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jiā'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n),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是'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屋内,住所)
同本义 [home;domicile;dwelling place]
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
家人内也。''《易'杂卦传》
上地家七人。''《周礼'小司徒》。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
夙夜浚明有家。''《书'皋谟》
开国承家。''《易'师》
室为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诗'周南'桃夭》注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陶潜《桃花源记》
引申表示住宅、房屋 [house;residence]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家堂(正屋中间的堂屋);家所(家居处所);家堂菩萨(家中供奉的佛祖神灵);家第(家宅;私邸);家间(家里;家中)。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如:连长开会去了不在家;所长在家主持工作
家庭,人家 [family]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墨子'尚同下》
家半三军。''《国语'晋语》
视吾家所寡有者。''《战国策'齐策四》
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家绘像祀之。''《明史》
又如:养家;持家;安家;家第(对对方家庭的敬称);家数(家族;武艺招数、招式);家庙(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堂);家缘(家业,家产);家私(家产);家赀(家私财产);家计(家业,家产)
指夫或妻 [husband or wife]
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左传'桓公十八年》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楚辞'离骚》
又如:家婆(家主婆;当家婆);家公(丈夫);家花(喻自己的妻子);家婆(妻子;主妇)
家家;每家 [every family]。如:家户(每家每户,家家户户);家至户到(到每家每户;遍及每家每户)
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minister and high official or theirs feud]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论语'季氏》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家甲(古时卿大夫的私人武装);家主(春秋时对卿大夫的称谓);家老(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家臣(春秋时各国卿大夫的臣属);家邦(本指家和国,亦泛指国家);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
娘家 [married woman's maiden home]
卿但暂还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谢家来贵门。
今日还家去。
且暂还家去。
学术或艺术流派 [school]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又如:家数(流派风格;家法传统。多用于诗、文、技艺等);家言邪学(自成一家的偏见。儒家指儒家以外的学说)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 [a person or family engaged in a certain trade]
农家少闲月。''白居易《观刈麦》
又如:农家;厂家;渔家;行家;东家;庄家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工作、担任某种职务的人 [expert;specialist in a certain field]
地学之家。''[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又如:政治家;艺术家;专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作家.
民族 [nation]。如:苗家;侗家;傣家.
指某一集团或某一方面 [group]。 如: 三家条约.
家财,财产 [property]
皆没其家而迁之蜀。''《史记'吕不韦列传》
又如:分家;发家;家破人亡;抄家
朝廷 [court]
争先入公家。''《吕氏春秋'贵卒》。注:'公之朝也。'
又如:汉家(即汉朝);隋家(即隋朝);家历(皇朝的历数)
都城 [capital]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周礼》。郑玄注:'国家,国之所居,谓城方也。'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唐'李商隐《隋宫》
帝王或太子 [emperor]
三家,三皇也。''《后汉书'马融传》注
又如:家吏(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某人 [a person]。如:家伙;家头(一个人叫一家头)
古代医书上指患某种病的人 [patient]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论》
'家'的古字 [utensil]。如:家生;家伙点(锣鼓家什的节奏);家器(家庭日常用具)
家嫁
嫁是女子去男子家,女子无家,以男之家为家。故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古语。女子结婚就是归家,《诗经》所谓'之子于归',即指此。所以家、嫁音近义同。为什么古代社会婚姻由武力抢夺,演变而为和平出嫁。原有它的历史过程以及受经济关系的影响。据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著《古代社会》一书说,人类婚姻初为群婚制,次为伙伴婚制,再次为对偶婚制,即一夫一妻制。群婚制是男到女方去住,中国先秦时代传说中的舜到娥皇女英家去住,就是具体例子。伙伴制是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诗经》有诸父诸母之咏,就其表征。此时期,经济关系表现为家族财产权一般全归女子所有,或者男女各有。到对偶婚制产生时,女子已不再拥有财产权,它全归男子。因家从宀豭省声,即家下的豕。豕为私有财产开始之一,它又为古代社会家畜的代表。当时打猎,是男人;饲养家畜,也是男人;拥有猎物和家畜,自然也是男人。家畜在氏族社会末期,是财产的主要内容。女子无财产经济权,自然无家,以男子的家为家,所以出嫁即归家,家嫁音近义同,源于此因。(引自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4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家
jia
1.a family; a household
2.a home
3.(as 'suffix') designating specialty of a person
1--家是什么?社会学家的说是社会的最小;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文学家说是宝盖下面养着一群猪。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 '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问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 '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由上面这个故事不难看出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冰箱,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可以给我们一点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转眼即逝的。试想,在那个空间中,如果充满暴力和冷战,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家,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一个争斗的战?1鹗?汽车,不过是这个现代化的战场中的悲剧的摆设品罢了。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穷得只剩下钱了!'
