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②

【词牌简介】

  永遇乐:词牌名。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始于柳永。又名《消息》。
  词牌释义:〔题考〕【填词名解】云:“永遇乐歇拍调也。唐 杜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作法〕本调一百零四字。首、次为四字对句,不用韵,“清”“山”二字均可仄。第三句为平仄平仄,起仄韵。第四五句亦为四字对句,第一字平仄不拘。第六句五字协韵,与﹝解语花﹞第三句同,惟第四字可拗作仄,此其异耳。第七八句又属四字两句,但不需对偶,而两句第一句及下句第三字,平仄均可通用。第九句六字,协韵,第一字可平。第十句七字,上三字豆,第一字可仄。(此豆有作仄平平或平平平者,均非宜)结句六字,第一字可平,第二字不能作仄。(赵师侠作“缓步阆风仙苑”,不足法)后阕起二句,与前阕第七八句同。第三句六字协。第四句至第十句,均与前第四句至第十句同。结句四字作仄平仄仄,上一下三,定格也。
  词牌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 · · ·△ · · △ 
  说明: 特别提示:
  上阕第一、二句,第四、五句,第七、八句,下阕第一、二句,常用对仗,当然也可不用,自然灵活掌握。
  上阕第五、六句,可合并作“上四下五”句式。
  上阕及下阕倒数第二句均为“上三下四”句式。
  【注】“·”表示在兼顾音律和谐前提下可平可仄。

【经典作品】

  

永遇乐 苏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1。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2三鼓,铿然一叶3,黯黯梦云惊断4。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5。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6。
  全部注释
  [译文]
  明月如霜般洁白,好风就如同清水一样清凉,清新静谧的夜景真是怡人。弯弯的水渠中,鱼儿跳出水面,圆圆的荷叶上,露珠随风落下。但夜深人静,这样好的美景却无人欣赏。三更鼓声,声声在夜空有力,响彻夜空,一片树叶悄悄落到地上,轻音竟惊断了我的梦。夜色茫茫,再也见不到黄昏时的景色,醒后我寻遍了小园,处处都无痕。
  那长期在外地的游子,看那山中的归路,苦苦地思念着故乡家园。燕子楼空空荡荡,佳人已经不在,空留着那双燕子在楼中的画堂。古今万事皆成空,还有几人能从梦中醒来,只有些怀念旧日情感,不禁惆怅长叹。
  1. 彭城,。燕子楼,《燕子楼三首》序:'徐州故有爱妓曰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尚书既殁,归葬东洛,而彭城有张氏旧第,第中有小楼名燕子,盼盼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按:白序未言张尚书为谁,一般认为乃张建封,实为其子张愔。
  2. 紞如:击鼓声。
  3. 铿然一叶,此谓夜深人静,故叶落声也觉得是清脆的金石之声。
  4. 梦中惊醒,黯然心伤。梦云,宋玉《高唐赋》谓楚王梦见巫山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此借指梦见盼盼。
  5. 此三句用燕子楼事,颇得后人称赏。曾慥《高斋诗话》:'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坡问别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少游问公近作,乃举'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晁无咎曰:'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 张炎《词源》卷下:'用事最难,要体认着题,融化不涩。如东坡《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此皆用事不为事所使。'
  6. 此三句作者设想后人面对黄楼凭吊自己时,亦如今日自己之对燕子楼发出感叹。黄楼,徐州之东门城楼,苏轼所改建。
  此词作于元丰元年(1078),时苏轼任徐州知州。
  上片写燕子楼夜间的景色,明月清风,无限清幽,同时也透出一丝寂寞。惊断梦云的鼓声、叶声,行遍小园,却难以重寻梦中景致,也平添几分不安与怅惘。
  下片由此生发感叹,'楼空'三句,历来受到论者赞赏,或谓其简洁得当,或谓其善于融化。而其妙处,更在于它以燕子楼的佳人已无处寻觅作为一个契机,生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无论是张建封、盼盼、白居易,还是今日在此感叹的自己,都只是古往今来一场未醒的梦,其中种种悲欢离合,也不过是不断重复的'旧欢新怨'而已。而他日后人亦将如自己今日凭吊盼盼一般,对黄楼凭吊自己。将想象中凭吊的后人,甚至读词之人,也归入古今如梦之列,值得人再三沉思。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六谓此词:'脱去笔墨畦径间,直造古人不到处,真可使人一唱而三叹。'殊非过誉。

