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百转千回的忌敏恋 如画的江山不及红颜低颦浅笑姓名:张无忌
曾用名:曾阿牛
性别:男
父:张翠山
母:殷素素
舅舅:殷野王
表妹:殷离
义父:谢逊
外祖父:殷天正
出生地:冰火岛
武功:张翠山和殷素素还有谢逊教他的,名字不明。 、九阳神功、武当梯云纵、圣火令神功、、、崆峒七伤拳、、法
初恋地点:红梅山庄
初恋对象:朱九真(而朱九真却不喜欢他)
曾经的心上人:周芷若
刻骨铭心的最爱:赵敏
曾经喜欢过的人:朱九真 赵敏 殷离 小昭 周芷若
对四女的内心评价:原文:芷若,我对你一向敬重,对殷家表妹心生感激,对小昭是意存怜惜,但对赵姑娘却是……却是铭心刻骨的相爱。
受过的伤:
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时候被周芷若的倚天剑刺了一下(重伤,周手下留情,另张喜欢上周,没夺倚天被偷袭)
冰火岛上被石头砸伤过一次
挨谢逊一顿鞭子
被韦一笑咬了一口
中过玄冥二老的一掌
被朱九真和一个女的圈T了一回
掉悬崖下面摔断一条腿
被殷离往断腿上踹了一脚
被灭绝师太打了三掌
被周芷若用倚天剑刺伤过
在武当上中了玄冥二老一掌
被周芷若的九阴白骨爪抓了一下
【人物经历】
武侠小说 《》男主角出生于冰火岛,父亲,母亲,义父,十岁之前跟父母及义父在冰火岛生活,后来随父母回到中原,不幸中了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连张三丰也束手无策,明教神医胡青牛也无法治愈。后来张无忌巧遇一只白猿从其肚中得到九阳真经,化解了玄冥神掌之阴毒也练成了九阳神功。在一次巧遇当中遇到小昭,在小昭的帮助之下练成乾坤大挪移破壁而出,并帮明教解决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之危,情急权变之下,众人拥护他当上明教教主。张无忌身边总是不乏美女相伴,如、等,张无忌对她们是又爱又恨。最后因等人谋反,张无忌看破权势离开明教,跟赵敏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张无忌是个有人觉得可爱,有人觉得窝囊的主人公。性格软弱、仁慈,一个木纳 而且宅心仁厚。张无忌误打误撞当上明教教主,练好前人留下的九阳真经,并且加上乾坤大挪移,除了深不可测的一代宗师张三丰,实在是当时天下无对手。对于这个金庸自己后来都没法控制,只好按其性格写下去的人物,确实更加接近于现实中的普通人 ( 这是从性格方面说。现在人当然不可能有那样的武功,也很难有那样的艳福 ) 。特别是他在爱情上的选择问题,对于四大美女,虽然金庸给一个模模糊糊的结果,但就和他自己后来说得那样,到头来,谁也没有彻底和无忌断绝,也就是还都有可能与之共结连理。而任何有所舍弃的选择也都是及其艰苦的,反过来一并拥有,一个不落,也有非常的困难,所以只好不了了之,扯个淡收场作罢。在这种情况下,外人当然也很难给个准确而完美的答案。
张无忌说起来也是名门之后,虽然双亲死的早,义父也不在身边,但身为武林第一人张三丰的徒孙,也可算是身世显赫了。但由于受义父之累(这样说或许有失偏颇,因为没有谢逊,或许他能否来到世上都是问题。张殷的结合要不是狮王的“撮合”,其坎坷可真如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难以想象了),小小年纪就饱偿人间酸甜苦辣,独自一人苟延在外。就是这样,他仍不失其处子心肠和仁厚性格,也足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了。
说到张无忌的爱情,就等于矛头直指四大美女,周芷若、、赵敏和。但我们不能忘记在他真正与这四人涉及到爱情之前,就曾对朱九真痴迷到废寝忘食,不能自已的程度。对于这段感情,有人分析为一个人幼稚时的初恋阶段,感情刚刚萌动,见到一个顺眼顺心的就会爱上。而在经受打击之后就会渐渐成熟,也就会有更加准确实际的爱情观。但张无忌以后真的成熟了吗?
在艺成之后他首先遇到那个处处寻找张无忌的殷离,他却叫曾阿牛。而他答应殷离的一生厮守也是在逼迫之下,同情心占有上风的情况下作出的。到后来他知道这个面容丑陋的女子就是蝴蝶谷的少女阿离,而她念念不忘,处处寻找的居然就是自己。这种情况下,张无忌也就是“岂知她竟会对自己这般念念不忘,不由得好生感激。”所以总体上说,张无忌和殷离是没有那种心心相印的爱情的。
而对于那个“汉水舟中喂饭之德,永不敢忘”的周芷若就不能简简单单的说得明白的了。张无忌对她似有情,但却也是朦朦胧胧,或者可以说张无忌就根本没有明白他自己对于周芷若是什么样的感情。张无忌那种受命于人,优柔寡断的性格在对于周芷若的问题上是最显露无遗的。如全书最后所说他始终对于周芷若是一种敬畏之情,而与其成婚却也是奉了起义父之命,他对周芷若始终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先是感怀于她,感恩于其屡次相救于。而后又是孝字当道奉义父之命成婚,而如他自己所想与周芷若成亲,正是顺了广大英雄豪杰之意。意于名门正派相交。
说到赵敏,她当然很难找出一个不适合张无忌的理由。世间美好女子何其多哉,但象她这样聪慧的的女子却如凤毛麟角。聪明人很容易找,但智慧的人不容易找。古人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她应是两者都具备的。身为大元朝的绍敏郡主能独当一面,对于大局的统筹,需要的不单是不让须眉的豪气,还要那知己知彼的智慧;身为人女,为了保全所爱之人硬是担起未婚先孕的骂名,显现出的不单是对挚爱的维护,更有危难之中的大智大勇,最值得感叹的可能还是“知父莫若女”啊;对待爱人,赵敏绝不会说“我可以不和他在一起,只要他幸福”,她所爱的人的幸福,必然要有她的参与,也绝不会说“今生若无缘,来生我们厮守。”一百年太长,她只争朝夕。这不只是对爱情的肯定,更是对于人生观的自我肯定;“凡事不可看表面。”是赵敏对张无忌的忠告,也是对天下男人的忠告。像周芷若这样秀美柔弱、我见忧怜的女子是极具蒙蔽性的,当然周确实是一聪敏美丽兼备的能耐女子,只可惜偏偏遇上了赵敏。而赵敏不曾费尽口舌争辩却以她独特的方式让张无忌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事实……试问这等智慧古今几位女子能有?
