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②

  老骥伏枥 ( lǎo jì fú lì )
  解 释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 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示 例 用飞龙在天,对~。(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近义词 老当益壮、壮志凌云
  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故 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历史故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此后军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这年七月,曹操胸怀统一北方之志,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蹋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曹操手下的大将知道了这件事后,劝曹操乘胜出击,拿下平州,剿灭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于是不顾众大将的建议,下令收兵。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算是完成了。
  中秋刚过,曹操便令班师回朝。大军经过十多天的艰难跋涉,终于走出了满目荒凉的柳城,来到了河北昌黎。这里东临碣石,西邻沧海。曹操屹立山巅,眺望大海。这时夕阳西下,碧海金光;远处的岛屿若隐若现,近处的海浪又滚滚向前……
  眼见如此壮丽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诗兴大发,脱口吟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返回军营之后,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他想:北方的袁绍、蹋顿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实现。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但历史的重任肩负在身,统一祖国大业的使命仍在召唤着他。想着想着他激情难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挥笔写下: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这两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国的豪情壮志。

为您推荐

不为五斗米折腰②

  词 目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发 音 bú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出处:《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释 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

优柔寡断②

  意译  成语 优柔寡断   发音 yōu róu guǎ duàn   解释 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出处 《·》:“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

千里送鹅毛②

  〖拼音〗qiān lǐ sòng é máo   〖解释〗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   〖出处〗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示例〗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 ——..

书香门第②

茅塞顿开②

【注 音】  máo sè dùn kāi【释 义】  茅:茅草;塞:堵塞。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窍。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也形容心情豁然开朗。【出 处】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

凤毛麟角②

凤毛麟角  拼音:fèng máo lín jiǎo   英文:black swan 'rarity '   解释: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珍贵而稀少的人才或宝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南史·谢超宗传》:“超宗..

胡服骑射②

【词语解释】  胡服骑射 hú fú qí shè    :古代指和西方的。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扮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等。“胡服骑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不要固步自封,应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改革。   战国 时,赵武灵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