既然家不是财富堆砌起来的空间。那么家到底是什么呢?家在那里??第二个故事将给我们较好的提示。
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它发生在南非。在南非的种族分裂内战时期,许许多多的家族备受战乱之苦,支离破碎,房屋被摧毁,人民被屠杀,有一个大家庭原来有几十口人,最后只剩下一个老祖母和一个小孙女了,这个老祖母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就等到天堂报到了。再活下去真没意思。但当她得知小孙女还在人间,老祖母便决心要找到她的小孙女,要不然,她睡不着,吃不香。为了找到她的小孙女,她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反侧数万里,找遍了非洲大陆,最后一刻,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小孙女,她激动地、紧紧地和小孙女拥抱在一起,这时这个老祖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到家了!'老祖母不缺钱, 不缺财产。在她的心中,她需要爱她的亲人。需要那份特别的真情实感,两个相互牵挂的人就是家啊!家在这里上升为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撑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概括的说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
在美国女作家白涅德夫人的作品《小公主》中,对家是这样解释的:
萨拉:'校长,我认为这里并不是我的家,虽然有我的容身之处。家,应该是一个有温暖的地方啊!'
寻找自己的家,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宿命。而每个人,在本质上,都是无家可归的漂泊者。我们和浪迹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个物质的外壳。我们常常把这东西叫做'家',但它并不总是使我们感到心灵安宁的地方。
我们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家在本质上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范畴,正应了一句禅语: '佛在心中'。家又何尝不是呢?家是一个感情的港湾,家是一个灵魂的栖息地,家是一个精神的乐园。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而房屋等物质全部可成为'庭'就这个概念来说,后者又是微不足道的补充。正确地认识这个概念,对我们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它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不会只去追求'庭'而不去追求'家'。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查遍汉语词典,关于家的解释只有寥寥数语,但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
贫困时,家是一个。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个窝,就可以挡住风寒,
挡住雨雪,挡住豺狼与虎豹。就有了灯光,有了薪火,有了满屋子的亲昵与温馨。君不见,巴山深处,一家人因为买不起一人一个碗、一双筷,只好你吃完了我再吃,舔犊之情,仍无处不在;陕北窑洞里,一家人只有一条打了补丁的裤子,谁出门给谁穿,再苦也有亲人维护你的体面。哪怕穷到去要饭,心中因了家人的牵挂,也就有了回家的想头,也就有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的信念。
战争中,家是一幅箩筐,一根扁担。烽火硝烟,颠沛流离,一家人扶老携幼,相依为命。父亲的脊梁母亲的背,就是掩体,就是防空洞,就是安全的屏障。'八一三'抗战时,我先生年仅四岁,正是坐在父亲肩挑的箩筐里,从日本人占领的上海郊区,逃难到青浦、到苏州、到无锡''。日本鬼子烧杀抢掠,他们全家居然侥幸逃生。在人生路上艰难跋涉了70年的我先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一路的颠簸,一路的晃悠,一路的亲情和父爱。
动乱时,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又是一座精神的圣殿。一脸的污水,一头的唾沫,一身的伤痕,回到家就可以洗个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一杯热茶、一条毛巾、一枕耳鬓厮磨,足以让你对撼天的喧嚣充耳不闻,对蘸血的皮鞭视而不见。你可以在父母的眼中,看到真实的自我;可以从爱人的唇上,感到人格的尊严;可以从孩子的依偎,体验生命的珍贵。如果你见过丁玲和陈明夫妇在北大荒受苦受难时住过的茅棚,你或许会想到,纵有豪华如五星级的居所,比起那用亲情撑起的飘摇在荒原上的家,也会失色了许多。'文革'中,我在川北一个偏远的山区插队落户,关进'牛棚'的父亲,为了避免我们的牵挂,照常寄来报刊书籍供我们学习,在来信中只字不提自己遭受的凌辱与冤屈,而且还反复嘱咐我:'向贫下中农学习,坚守生产岗位,不到大雪封山,不要请假回家!'常言道:'家是的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坚韧不破,社会就不至于面临崩溃的!