最后一个是小昭。温柔体贴,可爱可亲,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完美形象。而张无忌打动她的也不过是其老实真诚,对她一个丫环身份的人还关怀备至。其实这到不是因为小昭身份怎么样的特殊,使得无忌怜惜于她,张无忌本就是个不顾自身,一心想着别人的人。他可能是性格软弱,他也可能确实优柔寡断,不具备大英雄之气概,但他有一颗善良仁爱的心是不容怀疑的。具体到张无忌是不是真的爱小昭我到觉得值得商榷。刚开始张无忌无疑是对小昭没有男女之爱的那份感情的,只不过看着她有些可怜,他作为男子有责任保护她而已。到后来,看小昭那个态势,可能张无忌也就不明不白地觉得小昭也是人选之一,并列四美了(这里我想说的,不是张无忌不喜欢小昭,他当然喜欢小昭在身边,只是可能不是像对周芷若和赵敏那般的爱意连绵罢了)。
说到这,不由想到一个问题,有人说过,为什么这么多美女会喜欢上这个既不英姿勃发,又不能言善辩的愣小子呢?说到底,这是金庸写的,为了这部书服务,美女爱上男主角还要理由吗?呵呵。现实一点说,我觉得赵敏等人选择张无忌是没有错,还说明他们具有非凡的眼光和睿智的头脑。比如从表面看去,谁都觉得宋青书不比张无忌差,但从长久来看,宋青书当然无法和张无忌相比较。或许有人认为宋青书只不过是个情种,痴迷地爱上了周芷若而犯错而已(这很能引起现代一帮自以为思维开阔,敢爱敢恨人的推崇),但像张无忌这样的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犯他那样的错误。究其根源,还是宋远桥对他失其管教,让他不免带有浮滑子弟的气味。这样的人加上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总有自我毁灭的一天。从这看来,张无忌无疑是个值得爱,值得托福终身的男人。
张无忌是个普通人 正如金老先生刻画时所说 张无忌更像一个凡夫俗子。而作为一个凡夫俗子,他就不可能是完美的。张无忌可谓是君子,但他却不是一个好的领袖,或者可以说是他不具备做领袖才能。
张无忌贵为教主,论起政治可谓是一窍不通,甚至有些畏首畏尾。明教教众遍布天下,与朝廷为敌。如今的蒙古帝国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华夏江山则可失而复得。张无忌却无法以民族大业为重,却总是在小事上纠葛。蒙古人的荣耀,早在成吉思汗的时候便锋芒必露。可是受到华夏奢靡之风的影响,蒙古铁骑的威力已大不如前。张无忌却不志在为国,而是急于接义父回中土。他不适合干大事。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所以说张无忌只是君子,而不是男子汉大丈夫。
【人物评析】
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作者也说“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诚朴质实,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主动性的。郭靖在大关节上把持的很稳定,小事要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之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靖在黄蓉与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决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泥带水....”作者的这种分析,当然是很中肯的。只不过还没有意识到,这三位主人公的个性如此不同,乃是因为他们的人格类型不同,是作者赋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不同。
郭靖的世界关与人生观基本上属于传统正宗的儒家文化的价值体系,杨过的独立与反叛的个性,则出于他的道家之侠的人格力量。那么张无忌呢?张无忌白叫了这个名字,他为人处事,绝没有半点百无禁忌的任性与主动,从事业到爱情,他都是被动于环境,人际关系而无法解脱.不是受骗,就是受激,不如改名叫做“张无奈”更加贴切.
表面看来,张无忌是“有为”的.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多少人梦寐已求的天下第一大教明教的教主,进而又成了天下武林盟主,成了天下百姓反元抗蒙的最高统帅。
另一方面,他的爱情生活也十分幸运,先后爱上他的姑娘有四位之多。
然而,进一步看,张无忌又是“无为”的,甚至是无奈的,他武功虽强,性格其实颇为优柔寡断,万事之来,往往顺其自然,当不得已处,雅不愿拂逆旁人之意,宁可舍己从人。他练“”完全是无意中得之,习“乾坤大挪移心法”是从小昭之请;当武林盟主,执掌,既是少林武当的高人的盛情难却,也是迫于军情紧急;与周芷若订婚是奉谢逊之命;不与周芷若拜堂又是受赵敏所迫。至于张无忌一生受骗上当的故事,那就更是俯拾即是了.
张无忌的这种“无为”看似与道家的精神暗合,但骨子里却藏着佛眼与慈悲心.他之当明教教主,武林盟主固不是出于以天下为己任的主见,而是出于慈悲心;而他谢任归隐虽与他缺少领袖之才有些关系,更与他缺乏领袖的雄心有关,看似无为而求清静.实则是识透了权力对人的腐蚀.不然他不会在将《》交给那时那样厉言厉色的说“若有人一但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执倚天长剑,来取暴君首级,统领百万雄兵之人纵然权重天下,也未必便能当之一击.徐大哥,这番话请你记下了。”这一段话显示的不是道家的无为.而是佛家的慈悲心。
张无忌的慈悲心.在小说中写得相当透彻明白.最典型的是下面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作者让张无忌久病成良医.在蝴蝶谷中跟“蝶谷医仙”学习医道.日后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医道精深.医者慈悲心.这是人人皆知的.被张无忌治好的人也不知有多少.让小说的主人公兼职行医.这在武侠小说中极为少见.胡青牛号为“蝶谷医仙”.但他还有一个绰号“见死不救”.因而算不上真正的仙佛中人.而张无忌则堪称“江湖医佛”.
第二件事.是张无忌遇殷离(那时殷离化名蛛儿.张无忌化名曾阿牛).殷离临危之际.来看断了腿的张无忌一眼.要张无忌说他爱她.愿意娶她.这本是一个荒唐的想法和建议.但张无忌竟然真的答应了她.而且答应的斩钉截铁.张无忌此时一不知对方是自己的表妹.二来也不爱她.三来对方不仅因练“千蛛万毒手”
而相颜丑陋且性格古怪.非但不可爱.甚至相当的可厌.张无忌之所以答应要爱护她甚而娶她为妻.此无他.是慈悲之心大动.可怜殷离的缘故.