永遇乐 李清照

  落日熔金①,暮云合璧②,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③,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④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⑤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⑥,铺翠冠儿⑦,捻金雪柳⑧,簇带⑨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作者: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注释
  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颜色好像熔化的黄金。
  ②合璧:象璧玉一样合成一块。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声音。
  ④次第:接着,转眼。
  ⑤中州:这里指北宋汴京。
  ⑥三五:指元宵节。
  ⑦铺翠冠儿:饰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节女子头上的装饰。
  ⑨簇带:妆扮之意。
  赏析
  这首词通过南渡前后过元宵节两种情景的对比,抒写离乱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怀。上片从眼前景物抒写心境。下片从今昔对比中抒发国破家亡的感慨,表达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词情景交融,跌宕有致。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鲜明对比。感情深沉、真挚。语言于朴素中见清新,平淡中见工致。
  《贵耳集》:易安居士李氏,之妻。《》亦笔削其间。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已自工致。至于“染柳烟轻,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气象更好。后段云“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花草蒙拾》: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须溪词》《永遇乐·璧月初晴》小序:“余自辛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雨村词话》: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①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⑤。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 释]
  ①京口:古城名,三国孙权曾在此建都,后迁建业于此置京口镇,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一名北固楼,在镇江城北
  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南朝梁武帝时曾改名为北顾亭。
  ②孙仲谋:,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君主,这两句是说:千百年来江山依旧,却无外寻找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
  ③舞榭歌台:歌舞的楼台。榭:高台上的建筑物。风流:这里指英雄的业绩?这两句是说,当年的繁华盛况和英雄业绩都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风吹雨打中消失了。
  ④寻常巷陌:普通街巷。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他生长在京口农家,后做了东晋的将领,出兵北伐,先后灭南燕、
  后燕、后秦,一度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官至相国,封守王,后推翻东晋,自立为帝。这三句是说刘裕的住过的地方,现在已成了斜阳草树中的普通街巷。
  ⑤想当年三句:赞扬了刘裕北伐中原的气概和成就。
  ⑥元嘉:刘裕的儿子,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242—253)。草草:指刘义隆北伐准备不足,草率出兵。封:古代在山上筑坛
  祭天的仪式。这里指“封山”。狼居胥:山名,一名“狼山”,在今内蒙古自,洽区西北郊。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封山而还,后来就把“封狼居胥”作为开拓疆土,建立战功的代称。赢得:剩得,落得。
  仓皇北顾,在仓皇败退牛,回头北望追兵,有“北顾涕交流”诗句记此次失败,本想建立战功,结果却在拓跋焘的反击之下,落得个大败而还,北顾追兵,仓惶失措。
  ⑦四十三年:此词写于开禧元年(1205)作者出守京口时,上距词人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已四十三年。扬州路:指
  今江苏扬州一带。这三句是说:四十三年后的今天,登亭遥望扬州一带,当年抗金烽火,记忆犹新。
  ⑧可堪: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佛狸祠:450年十月,北魏太武帝率兵反击王玄谟,王玄谟所部大败奔溃。北魏军兵分五路从黄河沿岸开始长驱南下,反攻刘宋。十二月初,北魏远征军陆续到达长江北岸。拓跋焘所部驻军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在山上修建一座行宫,后称佛狸祠白佛狸即拓跋焘的小名。神鸦:飞来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的鼓乐声,旧俗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这三句是说,当地百姓竟在佛狸祠下迎神赛社,一片太平景象,真有不堪回首之感。 此句是在用拓跋焘来影射金国的。
  ⑨:战国时赵国木将,善用兵,晚年被人陷害而出奔魏国,后秦攻赵,赵王想再用廉颇,怕他已衰老,派使者去探看。
  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了使者,要他回赵后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回赵后,就捏造廉颇虽然年老,饭量还很大,但—刻儿工夫就拉了好几次屎。赵王听后认为廉颇已经不中用了,便不去召他回赵。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三句是说,作者是老当益壮,以廉颇自比,期望能得到重用,为国效劳,但又有谁来给予重视和关怀呢?
  [译 文]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创作 背景]
  南宋时,主战派势力总居下风,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辛弃疾都在江西乡下赋闲,不得重用。后来,宰相韩侂胄用事,重新起用辛弃疾。但这位裙带宰相是有目的的,就是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以期通过打败金兵而捞取政治资本,巩固在朝势力。精通兵法的辛弃疾深知战争决非儿戏,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他派人去北方侦察后,认为战机未成熟,主张暂时不要草率行事。哪知,韩侂胄却猜疑他,贬之为镇江知府。北固亭是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已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想像,辛弃疾在京口期间,肯定不止一次登楼,登楼之时,定有几多感慨存诸心中,蓄积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吐之为是词。
  [赏 析]
  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辛弃疾在京口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即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接下来讽刺今日用事者(韩侂胄),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我有的感慨,最为沉痛。
  [说 明]
  这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1205)六十六年岁,任镇江知府时,登上京口北固亭后所写。词人面对锦绣河山,怀古喻今,抒发志不得伸、不被重用的忧愤情怀,全词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上片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气吞万里。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就是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冒险北伐,却招致大败,反而被北魏拓跋焘的军队反攻到了长江北岸。用历史事实,忠告朝郯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评价是中肯的。
  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
  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刘辰翁词作鉴赏
  此词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写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时临安已沦陷,南宋政权也濒临灭亡,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写成。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渲染气氛,并点明词中景物所处的时日,着重之处在于“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有“满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赋》),月如玉璧之洁白、晶莹、圆满,以璧玉咏元宵之月,极为生动传神;月明则云淡,天青云色一体难分,故曰“黛云”,炼字亦考究。
  这些都是元宵节时常见的景象,也是春夜里惹人爱怜的事物。但如今谁是这美好春天事物的主人呢?发此一问,字字千钧直截了当地楔入词的主题;紧接着“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从“禁苑”、“湖堤”二词看,可知写的是南宋都城临安;从“前度”(源出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典)一词看,可判断词人在故都沦亡后还重来过。“娇寒”、“倦暖”,词人主观感受的写照;似乎“禁苑”、“湖堤”在词人看来都只觉有娇弱、倦乏之感。“遽如许”三字,好像从词人心底喷涌而出,字字玑珠,表示了事态变化之速,词人每想到此便心情异常沉重,从字里行间可见词人自哀痛之情。
  写到这里,词人突然宕开一笔,追忆起都城临安往昔的繁华:“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此处描绘出昔日上元之繁华,如今却总是懒于与友人携手同游。“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谁料今日上元,元军宵禁,想游也不可得。“风雨”两字前加一“愁”字表明担心其夕有风雨,尚未即有风雨也;再加“似”字,则竟是本无风雨,而灯夕却冷落不堪,是由于人事所致。今非昔比,主题进一步得到深化。
  接下去,又叙起李清照当年情事:“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写李清照南渡后,常忆起宣和年间的汴京旧事,每生物是人非,家国不在的感慨。她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倦于梳妆,即使是逢元宵节,也是“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只能以哀愁的小词自慰,这是人间最苦之事。
  刘辰翁时而写李清照,时而写自己,时而又叙起李清照当年。作者词中用清照身份、情事、心绪说明的正是他自己,“赋词最苦”,一语双绾,二人皆然。
  词的结尾,刘辰翁又写到自己:“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当时,抗元战争仍在江南一带进行,词人家在庐陵,欲归不得。他怀念家中的亲人,不免要像杜甫身陷长安时那样低吟“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类诗句,以抒郁闷之情,但不知亲人们是否知道?词人无法入睡,只好对着残灯发愁,此时满村传来社祭的鼓声。元宵夜之社鼓,是农村于新春祈求丰年举行的常例仪式。感慨良多!
  作者可以说是辛派词中的佼佼者。在这首词中作者融汇了种种复杂的感情,笔锋达间,情感真切,因此可以称之为宋词有力量的殿后之作。虽当时有人刘辰翁过分赞美,但总起来讲作者仍不失为一名宋词的佼佼者。