上山下乡时,家是远离'文攻武卫'的世外桃源。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只要进了'知青点',就是一家人。干活时,挑粪、锄地、砍柴、犁田,有人帮你扛重的;收工后,生火、做饭、推磨、碾米,有人和你抢着干。亲人的家书、朋友的飞鸿,有人与你一起分享;一本好书,一首好诗,有人为你充填精神的虚空。这里没有阶级歧视,没有贫富之分,没有智商高低的差别。即使有稀罕的招工机会,也会你推我让,争着把幸运送给同伴,把不幸留给自己。在风尘滚滚的人生路上,知青之家永远是一个温馨的梦,萦绕着你一直走到生命的尽头。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一把茶壶、一顶帽子、一把椅子,都储存着你们家的文化传统和信息,绵延一代又一代。家里有属于你的书柜,属于你的电脑,属于你的时间和空间。你可以读你想读的书,看你想看的电视,玩你想玩的电子游戏。当然,家里还有父母的鞭策,爱人的鼓励,孩子的追赶,容不得你有任何的放纵和懈??
孤独时,家是黑夜里的北斗,是沙漠中的绿洲。虽然可望而不可及,却带给你无限的遐思与慰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圣杜甫早已道出了对'家'的牵挂。失足时,家是谅解的甘露,是宽容的怀抱。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孩子的企盼,浪子毅然回头,方知犹未为晚。
富裕时,家是一帖清醒剂。时时提醒你'衣食足而知荣辱',切不可'富贵思淫欲'。家不是酒店,不是茶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家是扶老携幼的承担,是传宗接代的责任。即使富甲天下的比尔'盖茨,也只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把巨额财富捐给了那些需要家的孩子和需要孩子的母亲。'有钱能使鬼推磨',却惟独买不到亲情,买不到家。世上没有不老的容颜,不散的筵席。当珍惜时且珍惜,莫等老来有家回不得,'空悲切'。
归西时,家是驶向彼岸的此岸,是通往来世的港湾。你播下的种子已在这里开花结果,你培育的后代已接过了你肩上的责任。你的姓氏通过儿女得以继承,你的血脉通过子孙得以延伸。因为有了家,你灵魂不灭;因为还有家,你死而犹生。据说,人在弥留时总是梦见故去的亲人,那是你天堂里的家在向你呼唤,准备好了么?准备好了就出发!
家,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有的说,家是一种文化;有的说,家是一段时光;有的说,家是一种情怀。还有人说''
家,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拥有它时,它平凡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失去它时,掏心掏肝也找不回。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有家的人都幸福。
《家》
作 者: 巴金 著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曾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1977年至1983年任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有些作品还表现了外国人民的生活。
抗战期间,巴金主要在后方从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40年代,他的小说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创作的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有'抗战三部曲'《火》及《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还有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寒夜》是巴金于40年代创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标志着作者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摩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死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在艺术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如作品写鸣凤投湖时的心理,就非常细腻,是全书极感人的篇章。它将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在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的痛苦、惘然、哀怨、挣扎以及最终绝望,一层层真实细致地剖示出来,使读者从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折不弯。又如,作品写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也极细致,作者还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觉新等人物时,也非常注重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如,正是由于作品细致地写出了梅的内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因受新思想的启发,对现实不满,又受旧思想的羁绊而最终不能或无力抗争的苦闷、矛盾,使人物复杂的性格得以凸现。
其次,作品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一般说来,一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结构的能力。这部小说全书描写的人物多达70人左右;作品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学潮、梅与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尽管作品表现的人多、事件多,但由于采用了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再次,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内容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相关评论:《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家》
作者:周国平如果把人生譬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 来说是漂过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
家是一只船
南方水乡,我在湖上荡舟。迎面驶来一只渔船,船上炊烟袅袅。当船靠近时,我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听到了孩子的嬉笑。这时我恍然悟到,船就是渔民的家。
以船为家,不是太动荡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安之若素,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确实是个家。
于是我转念想,对于我们,家又何尝不是一只船?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
我心中闪过一句诗:'家是一只船,在漂流中有了亲爱。'
望着湖面上缓缓而行的点点帆影,我暗暗祝祷,愿每张风帆下都有一个温馨的家。
家是温暖的港湾
正当我欣赏远处美丽的帆影时,耳畔响起一位哲人的讽喻:'朋友,走近了你就知道,即使在最美丽的帆船上也有着太多琐屑的噪音!'
这是尼采对女人的讥评。
可不是吗,家太平凡了,再温馨的家也难免有俗务琐事、闲言碎语乃至小吵小闹。
那么,让我们扬帆远航,然而,凡是经历过远洋航行的人都知道,一旦海平线上出现港口朦胧的影子,寂寞已久的心会跳得多么欢快。如果没有一片港湾在等待着拥抱我们,无边无际的大海岂不令我们绝望?在人生的航行中,我们需要冒险,也需要休憩,家就是供我们休憩的温暖的港湾。在我们的灵魂被大海神秘的涛声陶冶得过分严肃以后,家中琐屑的噪音也许正是上天安排来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
傍晚,征帆纷纷归来,港湾里灯火摇曳,人声喧哗,把我对大海的沉思冥想打断了。我站起来,愉快地问候:'晚安,回家的人们!'