第三件事.六大派围剿明教的光明顶.张无忌适逢其会.先是见灭绝师太对明教锐金旗下教众大开杀戒.正派人士固是因为正邪不两立而不闻不问.而明教的支流天鹰教竟也袖手旁观.张无忌作为一个毫不相干的外人.一个毫无见识.
更无声名的小伙子.居然强行出头.奉劝灭绝师太不要再杀.他宁愿挨她三掌.佛门中人毫不慈悲.而张无忌道是地道的佛家心肠.继而.张无忌在练了“乾坤大挪移”武功心法之后.明教已危在旦夕.张无忌再次强行出头.劝各派与明教止息干戈.惹得天下英雄哈哈大笑.因为他要做的事与他的身份天差地远的不合.然而身份虽不合.慈悲之心却迫得张无忌非如此不可.他的劝解.既不是要帮着明教“邪魔”与正派武林对敌.更不是因为他有什么个人野心.而是纯粹出于天性的慈悲心肠.
以上三件事足以说明张无忌的慈悲心肠.说明他不枉“佛家之侠”.这与狄云的碌碌无为大不相同.一来可能是作者觉得武侠小说写狄云这样的碌碌无为的可怜人物实在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从而在这部书中改弦更张.给张无忌更多的表现他的侠气的机会.二来是因为射 系列的基本体制.是要写大事件.大场景.因而要写“大人物”.大英雄.三来则是作者的思想意识的进化.无为亦可为侠.慈悲更可济世救人.从而使这部小说又回到了武侠小说英雄传奇的正轨.
可是.张无忌这位侠义英雄.又毕竟与郭靖.杨过他们完全不同了.他甚至算不上是一位----人格与性格上的----英雄.他只是一位极特殊的“佛家之侠”.
【关于形象】
一“武侠其表 世情其实”【1】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大支流,以金庸小说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读者,在通俗文学中扶彩直上。我们虽不必把她当作经典的文学作品加以赏析,但也不能一言以蔽之,完全否定,陈平原先生说得好,“以其人为地为文学作品划分级,不如切实考虑在特定生存状态下的读者对作品的释读。”
【2】武侠小说流行的原因,“除了其自身国图融汇(或迎合)各种文化心理,因而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外,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读者的期待视野。”
【3】正因读者对于武侠小说中描绘的境地的期待,武侠小说遂迅速盛行于世。而在诸多武侠小说中,金庸武侠无疑是成就最高的,金庸的小说已经跳出了纯娱乐的局限,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金庸小说不仅能满足我们被压抑的“利必多”。满足生存的“快乐原则”,释放思维世界,达到某种幻想和期待的实现。更主要的是她带有丰厚的传统思想,介入了一些作者对历史、现实的看法,含有一些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这一点就连江泽民总书记也不否认“……你的小说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背景、中国文化传统、人情风俗等等。”
【4】如果说武侠小说中的“武”过于神奇,“侠”过于完美,那么武侠中的“情”无疑是最为真实的。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对“情”的刻划是比较成功的,在诸多武侠作家中是成就最高的。透过小说本身,我们不难发现金庸在其中流露出的人生观、价值以、文化观以及对于人生的领悟。如果把他的不上说比作一条河,那么这些知识和哲理正如小河中的石头, 有大有小,有深有浅。正是这些“石头”激起了浪花,让这条河流更美丽。其中有人生观的顿悟,《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练乾坤大挪移时对小昭的一番言语:“日盈缺,月满污蚀,天地尚无完体。我何可人心不足,含多务得?留下一个九句练之不成,那才是道理啊!”
【5】简单的道理,却有几人能真正领悟?痴迷强求,知其不可而为之,其精神固然领人钦佩。执迷顽固却让人叹惜。也有为人处世的解说。《雪山飞狐》中苗人凤与程灵素的相互信任,不知会领多少人羞愧难当。类似的顿悟与解说不胜枚举,随处可见,金庸正是把自己多元的文化观与人生哲理的顿悟,人世的感触融入其中,“情”“侠”“武”并举,“情”立于其二者之上,金庸用他自己的视角重新审视武侠,从人性的角度入手,让主人公在理想化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人性,更多的人情味。他笔下诸侠形象各异,生动鲜明。如果说古龙笔下的人物是以独特的个性区别于别人;那么金庸笔下的人物却是综合地区别于别人。通过自身的思想、行动区别于别人。古龙笔下的人物个性独特,或冷若冰霜,冷眼看世界,如西门吹雪;或玩世不恭,游戏人生,如陆小凤,楚留香。古龙重才,塑造的人物标新立异,不与世人同。颇有另类之感,他们武功高强,率意而为,豪爽风流。这样的人物虽然可爱鲜明。思想却不值深究。是因为“情”不足也。而金庸笔下人物的重点还是在人性上,对于对世俗中人物人性的展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金庸小说未尝不是一种世情小说。其笔下人物是如何深刻的呢?我们不妨从中挑出一个作一番浅析,以图窥一斑而略现全豹。
二、金庸作品中多元的文化观与性格多重的张无忌
张无忌是“射雕三部曲”第三部《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形象,《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创作中期的作品,在《民报》连载,是他在主人公塑造转型期的作品,这种转型主要是主人公形象主流思想的转变。因而在人物塑造上自然也就有了一些转型的痕迹,具有了更多的复杂性,更能折射出金庸文化观和思想的转变转变,可以说张无忌复杂的多重性格,正是金庸多元化的文化观造成的,他内心的矛盾,是多种文化的组合造成的,是儒道佛三家文化思想在融合过程中的冲突造成的。
《倚天屠龙记》通过对“屠龙刀”,“倚天剑”的争夺,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围绕这一事件,展开了正与邪的较量,阐释了善与恶的交替性、互转性。刻划了一大批令人难忘的人物群像。而张无忌在这一背景下的成长历程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复杂的形象,一个儒道佛三家思想组合的产儿,这样的组合却不是完全和谐的。这在他的性格上有充分体现。
