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多灾多难,在一定下可以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起来。
【出处一】:《·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 失其守宇。”
【出处二】:晋刘琨《劝进表》:“或多难以固邦国,或殷忧以启圣明。”兴:复兴,振兴。邦:国家。多难兴邦,指多灾多难的局面,往往可以激发人民励精图治,转危为安,使国家复兴强盛起来。刘琨曾以此意劝告晋元帝发愤图强,振兴国家。
【出处三】:公元1901年9月(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李鸿章在他的遗折里这样写道:“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渝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出处四】: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指不经过灾难考验的国家是无法长久生存的,只有在不断面对灾难和忧患中的国家,才可以真正强大。
【拼音码】:dnxb
【用法】:主谓式;作;指患难能使国家内部团结
【英语】: foreign aggressions often awaken a nation from its slumbers and thus help make it strong;calamities always help to make a nation flourishing much distress regenerates a nation
【用法补充】可以拆开使用,如多难行了一帮。举例:这次又有这么多人乱涨价,官员贪赃枉法,挪用救灾款项、物资,灾难中趁机发灾难财,真是多难兴了一帮呀。
【为什么会多难兴邦】
中国幸福学认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就是人们不满足于现状,就是人们都希望我或者我们的事物更好。
多难为什么会兴邦?因为“多难”容易提示人们,容易被人们接受“我们”帮里的人是一家,而人的不满足本性就会促使“我们”团结起来,万众一心,共图发展,而团结起来人民,力量是强大的(比如抗美援朝的胜利就是最好的例证),是非常有利于兴国强帮的,所以多难往往会兴邦。
为什么会说多难“往往”会兴邦?因为“兴邦”是需要多种因素来促成的,“多难”只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客观条件,还有待其他条件来促成。比如伊拉克被美军侵略就是伊拉克的“多难”,但伊拉克并没有在多难中“兴邦”就是这个道理。
陈水扁善于打悲情牌,也是这个道理。
【温家宝总理写下“多难兴邦”】
“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些学校在地震中受损,无法继续使用。灾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成为温家宝总理时刻牵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
地震发生当天赴四川时,温家宝就要求当地干部“好好地照顾孩子们”。地震已经发生10多天了,孩子们的情况如何?复学情况怎样?
5月23日上午,温家宝来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和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看望在这场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鼓励同学们在大灾后更加努力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好,把祖国建设得更好。
在地震中,北川中学受灾尤为惨重,成了一片废墟。地震发生第二天,温家宝就来到了这里,要求救援队伍加紧营救废墟下的孩子;22日,温家宝重返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第二次来到正在清理场地、进行卫生防疫的北川中学。23日上午,温家宝又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
草地上错落有致排列着的一顶顶绿色帐篷,是同学们的临时教室。上午近9时,数百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同学正在举行升国旗仪式,一面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高高飘扬。
温家宝走上升旗台,充满感情地向同学们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北川中学了。让我们记住这场大地震,记住你们生长的北川,记住你们学习的北川中学,这样你们就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如同道路一样崎岖不平。
“地震刚刚发生时,我曾经要求大家要镇定,要有信心、勇气和力量。现在,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今天,别人拯救了我们,照顾了我们。将来,我们学好了本领也要帮助别人,报答他们。这种互相帮助就是人世间的爱。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把这次地震作为一堂生动的课,铭刻在心,铭刻一生,永不忘记。”温家宝目光注视全场,伸出左手放在胸前。
总理的话,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草坪上,同学们凝神静听。忽然,掌声一齐响了起来。
随后,温家宝走进高三(一)班的临时教室,黑板上写着“历史: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涉及的相关专题”等字样,一位中年教师正在上课:“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共同渡过这个难关……”温总理亲切地对这位老师说:“我占用你几分钟,给同学们说几句话。”
站在讲台上,温家宝诚恳地和同学们谈起心来:“同学们,你们都是高三学生了。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你们很快就要参加高考,国家已经考虑到这里的灾情,将四川地震灾区的高考时间往后推迟。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你们复习功课,准备高考。”
不少同学的眼眶,在不知不觉之间湿润了。
温总理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一侧一笔一划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
他说:“我们要记住这4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
“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北川中学。它将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地震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精神的一种象征。”温总理的话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掌声再次热烈响起。
“青少年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看到了你们,就看到震区的希望,看到了国家的希望。”总理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老师们,我还会来看望你们的。”
“同学们,加油!努力!”掌声再次响起……
随后,温家宝来到安置了1000多个孩子的九洲体育馆帐篷学校。10天前,温总理就曾经来到九洲体育馆看望安置在这里的孩子们。一顶十分宽大的帐篷内,上百名小学生正在上课。黑板上方贴着“自强、自立、自信、自爱”8个大字,中间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看见可爱的孩子们,温家宝脸上就浮现出了微笑,加快脚步走到他们中间,在一张张小课桌前俯下身去亲切询问孩子们的情况,鼓励他们要坚强。温家宝动情地说:“同学们,我又来了。很高兴,现在你们又有了学习的地方。今后生活的道路还很长,你们必须学好本领,克服困难。相信你们会坚强起来,会成长得更快、更好,更懂得生活,更懂得奋斗。还是那句话,把家乡建设好,把祖国建设好,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多难兴邦”的现实意义】
5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在四川绵阳市区内设立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看望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师生,他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勉励师生们。
多难兴邦——这也是对国人的鼓舞。在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冰雪灾害、火车脱轨、汶川强震……然而,灾难不仅是灾难,也是一笔特殊的精神财富。当灾难无可避免时,我们迎难而上,守望相助,灾难也就在折磨我们的同时,教给我们平时难以学到的东西。
正是有了不怕疲累牺牲的十万将士,有了舍己救人的杏坛师表,有了瞬间紧密相牵的13亿同胞,温家宝总理才满怀深情地写下这“多难兴邦”。曾几时,他的中学校友周恩来总理也曾写下“要迎接困难,‘多难兴邦’”的话语,同样是基于我们炎黄子孙团结不屈、坚韧顽强的秉性所言。
但这秉性不是空穴来风,也不能自然遗传,需要我们积极努力地去继承和发扬,而教育首当其冲地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写就《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强调国之强盛在于少年群体的强大。而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则指出“少年富强”的必由之路在于教育。
因为教育,一个拥有共同愿景、价值观的群体才可能出现。而只有这样的群体,才能在灾难面前同舟共济、勇渡难关。翻开历史的卷轴也不难发现,“多难兴邦”只为坚强、团结的民族所特指!也正是基于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将教育定位成“民族振兴的基石”。
然而就是在这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中,还是出现了打着捐赠幌子的骗财短信,出现了对救灾物资的哄抢,出现了因哀悼日不能玩网络游戏的骂街女。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任重而道远。
需要谨记的是,温家宝总理写下“多难兴邦”首先是写给学生和教师的深切寄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体会总理的良苦用心。在念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时,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为“兴邦”打下坚实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