家是永远的岸
我知道世上有一些极骄傲也极荒凉的灵魂,他们永远无家可归,让我们不要去打扰他们。作为普通人,或早或迟,我们需要一个家。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漂泊在外,历尽磨难和诱惑,正是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使他克服了一切磨难,抵御了一切诱惑。最后,当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久留在她的小岛上时,他坚辞道:'尊贵的女神,我深知我的老婆在你的光彩下只会黯然失色,你长生不老,她却注定要死。可是我仍然天天想家,想回到我的家。'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不要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至少,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戏剧 家
中文名称: 家外文名称: The Family
类别: 芭蕾舞剧
剧情介绍
序幕命运
五四运动时期,在成都一个'世代书香'、'四世同堂'的高府深宅大院里,大少爷觉新、觉慧、梅表妹、瑞珏、丫环鸣凤五个青年面临着强大的封建势力为他们安排的命运。
第一幕觉新'瑞珏'梅
早春的梅林中。觉新和瑞珏正在为他们将要出生的婴儿憧憬着未来,但手持梅花的瑞珏引起了觉新对梅表妹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痛苦回忆。
第二幕觉慧'鸣凤
觉慧目睹哥哥的不幸,决心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他对丫环鸣凤一往情深,但他们的爱情被高老太爷发现,这种结合为等级和门第所不容,高老太爷决定把鸣凤送给孔教会长冯乐山为妾。不幸降落在这对年轻人身上。
第三幕鸣凤之死
绝望的鸣凤无法冲出高府禁锢的牢笼。她知道三少爷救不了她,神佛也不保佑她,面对残酷的现实,她选择了最终的归宿''死。
鸣凤之死使觉慧悲痛欲绝,他指责是他的家杀死了鸣凤。高老太爷气愤已极,昏倒在地。
第四幕守灵
觉新作为长孙守在爷爷的灵堂前,幻觉中难产的瑞珏向他伸出呼救的手;病危的梅发出希望见觉新最后一面的哀求;在昏暗的烛光中,觉新又似乎看见了鸣凤、瑞珏、梅三个美丽的幽灵和无数屈死在这封建制度下的女幽灵,不停地在他面前徘徊,倾诉哀怨。觉新痛苦万分。
觉慧向哥哥伸出兄弟之手,希望他振作起来,但觉新已无力再挣扎。觉慧愤然冲出家门。
尾声激流
觉慧和一代觉醒的青年,冲破了旧制度的桎梏,迎着时代的激流前进!
本剧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
责任者
演出单位: 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剧团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剧:唐满城、林莲蓉。总编导:林莲蓉。编导:唐满城、张旭。作曲:田丰。舞美设计:郑捷克(景),张静一(服装),刘锐、梁俭(灯光)。
演出者主要演员:欧鹿、孙卫军(饰觉新A、B),张若飞、董俊(饰觉慧A、B),郭培慧、白岚(饰鸣凤A、B),唐敏、蔡园妹(饰梅A、B),李春华、祖小英(饰瑞珏A、B),王鲁军(饰高老太爷),于国善(饰冯乐山)。排练者:黄伯虹。乐队: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剧团管弦乐队。指挥:姚关荣(特邀)、诸信恩。
(欧鹿、张若飞、唐敏、郭培慧均为国际芭蕾舞比赛多次获奖者。)
------------------------------------------------------------------
专 辑:家
歌 手:罗大佑语 言:国语
公 司:滚石唱片
日 期:1984.10.00