永遇乐 苏轼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苏轼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词,是为寄托对好友孙巨源的怀念而作。当时,东坡已至海州,想起与巨源润州相遇,楚州分手的往事,不由心有所动,遂作此词。
  上片由设想巨源当初离别海州时写起,以月为抒情线索。首三句写景疏楼上饯别时“明月如水”:“美酒”三句写巨源起行后明月有情,“随人千里”;下六句写别来三度月圆,而旅途孤单,无人同醉,唯有明月相共,照影无眠。几种不同情景,层深递进。但这都是出自词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方月下的心理感受上落笔,写得极有层次,形象逼真,情景宛然。词人这样着力刻画,表面上是映托巨源,实际上是写词人自己怀人之思。
  过片三句点破引发词人遥思之因,有客从濉上来,捎带了巨源“深意”,遂使词人更加痴情怀念。“凭仗”三句,又发奇想。淮河发源于河南,东经安徽、江苏入洪泽湖,其下游流经淮阴、涟山入海。此时孙巨源汴京,苏轼海州,友人泪洒清淮,东流到海,见出其念我之情深;自己看出淮水中有友人相思之泪,又说明怀友之意切。举目所见,无不联想到友情,而且也知道友人也必念到自己。淮水之泪,将对方之深意,己方之情思,外化为具体形象,设想精奇,抒情深透。“而今”以下六句,又翻进一境,再写意想中景象,回应上片几次点月,使全篇浑然圆妥,勾连一气,意脉层深。“夜永”句设想巨源西垣(中书省)
  任起居舍人宫中值宿时情景,长夜无眠,孤清寂寞,“此时看、回廓晓月”,当起怀我之情,刻画更为感人,有形象,有情思。词人不说自己彻夜无眠,对月怀人,而说对方如此,仍是借人映己。最后“也应暗记”,四字可谓神来之笔,这里有人有我,深细婉曲,既写到了巨源的心理,又写出了自己的深意,是提醒,也是确信巨源会“暗记”往日的情景,二人绵长情思,具见言外。
  此词以离别时的明月为线索抒写友情,艺术上别具一格。全词五次写到月:有离别时刻之月,有随友人而去之月,有时光流逝之月,有陪伴词人孤独之月,有友人所望之月。词之上片以写月始,下片以写月终,月光映衬友情,使作品词清意达,格高情真。

为您推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

旅夜书怀②

旅夜抒怀  作者:【】 年代:【】 体裁:【】 类别:【未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情感】: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

八声甘州②

词牌简介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以..

律诗②

墨梅②

原诗  (版本一)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目前小学通用(版本二)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②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简介  (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

武陵春②

1.武陵春(词牌名)  武陵春:。又名《武林春》、《》。 ━━ 四十九字 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