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牛②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李纲是跨越两宋的抗战派领袖。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入侵,他任兵部侍郎,是最得力的主战派,结果为投降派所排斥,遭贬谪。南宋初,李纲被高宗赵构起用为相,修内治,整边防,力图收复中原失地,又为投降派所不容,很快罢相后居鄂州。《病牛》这首诗便是他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在鄂州所作。作者屡次被谪,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这与其笔下身体病弱、力耕负重、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是何等相似!
大观二年,年轻的李纲参加贡生考试,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中进士,任镇江学府教授。三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秉性刚直的李纲,以言事忤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这是他的第一次中伤。这一次似乎是给他人生定调,此后他就一直生活在左迁与升迁的交替中。
政和八年4月,被起用为太常少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6月,北宋京师(东京开封)闹水灾,李纲为此上了《论水灾疏》,提出六条为民请命的意见,“朝廷恶其言”,把他贬为“监南剑州沙县管库”。他提出的意见,大部分是要求修水利、赈灾民之类的建议,只因其中要求朝廷“省烦费缮工役,花石纲运皆宜罢也” 触痛了当局。这是指宋徽宗贪图享乐,在东京建造规模宏大的“寿山艮岳”。地方官乘机勒索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许多正直的官员也提过意见,但朝廷不仅不听,反而对提意见者进行打击。李纲乘京师大水之机,为民请命,要求减轻给人民造成严重负担的“烦费缮工役”,停搞“花石纲运”。北宋朝廷因此恼怒了,把李纲贬到“远小处”的沙县当一名管库的小官。这是第二次中伤。
靖康元年,金兵大举南下,京都汴梁被围困,徽、钦二帝和满朝文武大臣,有的主降,有的主逃,朝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时李纲挺身而出,坚决主张抗金保京,一再上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二帝权衡再三,采纳了李纲的意见,并任命他为京城防御使之职。李纲身先士卒,带领将士浴血鏖战,终于击退金兵,取得了汴京保卫战的最后胜利。但是,投降派仍然推行卖国政策,罢免李纲,以蔡懋代之。李纲被罢的消息一传出来,汴梁全城骚动,太学里的学生更是义愤填膺,太学生陈东带领几百同学到宣德门上书请愿。不久就聚集数万民众声援,责骂李邦彦,痛打宦官朱拱之,演绎了一场著名的“太学风潮”。朝廷不得已,复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京城守军士气大振,宗望看形势不妙,引军北撤。但是,不久金兵再次南下,汴梁沦陷,徽钦被掳,北宋灭亡。这是李纲第三次中伤。
第二年,南宋王朝建立,高宗即位,又起用李纲,拜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这个官职其实就是宰相。李纲锐意改革,充实国库,整军北伐,欲力挽狂澜之既倒,但由于投降派的反对排挤,他在朝仅七十多天就被罢相,放逐鄂州。当时尚书右丞许翰认为是李纲忠义之臣,召来陈东,陈东说潜善、伯言等人不可任用,李纲不能罢官,结果被杀害。这是他又一次中伤。
十几年中,李纲就是这样上上下下,忽升忽贬,最后流落到福州等地。晚年,有几样东西消解李纲的深愁重虑。一个是山水,一个是烈酒,还有一个是未酬的猛志,释道理学可能也是消忧解愁的一个秘方。这时他虽仍然关心国家安危和百姓命运,但不时如柳宗元和张志和一样,戴箬笠,披蓑衣,独钓寒江雪,或者斜风细雨中,移棹钓烟波。他慕兰亭,暮春之月,泛觞流咏,萧然适意。他尊李白,赞其笔风雨,词翰不加点,羡其薄青云逸气。他排遣忧愁,纵情山水,秉烛衔杯,躲进佛道和理学。这期间他著有《易传》《论语传说》等理学著作。但消解是暂时的,而忧国才是他的永恒。山水也罢,释道也罢,烈酒也罢,终化不开他的忧国之痛,他至死也没有释然被金人侵占的半壁江山。中原沦陷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他心底永远的愿望是叱退群议,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箭发敌酋难保,直至虏情慑,发来誓书,不再南下,年年修好,实现“会取八荒皆我室”的夙愿。可惜一腔壮志,心底谁知,唯有满襟泪。因为主战,贬谪江湖,只得呼酒买醉,做一武陵人。他想做一隐者,但毕竟不是,因此身处江湖,壮怀难散,旅愁如海,月夜难眠,只得在如雾的幻境中发出可怕的孤笑。
这个活着是大宋拳拳的臣子,死是大宋猎猎冤魂的抗金英雄,既阻止不了北宋的灭亡,也雪洗不了靖康的耻辱。他改变不了宋朝的走势,宋朝却拿捏着他的命运。
李纲被排挤和贬抑,是小人得志,是弱奸者胜利,是大宋的不幸和屈辱。可是历史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这种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