1.以“儒”为主的童年教育
张无忌从一出生开始,就有了双重的基因,父亲是名满天下的张五侠,典型的正派人士,侠义人物,武林泰斗张三丰的亲传得意弟子,是令天下恶人闻名丧胆的大英雄,他深受武当一派的教育,道家文化的熏陶,却苦苦不能超脱,为世俗所羁,这一点连张三丰也不否认,认为他地于死板,不知变通。张翠山古道热肠,手足情深,他不是一个正宗的道家人物,而是儒家思想占主流的世俗之侠,他重声名,在都大锦一家被害后,急急追寻凶手,只为澄清事实,恢复清誉,惧怕与殷素素交往(尽管内心十分希望与她交往)。看见殷素素是女儿身后不敢登舟,为的还是武当张五侠的名声。他手足情深,为找出伤害俞岱岩的凶手而四处奔波,大肆寻分。他外号“铁钩银划”,一“钩”一“划”更主要是指书法而不是单纯的兵器。可见他是儒家思想占主流,而母亲则是一个工于心计,为达目的不计手段,令天下英雄头痛不已的“妖女”。更是正派人士视之如洪水猛兽的魔教——天鹰教教主之女,紫微堂的堂堂主。这样的父母的基因,对于张无忌没有太多的遗传,有的仅仅是张五侠的侠义之风和殷素素的一点小聪明。张无忌的童年是平静而祥和的,一个侠义的父亲,聪明而变得十分善良的母亲,再加上一个博学多才,大名鼎鼎的金毛狮王,这个豪放粗犷重义的“性压抑者”。一个内心充满仇恨,人性并未泯灭的义父。处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冰火岛;童年的教育自然就是这三个人的教育与行为示范,相互间自然充满了仁爱、关怀、互谅。父亲除了江湖大义恐怕不会讲过多的东西,母亲自从生下地以后,连鸡也不忍心杀,充满了慈爱。自不会再教他害人之法,至多也就是教他如何提防。义父对他,更是慈爱有加。只有当他离冰火岛,双亲逝去,义父远离之后,才领略到人世的险恶。
正因如此,他童年接受的主要是儒家教育。父亲、义父都是儒家思想占据主流的人物。他们都持儒家思想,张翠山前面已分析过,而谢逊则是精通易理学说,熟悉读诗书。二人都主张为亲友复仇,这是符合儒家的主张的。《礼记·檀弓》记载:“子夏问于子曰:‘君父母之私,如之何?’孔子曰:‘寝苫,忱干、不仕,弗与天下共也’。遇诸市朝,不瓜兵而斗”【6】《大戴·私记·曾子制言》中也记载: “父母之仇,与不同生,兄弟之仇,不与聚同,朋友之分,不与聚乡,族人之分,不也聚邻”【7】据此可窥见张翠山、谢逊确实是儒家思想占主流的人物,(谢逊皈依佛教是后来的事),二人都讲仁义、有侠的特征。出于对儒家思想的偏爱,金庸笔下之侠与儒家的“君子”是有许多重合性的,这与国人的心目中的“侠”的观念也是相一致的。
2.“侠”与“君子”
什么是侠?韩非子认为“侠以武犯禁”,【8】又认为“人臣肆意陈欲曰侠”。【9】可见韩非子认为侠是有武技,无视法纪或肆意妄为者。司马迁认为“侠”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10】,这与李德裕的“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是一致的。都突出了“侠”的义。董乃斌认为:“侠是社会舆论根据某些人行为的特征所赋予他们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11】这些人的行为特征是最主要的就是“义”。讲仁义、讲信义。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地给侠界定一行为范畴。侠应该急公好义、有正义感、轻财重义、重诺重德、勇于与恶势力斗争,有强烈的“利他性”和为人原则,又能凭借一定的本领来维护这种行为。这种评判侠的标准无疑是以“义”为第一要义的。这与儒家思想又是极其相符的。儒家提倡重义而轻利,什么是儒?孔子曰“仁,孟子曰:“义”。孔子提出“君子以为上”【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3】可见,在儒家思想当中,君子的品德是近乎于侠的,君子重信、讲义、重勇,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要见得思义、见危受命”【14】“见义无为,无勇也。”【15】因此君子要见义而为,要勇于为义而战。侠作为讲义、重义、伸张义、维护义的人,要以“义”为中心,张无忌要为侠,自然离不开义,他赴大都救六大派掌门人,为的是江湖大义,弃父母之仇于不报,其中也有顾全江湖大义的成分。可见,张无忌这个“侠”,具备了儒家君子的不少特征。他轻利,不与汝阳五为代表的朝廷合作,尽管这有可能让他失去最爱的赵敏(当时他并未发现最爱的是赵敏)。他威武不屈,重义,许多人的威逼利诱都未让他吐露义父所在。他“见危授命”救明教于倾覆之刻,任明教教主。
正因“侠”与“君子”的诸多重合性,导致了国人对于“侠”的崇拜。不少人更做起了“侠客梦”。这是一处儒家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崇拜与追求。是一种追求“君子”人格的异径。也是“侠”为什么受欢迎的根源。作为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民族,儒家思想的影响早已根深蒂固,大家都企盼着“侠”义之士出来树立典范,维护“君子”人格。现实中的诸多不利因素,常会让廉恭的文人束手无策,对“侠”的期待心理就更为强烈,甚至幻想自己已组成“侠”。畅意地维护着儒家思想主张。正因金庸自己深受儒家文化熏陶,他笔下的人物也就更丛“君子”要求,只不过有了高超的武技,更有利于行使自己的“份内之责”。宏扬君子品质,这样的侠也就更符合大众的期待。因而郭靖才会成了“侠之在者”,“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而张无忌虽不是“侠之大者”,却也从未放弃对义的追求,他与常遇春同卧室外,以示共患难重朋友之义,救六大派掌门人,任明教教主,顾江湖大义,以弱小之躯送杨不悔到昆仑山坐忘峰,顾“己诺必成”之信义。对于周芷若的伤害一再想恕,也有重“汉水喂饭”这恩义的成分,不过这样对一个美貌子的小恩小惠,一再报签个没完没了,就有好色之嫌了。
过份地重义,难免要伤害到他人的利益或团体的利益。人们生活于群体之中,人与人之间免不了会发生矛盾。各人自有朋友、亲人,倘若为了朋友、亲人之义,难免会伤害他人,乃至与自己毫不相干之人。鲜于通恶纲满盈,但也有亲信门人,这些人如果也为师长之义而缠上张无忌,岂不麻烦,谢逊更是仇家满天下。张无忌要顾“亲人之义”,而这些人要讲“知己之义”,冲突岂不来了?但张无忌已不是只讲“义”的人了,他的主流思想已经是非儒而佛了。