《家》的发行,让许多人感到错愕莫名:原本被定位成'抗议歌手''愤怒青年'的罗大佑,在这张专辑里显得温情而内敛,几乎完全感受不到他前两张作品处处可闻的悲壮气势。当时任职滚石企划经理的詹宏志说得很直接:'《家》的创作可能更成熟,音乐可能更花钱,更精致,更动听,但是《家》的温情与保守,证明所谓的'抗议歌手'是十足的谎言。'王明辉则认为:《家》里呈现的罗大佑'应该是一种经过长期观察,思考环境跟人的依存关系之后所引发的一种心灵上的疲倦';那个时候他好像有一种'急着要找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的一种情绪。'讽刺的是,向来被认为风格最保守的《家》,反而是罗大佑专辑中送审未通过的歌曲最多的一张。
事隔多年,罗大佑对这张专辑的处境有更清楚的体会。他表示当时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已经超出所能容忍的极限,'自己觉得有很多东西扛不下来了。也就是说自己想讲的话已经到了一个顶点'《之乎者也》和《未来的主人翁》掀起的风暴使他被冠上'抗议歌手'之类的头衔,甚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同样遭到来自政府当局和党外势力的压力''前者嫌他不够规矩,后者嫌他不够激进,《家》风格上的丕变,其实也代表着打破这既定形象的企图,可惜当内在外在的矛盾都没有获得解决时,当时的罗大佑并没有办法独立从这个盘根错节的网络解脱出来。回头去看《家》,罗大佑认为这是一张'企图跳出某个框框,却又受限于更大的框框',以至仍然无法充分淋漓施展的一张作品。
《家》的音乐处理,的确是罗大佑迄今做得最精致,层次最丰富的一张,为了追求和前两张摇滚曲不同的质感,罗大佑亲自赴日聘请资深作曲家三枝成章为他编曲,专辑中大部分的歌是在东京录制的。《吾乡印象》八分多钟的曲子里加入了胡琴,月琴,把乌等传统乐器,层层叠叠的音效,细腻的编曲结构加上罗大佑吟哦式的唱腔透露出和前作完全不同的企图;《青蚵嫂》则是他首次收录的台语歌。这些作品都替这张专辑增添了一份贴近故乡土地的眷恋之情,《家I》《家II》不仅诚恳地道出创作者内在的渴盼,也和前作处理爱情时低调抑郁的情绪大相其趣,是罗大佑专辑中首次出现明朗温暖,情绪诉求'正向'的情歌。浓郁深情的以及潇洒中掩不住落寞的深切内省之作《我所不能了解的事》,都是罗大佑炉火纯青的经典作品。而《超级市民》这首唯一对现实直接批判反讽的作品,反倒和整张专辑的基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这张专辑出版之后,罗大佑终于认清他已经撑不下去了,到了必须离开自己的台湾,远赴重洋让一切'归零'的时候了,这张专辑为惊天动地的'黑色革命'划下了句点:那个让无数年轻人顶礼膜拜,早已成为图腾的黑色身影,就这样不知不觉永远走进了历史。
[01]吾乡印象
[02]家Ⅰ
[03]超级市民
[04]青蚵嫂
[05]家Ⅱ
[06]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07]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08]Mysterious Eyes
[09]耶稣的另一个名字
电视剧家
21集电视连续剧《家》 2008年出品主演:
饰 高觉新
饰 高觉慧
饰 李瑞珏
饰 钱梅芬
饰 琴
饰 高觉民
饰 鸣凤
简介:
现代人的情感方式阐释《家》高家是一个封建的大家族,在奉行旧礼教的高老太爷主导下,身为长房长孙的觉新被迫放弃和表妹梅芬的爱情,接受[父母,媒妁之言]的婚姻,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父亲过世,按家规,传长不传幼,觉新遂承继家业。却引来各房的眼红,一些有形无形的箭往日 射向他。为了息事宁人,觉新总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看在三弟觉慧的眼里,很不以为然。梅芬在丈夫病逝后,又回到成都,意外和觉新再度相逢。梅芬的不幸,使觉新自责甚深,瞒着瑞珏,背地里帮助梅芬。觉慧和丫头鸣凤,从小一起长大,渐生情愫。老太爷欲将鸣凤送给冯老爷做小,鸣凤投湖自杀,以身殉情。不久,梅芬也因病去逝。老太爷要觉民娶冯老爷的侄孙女。觉民不从,离家出走。老太爷逼觉新把觉民找回来,夹在祖父和手足之间,觉新里外不是人,备受煎熬。五叔的劣行曝光,老太爷气急攻心,一病不起,终于松口,婚事暂时不提。然觉民赶回家时,老太爷正好咽下最后一口气。老太爷走了,各房争夺家产。借口替老太爷避开[血光之灾
