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②

  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释 义: 韦: 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牛皮带子的简。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好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 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人读书勤奋,含褒义 。
  示 例: 元·耶律楚材《过天德和王辅之》:“~耽羲《易》,萧散风神真隐人。”
  典 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
  ====
  “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三,指多次。绝,断。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加与假意近。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宋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提出许多疑问,认为'十翼'、'皆非圣人之作','亦非一人之言'。以后,对十《易经》和《易传》的写作年代和作者的问题,成为学术界持久华沦的问题。许多人否定孔子与《易传》的关系,进而否定孔子与《周易》的关系。
  一般学者认为《易经》作于殷末周初,而《易传》则成于战国时代。《十翼》虽非孔子一人手笔,《易经》、《易传》与孔子的密切关系却难以否定。
  《左传》、《国语》记载,春秋时期的人引《易》占卜论事,就有二十余条,通《易》学的人分布于周、鲁、卫、郑、晋、齐、秦各国,说明当时流行《易》学,学习者甚多,可能还是一种时髦。在这种社会氛围中,作为周游列国的大学者孔子怎么会不学《易》、不谈《易》呢? 《史记·儒林列传》还记载孔子的传《易》系统。孔子传《易》给鲁国商瞿,商瞿六世传到齐人田何。田何传东武人王子仲,王子仲传葘川人杨何,杨何又传给齐人即墨成、广川人孟但、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葘人主父偃。《汉书》把《史记》省略掉的中间四世补齐,他们分别是:东鲁桥庇子庸、江东{马干}臂子弓、燕周丑子家、东武孙虞子乘(又作淳于人光羽子乘)。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残卷附录《易传》六篇,分别是《二三子问》、《系辞》、《易之义》、《要》、《缪和》、《昭力》。据廖名春考证,这些应为战国中、后期的作品,不会晚于《吕氏春秋》和《韩非子》。在《二三子问》中,记载孔子与子贡等学生讨论《周易》的对话。 从以上资料可见,孔子晚年确实喜读《周易》,而认真钻研《周易》,以致韦编三绝。还向学生传授过《周易》。传统说法,孔子作《十翼》,后人对《十翼》进行研究,发现与传统说法不一致之处,例如《十翼》中常有'子曰',孔子自己著书,不可能写'子曰'。可以作这样的推测,开始,孔子口讲,经几代传授,到战国中期,传《易》者写于竹帛,才真正成书。传《易》者采纳了孔子以来历代传《易》者的说法,整理成系统的《易传》,称孔子所传,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中包含历代传《易》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很自然的。因为有的提法、思想不是孔子所写,就认为《易传》孔子无关,是不妥当的;相反,如果认为它是孔子所传,其中每一句话必定是孔子所写,也未必妥当。

为您推荐

鲜为人知②

  鲜为人知 (xian 注意:是第三声,一定是第三声 wéi rén zhī)   解释: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为:被   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

莫衷一是②

  莫衷一是 ( mò zhōng yī shì )   解释: 莫:不能;衷:折衷,断定;是:对。不能断定哪个对,哪个不对。也指意见纷纭,分歧很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出处: 清·《》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用法:动宾式;作谓..

唇亡齿寒②

唇亡齿寒  ( chún wáng chǐ hán )   【解 释】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 处】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用 法..

三字成语②

背水一战②

【发 音】  bèi shuǐ yí zhàn   背水一战的主角是韩信。【释 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

围魏救赵②

涉及人物  田忌、孙膑读音  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出处  《史记·孙..

相得益彰②

  相得益彰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解 释】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出 处】 汉·《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