3.“利他”与“仕进”的冲突
应该说,张无忌最大的特征不在“义”而在“宽容”、“慈悲”和性格的“多重”。这所以要分析“义”,是因为他作为“侠”,离不开“义”。而这与他性格的“多重”又是密切联系的。张无忌的出场,不同于金庸笔下的其他诸侠,他有更多的责任,他要化解六大派与明教的急端,化解谢逊和江湖中众多人物的恩怨,团结天下英雄反抗元朝。这些任务无一不是艰巨的,并不是凭高强的武功就可以完成的。并不是只凭“侠风义举”、“君子人格”就可以完成的,金庸大概已经认识到这一点,而通俗小说又不必深究我少思想的高度,就让张无忌什么思想都有一点,什么思想都可能闪现,把自己多元的文化思想放入张无忌的行囊之中,让他要什么思想就拿出什么思想,很好地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这还不够,还得用点常用的方法,让一个在他采用“邪恶”手段对付邪恶之人的人站在他周围,来使用正统侠士不能采用的许多手段,以补行为受限之不足,正如黄蓉之于郭靖,赵敏出现了。而金庸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绝不会像许多一般的武侠作者一样,让赵敏和张无忌青梅竹马。他看到了一个变化,一个善与恶和周芷若的外善内恶。从而让情节更曲折,更有吸引力,而且作品也更具哲理性。金庸对于各家思想均有所涉猎,表现在他作品中主要是、、三家思想。金庸自己也说在创作时力图避免重复人物形象,因而他遵循一条儒—道—佛的创作路线,分别以这三家思想为指导,综观其作品就不难发现,《》以前为儒,《倚天屠龙记》以后为佛,到了《》时业已返朴归真,因而他停笔不写了。《倚天屠龙记》是正处于道—佛的转型的作品。三家思想并存。从而导致了张无忌性格的多重性与矛盾性。
前面已分析了张无忌的儒家的“君子”人格,而这种人格,在实际有不少缺陷,过于“正大光明”。会限制许多的行动,尤其是对张无忌而言,他要完成他的责任,在这一点上,张无忌与张翠山是一致的,二人都要当正派侠士,而又不能采取任何有违侠义之道的手段。于是只好让殷素素和赵敏来替他们摆脱这种束缚。张翠山在和谢逊比掌时甚至在心里说:“立什么鬼誓,快发银针!快发银针!”【16】张无忌在对付陈友谅之流时何尝又少得了赵敏?郭靖在指挥蒙古兵作战时也得依靠黄蓉。其实这正说明了儒侠内心的矛盾。他们内心是有这样的需要,却又不能自己来做,只好让别人替他们做了。不同的是杨过自己来做了,因为他以道家的思想为主流,率性而为。正如周伯通般敢于表现真我。韦小宝也自己做了。张无忌不能抛“君子”人格于不顾,还得遵守,而且就是赵敏帮他实现这一愿望,也还不行,他还得有更复杂的思想,因为他要做更多的事。他的事绝不只是个人的恩怨。
张无忌从一开始就具有了过人的胸怀与宽容,他一开始就超脱了,他慈悲,有十分强烈的佛家的“利他性”。当在冰火岛谢逊讲述家庭惨变之时,他说的是“他……他还能活吗?”【17】与张三丰下山求医时首先想到的是俞岱岩的伤势,就连张三丰也暗自赞叹,被周芷若刺中后也替周芷若开脱罪责,认为是周芷若被逼无奈。这需要何等的胸襟。他处处为人设卢,就连比武也怕伤了别人的颜面。他学得了无双的医术,替人解除病痛。佛教提倡道德实践,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提出要广修四摄、……其中第一项是广行布施……三是无畏施,对结冤者进行调解,对受灾病者解救其危难等等。第二项应做之事是利行,主张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热心帮助别人,为别人办好事、办实事……”【18】张无忌的一切行为都在围绕这一教义而展开。他做大善之事,为大义而忘私仇,不惜违背儒家“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的主张,不但放弃了亲仇,甚至为仇人做事,远赴大都救他们,只为“武林一脉”,为的是顾全江湖大义,反元大计。救万民于水火,他为救明教教众,独自一人迎战六大派高手,为阻止纷争,竭力解决了明教与六大派的恩怨,或施恩,或阻止。他固然顾全了大义,但他不愿伤害别人,一味宽容的思想,却又让他显得十分无奈与软弱。对于爱情他束手无策,始终惧怕伤害到其他人而不敢对任何一个女性吐露衷情。对殷离所讲的只是为了安慰殷离,对周芷若讲情话是在误认为赵敏杀殷离夺宝刀而且谢逊给二人订婚之后。直到周芷若一再相逼之后才说出最爱的是赵敏。他的这种宽容,仁慈让他显得软弱而无奈,他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只会是“爱的问题只是‘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爱的问题”【19】。他要保持“君子”人格,又要处处为人设想,注重“慈悲”、“宽容”。而又不能像张三丰一样抛开儿女私情。自然就要产生冲突与无奈了。这种冲突还表现在他的事业上,而且这种冲突更明显。他要行大善。培根认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于人类”。【20】这与佛教教义是相符的,具体到书中就是要率领江湖豪杰,推翻元朝的统治,也就是儒家的“仕进”思想。这一点也符合道家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启示,即“替天行道。”这就使他陷入维谷之中,要率人起义,杀人流血,这与“慈悲有所冲突。一方面“君子”人格,“侠者之风”决定了他不能讲阴险、用诡计,这与成帝王者是冲突的,所以他只好大干一场后,被逼悄然隐退了,他的“侠者之风”,为侠这本的种种限制,压得他十分无奈,尤其是险恶、阴谋之前常常饱受伤害,这才使他有时也就试图通过道家思想来解脱,因而有时也会崇尚自然,怀念冰火岛的生活,习成九阳神功后不愿离开深谷。不过这样道家思想的闪现只是短暂。他还是得出来行“无畏施”与“利行”。
金庸尽管对于每一种思想的剖析与展现都不是十分到位,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他的努力与探求,他试图集诸家之长来刻划张无忌,而这样的最终结果却塑造了一个多了几分无奈,少了几分果敢,善良多情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多重复杂。正因这种杂揉的思想组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冲突。尽管他完成了使命,但他却是无奈的,是失落的。