第一集
钱姨妈是觉慧兄妹生母的妹妹,一日来探望姐夫,见姐姐生前一直挂在屋里最珍爱的湘绣不见了,对周氏心生不悦。花园里,觉新趁梅芬不备,拍下了梅芬手持梅枝的背影,两人情投意合,对未来充满憧景。克文见自己身体日益虚弱,希望觉新成家,帮助自己执掌家事。他亲自拜访钱姨妈,说明来意,钱姨妈同意梅芬了和觉民的婚事。
第二集
牌桌上,钱姨妈与周氏发生不快,含愤而去,回家后,正好梅芬的舅舅来提亲的安排,于是暗自将梅芬许给宜宾的赵姓人家,又以觉新、梅芬八字相克,拒绝这桩婚事。老太爷已答应友人冯乐山做媒,强命克文以抓阄来决定觉新的亲事。钱家八字不合的消息,正好让克文也作罢,觉新的终身幸福就这样被决定了。钱姨妈向女儿吐实,犹如晴天霹雳。
第三集
觉新去钱家找梅芬未竟,二人在雨巷里擦肩而过。梅芬赴宜宾那日,正好是觉新成亲的日子。半路上,下起大雨,两家的花轿同时进了破庙躲雨。梅芬不知,和觉新未来媳妇李瑞珏有一番短暂交谈,彼此留下深刻印象。新婚夜,觉新大醉,根本不理睬瑞珏,次日酒醒之后态度依旧,日复如此。
第四集
克文见觉新既已成家,安排觉新去家族企业「西蜀实业公司」上班,觉新为了减少和瑞珏独处欣然前往。克文病重,老太爷尤为悲痛,克文更是日夜以能抱到孙子为念。觉新迫于这种压力,终于和瑞珏同房了。虽然如此,他仍是对瑞珏的关怀抱以冷淡。
第五集
瑞珏为了取蚕沙治疗觉新的腿病,私自在家里养蚕。不料觉慧在蚕房教鸣凤识字时误打翻烛台,引起了火灾。老太爷震怒,下令开除鸣凤。瑞珏知道后主动向老太爷说明原由请罪,老太爷欣喜于孙媳妇对孙子的苦心,终于保住了鸣凤。觉新知道瑞珏为自己养蚕的事后,反而大怒。
第六集
瑞珏终于不再隐忍,要求新休了自己。在二人争执的过程中瑞珏晕倒,医生告诉大家瑞珏怀孕了,举家欢喜。不久克文离世。虽然各房叔叔都很不满,老太爷还是把家事交给了觉新主理。瑞珏生下儿子海臣不久后,觉新竟然在公司附近的绸缎庄遇到梅芬。
第七集
觉慧参加学潮,事情被老太爷知道后,限制了他的自由。在家期间,觉慧和鸣凤的感情日深,甚至说要娶鸣凤为妻。殊不知鸣凤已被冯乐山看中。觉新又一次在绸缎庄和梅芬相遇,得知她已成了寡妇。梅芬回家后知道了当初和觉新的'八字不和'竟是母亲一时赌气之为。
第八集
除夕。梅芬的弟弟小光偷了下人的钱,梅芬为陈妈不平,反受母亲的责怪,梅芬赌气出走,到了张姑妈家。梅芬正和琴叙旧的时候,觉新前来拜年,梅芬避开了和觉新的见面,不料又被随后赶来的觉民和觉慧撞到了。瑞珏在家中发现了觉新私藏着的梅芬背影照片,疑惑重重。
第九集
初九,觉民来叫琴和梅芬一起去看耍龙灯。梅不想去,在路上借故扭了脚,正遇到出来照应耍龙灯的觉新,把她送回张姑妈家。觉慧很不满家人欺负耍龙灯人的麻木不仁,瑞珏则迟迟没有看到觉新回来。周氏发现了鸣凤和觉慧之间的感情非同一般,产生顾忌,警告了鸣凤。
第十集
军阀混战,城中大乱,梅芬随张氏母女来到高家避难。梅和瑞珏在花园相遇,瑞珏认出了梅芬就是当年在破庙遇到的新娘,十分欣喜。为了解除梅对家人的牵挂,瑞珏主动让觉新把钱姨妈和小光一起接来,不料却惹来了周氏的大怒。觉新平安回来,又顺水推舟,让钱姨妈向周氏道谢,两人多年的积怨冰释。
第十一集
觉新梦语'梅',让瑞珏联系起很多事情,一下子明白了他们是相爱的!小光被觉群欺负,钱姨妈也受尽高家几房女人的奚落,郁郁回家。听说乱兵进城,高家上下忙着搬到花园暂避,瑞珏要陪觉新留下来,觉新因为她又有了身孕而不同意。晚上,觉慧主动陪鸣凤回大院取东西,周氏惴惴于心。
第十二集
瑞珏主动找梅芬谈心,表明明自己愿意退出,尴尬的避讳终于变为坦诚,二人成为姐妹,瑞珏对梅芬怜爱更加。家中突然闯进乱兵,声称连长的太太要住进高家,被三叔发怒赶走。怎料五叔又犯了拈花摘柳的老毛病,打起连长太太的主意,结果被抓了起来。
第十三集
老太爷为五叔的事情请来了冯乐山出面帮忙把五叔保了出来。觉新也在无意中碰到了在军长手下效力的同学,请他帮忙保住高家宅子不被驻军。觉慧则在如火如荼的办自己的周报,并将地点搬到了大哥商场的楼上。为了还冯乐山的人情,高老太爷答应送一个丫头给冯乐山,就在婉儿和鸣凤之间挑选。
第十四集
婉儿和鸣凤各自惴惴。鸣凤表示自己早已心有所属,却被不幸选中,她苦求太太,却毫无用处。瑞珏知道后找周氏求情,反遭众位婶子的挖苦,觉新也之此时无挽回之机,劝她不要因此伤了肚里的孩子。觉慧的周报社被警察发现,沉浸在愤怒和激情的激荡之间。夜晚,鸣凤来到觉慧的屋前。
