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②

【发 音】

  bèi shuǐ yí zhàn
  背水一战的主角是韩信。

【释 义】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 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近义词】

  、、济河焚州。

【反义词】

  。

【示 例】

  我军下定了~的决心,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典故】

  ,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径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文献出处:《史记 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为您推荐

三字成语②

  三字成语   拼音:sān zì chénɡ yǔ   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从字数上看,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但也有三个字的,如“莫须有”、“落水狗”,有五个字的,如“小巫见大巫..

围魏救赵②

涉及人物  田忌、孙膑读音  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解释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出处  《史记·孙..

相得益彰②

  相得益彰 ( xiāng dé yì zhāng )   【解 释】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明显。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出 处】 汉·《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

不可思议②

锲而不舍②

  成语:锲而不舍   拼音:qiè ér bù shě   解释:锲:雕刻;刻。舍:停止。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出处:《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插翅难逃②

【词语释义】  词目 插翅难逃   发音 chā chì nán táo   释义 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出处 唐·《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安有巢中鷇,插翅飞天陲。”   示例 重耳虽~也。(明·..

黯然失色②

  成语 黯然失色   拼 音 àn rán shī sè   常 用 常用成语,   年 代 近代成语,   结 构 偏正式成语,   词 性 中性成语   灯谜面 余音   释 义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