三、金庸人物形象塑造对当代小说的启示
1.回归“人性”。
金庸塑造了丰富众多的人物形象,从侠到小人、巨盗,奸诈之徒到穷凶极恶之辈。纷纭复杂,而就其主人公形象来看,由其作品的先后顺序来看,他是沿一条儒—道—佛的思路来塑造人物的。陈家洛、杨过、段誉匀为代表。不管怎么样,这些人物中都有一些儒一些的思想,有时几种思想又不是清楚明白地可以完分割裂,而有一种混杂性。这样的结果,虽然着力不少,但讲到深刻鲜明,却及不上韦小宝。容其原因,就在于韦小宝的人格揭露最真实。这证明了作家的落足点主要地还是要放在人性上。正如“阿Q”的人性体现了一种国民劣根性,才有如此深远的影响。而现在不少作品却一味追求荒诞怪异,这是不成功的,起码不是高层次的创作追求。
2.让思想决定性格,由性格决定行为。
金庸笔下的人物绝不会让你觉得莫名其妙,全因其不是让自己的意志左右主人公的行动,而且让主人公用自己的思想来决定性格,从而做出与性格相符的行为。郭靖要做的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因而他不会明哲保身以求安逸,最终他还是“战死襄阳”。陈家洛要救国救民,他一生信奉儒家思想,一贯中庸平和,什么都可以抛弃(为一救国救民)。因此他绝不应该美满地退隐,而只能是一种被逼的无奈。这样往往让作品更可信,也更具感染力。当代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也该努力做到不用作者的意志左右主人公的行动。给主人公以更大的自由空间,而不至于变为一具供作者随意驱使的行尸走肉。同时,从金庸对人物的刻划上,我们还看到了用通俗文化来传播精英文化的途径。严家炎先生的金庸是“以精英文化改造通俗文化的‘全能冠军’”。在我看来,金庸还是用通俗文化传播、阐释传统文化的高手。小时候,如秦琼、程咬金、岳飞等历史人物的熟悉主要还是通过通俗演义而不是正史经书。这就正印证了金庸的成功。精英小说、精英文化不一定非要走一条深奥高深而又苦涩的道路。不妨从道路上下下功夫。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如金庸般,让通俗小说也透出文化的气息。然而,金庸的这种做法,虽然取得很大成功,却也不见得就是十分完善的。这种让一部作品有太多的思想做法,面面俱到,难免难以深入。因此,金庸的作品中许多思想尝试是欠缺的,不过,这样才是通俗,因此我们不能苟求金庸,毕竟他在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结合发展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真诚地希望当代小说能由此继续发展。把“雅”与“俗”更完善地结合起来。
注释:
【1】严家炎《世纪的足音,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P196页,作家出版社 1996.8.
【2】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代序》P2页 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2年北京第二版
【3】同【2】 P1—2页
【4】钟晓毅、费勇《金庸传奇》P93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年1月第二版
【5】金庸《倚天屠龙记》P759页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94.5.
【6】、【7】转自郑元春《侠客史》第三章第二节(P97、98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11月1版
【8】韩非子《五蠹》
【9】韩非子《八说》
【10】司马迁《史记》P896页 岳麓书社出版 1988年10月1版
【11】董乃斌《侠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转自郑元春《侠客史》前言P2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11月1版
【12】《论语、阳货》徐志刚《论语通译》P231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北京1版
【13】徐志刚《论语通译》P40页《论语、阳货》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年北京1版
【14】《论语、子张》 同上 P242页
【15】《论语、为政》同上 P19页
【16】金庸《倚天屠龙记》 P207页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1994.5
【17】同上 P248页
【18】郑元春《侠客史》P99—100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11月1版
【19】王小章、郭本禹《潜意识的诠释》P114页 中国科技出版社
【20】同【1】 P197页
【佛侠形象】
有人在评论金庸作品中的人侠们时、曾说过郭靖是“儒侠”,张无忌是“佛侠”,杨过可算是“道侠”。郭靖没有读过多少书,不可能读多少儒家经典,但他一生的行事却大体上符合儒家对一个文化水平不太高的人的要求。儒家关于做人行事方面的要求,如“仁义礼智信”或“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之类,他都一古脑拿作他的人生信条。说他是个“儒侠”看来是可以的,虽然不知现代儒家们是否可能承认。
说杨过是“道侠”,那一点也不沾边,这里暂且不谈。在这一节中只说说张无忌不能算作“佛侠”的问题。
说张无忌可以被称作“佛侠”的根据,很可能是出于他在光明顶上为了调解六大派和明教之间的矛盾,制止六大派和明教之间的生死争斗时,表现出的舍生忘死的精神,还有在护送杨不悔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在这些描写中,金庸确实大力突出张无忌的“慈悲”和“爱人”的精神,其表现真可谓是光彩照人。若纵观小说对张无忌全部描写,不止是够不上“佛侠”这种称呼,就连他在光明顶上那种光彩照人的表现也显得有些出乎意料。