第十五集
鸣凤叫出觉慧,觉慧却说自己很忙过两天再和她聊。回屋后才听觉民说鸣凤被许配给冯老太爷,他忙冲出去追喊鸣凤。黑暗中,两个人错过,鸣凤在坚定的坚贞和绝望中投湖自尽。次日,觉慧才从剑云的口中听说鸣凤已经死了,婉儿被替代送走''
第十六集
瑞珏和觉新得知梅芬为补贴家用,每日刺绣,各自暗中帮助.觉新购买绣品时和梅芬相遇,二人被土匪绑走,关在破庙里,向高家敲诈五百现大洋。半夜,曾受高家兄弟恩惠的旧日下人高升偷偷放走了他们。在逃跑的路上遇到前来解救的觉慧,梅被救到张姑妈家。觉新一起被绑走事情被掩盖起来。
第十七集
觉新梦中说要和梅一起死话被瑞珏听到,她找周氏说要成全觉新和梅芬。正值老太爷六十六岁大寿,各房都等着看好戏。瑞珏和梅芬推让的话被觉新听到,他生气的闯进来说自己不愿意,梅芬羞愤而走。觉新告诉瑞珏这样会伤害我们每一个人。冯乐山带着备受凌辱婉儿来祝寿,提出要给觉民说亲
第十八集
高老太爷让觉新劝觉民同意冯老太爷婚事,遭到觉民和觉慧一致强烈反对。觉慧替觉民给琴送信,张姑妈不让琴再和觉民有任何往来,觉民来找琴也被张姑妈挡住。觉民和冯乐山侄孙女八字相合,老太爷很高兴,决定让们尽快完婚,觉民只好离家出走。老太爷震怒,下令举家寻找。
第十九集
梅芬病奄,觉新借口找觉民前来探望。觉新走后,梅芬把一副绣好鞋面交给琴,嘱托送给瑞珏未出世的孩子。几日后,传来了梅芬命殒消息''五叔外面养小事发,老太爷大受刺激,病倒了。陈姨太想出请法师驱鬼的主意,觉慧不让法师进自己屋子,无人敢敌。
第二十集
老太爷自觉不长,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答应不再提成婚之事。觉民赶回后,爷爷即身亡。瑞珏接近临产,陈姨太却提出老太爷丧事期间不能有血光冲撞,瑞珏无奈只好去了村外小屋待产。各房算计着分家产的事情,将修坟监工事情全推觉新一个人身上,连陪伴妻子时间也被剥夺了 。
第二一集
老太爷丧事未发,几个叔叔却因为分家不均而起了内讧,家中大乱。城外破屋里瑞珏正艰难的生产。觉新赶到,没有来得及再见妻子一面就听到了瑞珏难产而死的噩耗。觉慧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家,离开这个牢笼一般的家。清晨薄雾里,觉新赶来相送,答应会给弟弟全力经济支持。码头上,兄弟惜别,觉慧渐行渐远''
电影家
故事片(黑白)。1956年摄制。故事发生在以后。长江上游 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 。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 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 ,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 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婚 后,瑞珏对他十分体贴,但觉新总不 能忘情于梅。不久,梅也出嫁。不到 一年,便守寡在家。觉新的胞弟觉民 、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老太爷严 禁觉慧外出,并责成觉新严加管束, 但觉慧仍活动如故,又与同学合办《 黎明报》,向封建势力和军阀宣战, 从而和老太爷心目中'德高望重'的 冯乐山成了死对头。由于战乱,老太 爷的外孙女琴小姐偕梅表姐来高家避 难。觉新与梅不期重逢,百感交集, 相对呜咽。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 鸣凤,鸣凤也以心相许,但冯乐山却 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 投湖自尽。老太爷又为觉民聘定了冯 乐山的侄孙女,但觉民与琴久已相爱 ,在觉慧的鼓励下,觉民离家出走。 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皆酒 色之徒,在外胡闹事发,以致阖家不 宁。继又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 愤中去世,陈姨太以封建迷信邪说为 由,强迫瑞珏去乡间分娩,致使瑞珏 难产而死。至此,觉新开始有所觉醒 ,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到上海投 入革命的洪流中去。 编剧:陈西禾(根据巴金的同名小 说改编) 导演: 陈西禾、叶明 摄影: 许琦 美术: 丁辰 作曲: 黄准、吕其明 扮演者 剧中人 扮演者 剧中人 魏鹤龄 高老太爷 张瑞芳 瑞 珏 孙道临 觉 新 王丹凤 鸣 凤 章 非 觉 民 黄宗英 梅表姐 张 辉 觉 慧
