找到杨瑞:“杨瑞!万科7块钱了,你说卖不卖?”
听到沙当当在电话里跟被人踩了尾巴的猫似的,声音都变调了,杨瑞吓了一跳,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听明白后,有点鄙视,不紧不慢地说:“所有能在股市上赚到大钱的人,都是能拿得住股票的人。你急什么!”
沙当当说:“那要是过两天跌下来怎么办呢?”
杨瑞一听,心说还有这么问的?跌下来就自己承受呀,总不能让我赔给你吧。他算是怕了沙当当了,就说:“你自己看着办吧,这种事情我不好乱讲,免得讲错害了你就不好了,总之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沙当当听出人家懒得再和自己多说什么,有点惭愧地挂断电话,等了五分钟,还不见叶陶打回来,把她急得百爪挠心,忍不住打过去给叶陶。叶陶一接,沙当当就说:“怎么样了嘛,你姐夫怎么说的?卖还是不卖?”
叶陶说孙建冬可能正不方便,一直没有接电话。
沙当当楞了一下,想起来杨瑞自己买的是云南铜业,一月份的价钱好像是4块3,不知道杨瑞是否也赚到钱了?她马上对叶陶说:“你帮我查查云南铜业现在多少钱了?”
叶陶查了一下说:“怎么这么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