在佛教的教义中,“慈悲”是很重要的,但却不是佛教所特有的,基督教的教义中就有“要爱你的敌人”之说(《新约全书·马太福音》),儒教的中心思想是“仁”,在《论语·颜回》中记载,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是“爱人”。仅就“慈悲”和“爱人”,是不能说一定是符合佛教的宗教精神。以具有“爱人”精神为依据,说张无忌可以算作“佛侠”,恐怕是不合适的。
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教义,是其有关“色”和“空”的学说,张无忌绝没有佛教经典中所说那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观念的。这里“色”大体。上是指人们感官所能感到的东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女色,但女色应该包括在内。张无忌对女人的态度在金庸所写的大侠中是很有特点的,有些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而不像个“佛侠”。
在出场的众多年轻女子中,除杨不悔嫁了武当殷六侠外,其余的殷离、小昭、周芷若和赵敏无一不热恋张无忌。到了后来,小昭为了救自己的母亲和张无忌等人,违心地去充当圣女,殷离精神上有些毛病,剩下周芷若和赵敏仍在苦争张无忌。究竟争夺结果如何,金庸没有写,可以任读者想像。
从张无忌闯开始,身边常有一个女孩子与他为伴,开始是杨不悔,接着是殷离、小昭、周芷若和赵敏。为了小说有趣,写男人,经常得旁边有个女人,这是常情,但张无忌对年轻女人的态度和别的大侠们是不同的。
他有一种较强烈地占有众多女性的欲望。在二十九回中,谢逊、张无忌和四位年轻的女性同舟在海上漂流,谢逊拿舟中一男四女开玩笑。张无忌就做了个美梦:“梦见自己娶了赵敏,又要了周芷若。殷离的浮肿的相貌也变得美丽了,和小昭一起嫁了自己。”醒来后“只觉得四个姑娘都好,自己都舍不得和她们分离。”
张无忌不止爱着这几个女子,对别的年轻美貌的女子也同样有依恋之情或占有的欲望。
在第二十五回中,杨不悔向他讲述了她想要嫁。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无忌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书中没有细写,只写到:“张无忌望着她的背影在山拗边消失,心中怅怅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按字典上解释,“怅怅”是指“心中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若嫁给殷梨亭,张无忌亲爱的六叔就终生有靠,他应高兴,为什么反而感到“不如意、不痛快”?大概张无忌早已把杨不悔算到自己的账上了,在杨不悔找他时,他可能期待着某种美梦的实现,结果和他想像的大不一样,就必然不如意。在杨不悔离开后,他去见明教其他人时,脸上竟还有泪痕,可见真是不痛快。“怅怅”这两个字言简意赅,用的颇妙。 在三十二回中出现了一个黄衫女子,读过《神雕侠侣》的读者都知道她一定是杨过和小龙女的后裔。后来在三十八回,黄衫女子又出现在少林寺后山,帮助张无忌制服了周芷若,救了谢逊一命。黄衫女子要走时,张无忌说:“姐姐请留步。”又说:“只盼示知芳名,以便张无忌日夕感怀。”黄衫女子并未明说便走了,“张无忌心中不由得一阵惆怅”。这种伤感失意的感情也是挺耐人寻味的。称呼为姐姐的口气颇有些像韦小宝,按明教教主的身份,称其为女侠可能较为合适。
在海岛上,他以为殷离是被赵敏所害,曾信誓旦旦他说:“若不手诛妖女,张无忌无颜立于天地之间。”等到了北京,他却私自一人跑到过去曾和赵敏约会过的小酒馆去,在那里正巧见到了赵敏,又是“柔情蜜意”。害得周芷若寻死觅活的(见第三十四回)。
到了最后,周芷若的本来面目已经暴露,曾偷盗屠龙刀和倚天剑,还曾企图谋害殷离、赵敏、谢逊等人,张无忌自己也曾差一点命丧于她手中。但在周芷若告诉他说:“我对你是刻骨铭心地爱”之后,他好像立刻就忘了那些事。他的回答是:“你的这番心意,今生今世我不知如何报答才好。”
这样的人怎能不被女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确实,小昭、周芷若、赵敏都曾欺骗过张无忌,说是被她们玩弄也不为过。 对漂亮女人的欺骗,张无忌好像一点抵抗力也没有。
在张无忌还是一个少年时,第一次看见朱九真,书中的描写说他“胸口登时突突突地跳个不住,但见这女郎容颜娇媚,又白又腻,陡然之间,他耳朵中嗡嗡作响,只觉背上发冷。
手足忍不住轻轻颤抖……”这样,朱九真要骗他,那还不是容易得很的事。
后来,他漂亮女人见的多了,大概就不会有这样的反应了,却照样受骗不误。在他周围的女人中,殷离肯定不是个美人,杨不悔似乎也不够美,至少书中没有花多少笔墨写她的美。张无忌正好就没受过这两个女人的骗。看来这不是个偶然巧合。
张无忌是明教教主,武功卓绝,贾宝玉是贵族家庭中娇生惯养的宠儿,两者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但在张无忌对待女人的态度上却有着贾宝玉的影子。贾宝王是非常愿意在年轻女孩子中混的,他有个名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子便清爽。”张无忌没有那样的水平说出这样的“警句”,只是忖之于行动。
在《红楼梦》的最后,贾宝玉勘破人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家为僧,而张无忌仍在为美人画眉,这和“佛侠”是一点也扯不到一起去的。
张无忌对女人的这种依恋,有点像《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讲的“意淫”,即“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见《红楼梦》第五回)。
张无忌和韦小宝都有占有多个女性的愿望,但两者是很不同的。张无忌是“意淫”,按警幻仙子的说法是天生痴情,主要的不是肉欲。直到书后半部,张无忌可能仍是“童男”。
而韦小宝是在妓院中长大的,他对男人和女人的关系的认识是从嫖客和妓女的关系中领悟的,所以他对女人的态度只能是像警幻仙子所斥责的那种“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天下美女供我片时之兴趣,此皆皮肤滥淫之蠢物耳。”
张无忌是个愚蠢的人吗?