越剧剧目《家》
现代剧。周水荷、朱铿1979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参照曹禺话剧本改编。写20世纪30年代初,高府长孙觉新与姨表妹梅从小青梅竹马,长成后又情投意合,但高老太爷却另为觉新聘定李瑞珏为妻,虽然觉新三弟觉慧鼓励他反抗封建婚姻,但生性懦弱的觉新却逆来顺受,被迫与瑞珏成婚。次年,由于战乱,梅逃难来到高府,两人重逢于梅林,当梅看到觉新已经有了体贴善良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时,便毅然离开了高府,不久病死。觉慧爱上了聪明的丫头鸣凤,高老太爷竟然把鸣凤作为礼物送给年过花甲的冯乐山,鸣凤不甘心命运的摆布,愤然投湖自尽。二弟觉民爱上姑表妹琴,高老太爷又逼他另行婚配,觉慧激励觉民抗婚离家。高老太爷寿诞之日,读到觉民留下的抗婚信,接着又发现他的两个儿子''克安、克定在外面花天酒地,胡作非为,法院又送来了拘押克定的传票,深感脚底下这个'家'的根基在崩塌,当场昏死过去。高老太爷死后,侍妾陈姨太借'血光之灾',逼即将临产的瑞珏搬至乡下分娩,终使瑞珏因产后感染,含恨而死。这对刚获悉梅死的觉新更是一个晴天霹雳。经历了人生坎坷,觉新渐渐意识到只有反抗才有出路。最后,他终于支持叛逆的觉慧去寻找光明,离开了这个罪恶的家。
1979年上海越剧院首演于虹口区第一工人俱乐部。朱铿导演,马良忠编曲,杨楚之、周剑青舞美设计,张娟娟服装设计,孙志贤造型设计,明道宣灯光设计,艺术顾问洪谟。沈嘉麟饰觉新,张月芳饰瑞珏,李璐饰梅,袁东饰高老太爷,陈文治饰觉慧,张菊华饰鸣凤。这个戏在改编演出过程中,得到原作者巴金的同意并多次亲自作了指导。该剧演出发挥了越剧长于抒情的特点,并对男女合演的对唱及现代剧的表演、音乐、布景、服装诸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王杏花于1941年、高剑琳为首的新新越剧团于1953年均曾演过此剧。
歌曲 《家》
唱片名称: 南拳妈妈的夏天
演绎艺人: 南拳妈妈
出版日期: 2004年 5月 11日
发行公司: 博得曼唱片
风格流派: 国语(Mandarin) / 流行(Pop)
在这首专辑中,有一首歌就叫做《家》
歌词
相片内底那个纯情的世界你听着车加拢载
你答应过带阮去的所在到最后你拢没来
相片的纸亲像刀那么利
院的悲哀现在才知
照片里一xx消失的年代很想知道个大概
关于空气的味道我还在猜想像樱花都还在
墙角青苔总是绿得太快
回忆慢慢慢慢爬起来
煮一杯热咖啡喝一些固执的以为
我们一直到最后才学会哭泣时候谁安慰
而成长让人觉得累却已没有办法后退
啊咿啊~转眼之间已经长大
啊咿啊~梦与现实的落差
啊咿啊~我们还有什么剩下
回家吧声音沙哑
只是想找人说说话
所以呀别让牵挂
变成一种孤单害怕
欢迎您
我们一直到最后才学会哭泣时候谁安慰
而成长让人觉得累却已没有办法后退
啊咿啊~转眼之间已经长大
啊咿啊~梦与现实的落差
啊咿啊~我们好笑的在挣扎
雨在下家乡竹篱笆
南下的风轻轻刮
告别了繁华将行李卸下
我们回家~
墙壁上老挂钟是过去某个时空我说你就懂
已经消失的生活是不可能再重头我说你难过
客厅里的裁缝机是否再发出声音我说你伤心
回到儿时的街道是不安夹杂心跳我说你微笑
墙壁上老挂钟是过去某个时空我说你就懂
已经消失的生活是不可能再重头我说你难过
客厅里的裁缝机是否再发出声音我说你伤心
回到儿时的街道是不安夹杂心跳我说你微笑
墙壁上老挂钟是过去某个时空我说你就懂
已经消失的生活是不可能再重头我说你难过
客厅里的裁缝机是否再发出声音我说你伤心
回到儿时的街道是不安夹杂心跳我说你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