有人说张无忌本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有人也许会怀疑是不是搞错了,张无忌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得都很聪明:他在蝴蝶谷中随胡青牛学医学,主要是自学的,也小有成就(第十二回);在昆仑山中从老猿身上得到了《九阳真经》后,自己练就了这一高深的武功;又在明教秘道中自学成功了乾坤大挪移这一更为高深的武功;他又很会讨女人的欢心。这怎么能说他蠢呢?这里所说的愚蠢,是指他在一生中不断地受骗,而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到了小说结尾处,他仍是那么容易受骗。
较低级的动物的许多能力都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其父母处遗传得来的。如像蚂蚁,不需经任何教导和训练,就会过集体生活,会觅食和战斗。动物向高级进化,天生的能力仍然有,例如人的婴儿生下来就知道找乳头吃奶,天生会哭会叫。和低等动物相比,这种天生的能力少得多了,后天学来的本领要重要得多,在所有的技能中所占的比例极大。
较高级的哺乳动物,母兽要教幼兽一些生存的基本技能,更多的本领则是幼兽在求生存的过程中自己学会的,最重要的学习手段就是在失败中学习。曾在电视上看过《动物世界》中一个讲生活在加拿大的熊的故事。这种熊会在水中捎鱼,老熊一扑就能抓住一条,而一只小熊,向水里扑了很多次也没抓到一条,这个小熊仍一遍遍地向水中扑去。迟早它是会学会的。 看起来很笨的熊尚且如此,灵长类的人更应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地走向成功。可惜,张无忌在这。一方面太差劲了。张无忌不断地受骗,受女人的骗,也受男人的骗。
张无忌“自幼生长在父母和义父的慈爱卵翼之下,不懂人间竟有心怀恶意的敌人。”年幼时受骗是很自然的,但他没能从中吸取教训,没能变得聪明些,在社会上“行侠仗义”多年后,仍是容易受骗。到最后,朱元璋略施小计,他就放弃了明教教主的职务,脱离了抗元民族斗争的战争,可见他实无长进。说他最愚蠢,一点也不亏他。
张无忌第一次受骗是在他随父母沿长江上溯去武当山时,一个老乞丐骗他去看热闹,张开一个口袋,说里面有好玩的,张无忌探头去看,老乞丐就用口袋将他头套住了。幸好。
他母亲诡计多端,合俞莲舟、张翠山之力,才将他救下(见第九回)。
后来,他被请到昆仑山三圣坳去治病,他看见何太冲,认出是当年参与逼死父母的人物之一。何太冲骗他说:“令尊在世之时,在下和他甚是交好,他自刎身亡,我痛惜不已……”他也就信了(见第十四回)。
第十五回开始处,朱九真纵恶狗将张无忌咬成重伤。他在看见未九真时,失魂落魄,视朱九真为天神,朱九真怎么戏弄他,他都信以为真。接着朱九真之父朱长龄设计骗他,他都相信,准备领未长龄去找谢逊。只是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才使朱长龄的计谋失败。
张无忌和朱长龄一同掉到悬岩峭壁下的一个十丈方圆的平台上。朱长龄又一次设计骗他,假装摔伤,骗得张无忌由平台上笔直地坠落下去,若不是幸运地落在一个堆满雪的大草堆上,就一定一命呜呼了。这次受骗时,朱长龄的狰狞狡猾面目早已暴露无遗,再上当只能怪张无忌太蠢了。他在下落时也自恨不已,他想:“张无忌啊,张无忌,你这个子忒煞无用。明知朱长龄奸诈无比,却一见面又上了他的当,该死,该死!”心中十分明白,只是没学到什么乖。以后他“忒煞无用”是一点也没改,仍然上当不止。
在张无忌练成了“九阳真经”上的功夫和乾坤大挪移第七层心法后,已成为“天下武功第一的奇男子”.仍受骗不止。 第一个欺骗他的就是他的贴身小丫环小昭,表面上是最忠实于他,对他也最关心,实际上是在完成波斯明教圣女的职责。 偷盗乾坤火挪移心法秘诀。在小昭的身份暴露后,张无忌才知道自己“一生轻信,连这个小小丫头也玩弄我于股掌之上。”(见第三十回)可惜,吃一堑,却未长一智;以后仍常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二十三回中,在绿柳山庄,明教诸人不慎中毒,张无忌返回山庄找解药,赵敏假装自杀又骗得他落入陷阱。
在灵蛇岛上,陈友谅欺谢逊是个瞎子,一面摆开一个武功架势,一面又在嘴头子上,装成舍己救人的豪杰,取得谢逊的好感,放了他。金花婆婆和赵敏都能看出陈友谅的伎俩,而武功最高的张无忌却和一个瞎子一样地受骗(见第二十八回)。 在三十一回张无忌又被周芷若所骗,让她偷去了屠龙刀和倚天剑,还相信是赵敏干的。
在第三十四回中,周芷若以假自杀又一次骗了他,让他死心塌地地和她结婚。
从第三十回后半部开始,幸好有赵敏和他在一起,张无忌才不怎么受骗上当。但在第三十八回,和周芷若比武时。 又中她诡计,差一点丧命。
直到最后,他又糊里糊涂地中了朱元璋的计谋,轻易地放弃了明教主职务,离开了反元民族战争第一线,去给赵敏画眉。以他的武功,只干这样事未免太可惜了,但是,他的智力水准如此,也就只好做些这样的事了。在这本书描写的故事之后,赵敏和周芷若仍会继续争夺对他的控制权的。估计在这种争夺中,周芷若和赵敏斗智斗力,有可能是半斤八两,而张无忌则仍可能会继续不断受骗上当。
综上所属,可以说张无忌是个愚蠢的人吗?我不这么认为,无忌性格里有很善良的一面,他不想去相信别人是坏的,也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防人之心”没有。这样的人适合做好朋友而让人可以推心置腹。
金庸自评
见《倚天屠龙记》后记《倚天屠龙记》是“射雕”三部曲的第三部。这三部书的男主角性格完全不同。郭靖诚
朴质实,杨过深情狂放,张无忌的个性却比较复杂,也是比较软弱。他较少英雄气概,个性
中固然颇有优点,缺点也很多,或许,和我们普通人更加相似些。杨过是绝对主动性的。郭
靖在大关节上把持得很定,小事要黄蓉来推动一下。张无忌的一生却总是受到别人的影响,
被环境所支配,无法解脱束缚。在爱情上,杨过对小龙女至死靡他,视社会规范如无物;郭
靖在黄蓉与华筝公主之间摇摆,纯粹是出于道德价值,在爱情上绝不犹疑。张无忌却始终拖
泥带水,对于周芷若、赵敏、殷离、小昭这四个姑娘,似乎他对赵敏爱得最深,最后对周芷
若也这般说了,但在他内心深处,到底爱哪一个姑娘更加多些?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作者
也不知道,既然他的个性已写成了这样子,一切发展全得凭他的性格而定,作者也无法干预
了。像张无忌这样的人,任他武功再高,终究是不能做政治上的大领袖。当然,他自己根本
不想做,就算勉强做了,最后也必定失败。中国三千年的政治史,早就将结论明确地摆在那
里。中国成功的政治领袖,第一个条件是“忍”,包括克制自己之忍、容人之忍、以及对付
政敌的残忍。第二个条件是“决断明快”。第三是极强的权力欲。张无忌半个条件也没有。
周芷若和赵敏却都有政治才能,因此这两个姑娘虽然美丽,却不可爱。我自己心中,最爱小
昭。只可惜不能让她跟张无忌在一起,想起来常常有些惆怅。
所以这部书中的爱情故事是不大美丽的,虽然,现实性可能更加强些。张无忌不是好领
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
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对张翠山、谢逊对张无忌父子般的挚爱。然
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
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