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之燕
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
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
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汉语解释
燕1 [yàn ㄧㄢˋ]笔画数:16, 部首:灬, 笔顺编号:1221251211353444
【《广韵》於甸切,去霰,影。】
亦作“ 觾 ”。
1.纲燕科各种类的通称。体型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叉像剪刀。飞行时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属候鸟。常见的有家燕。《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孔颖达 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 唐 《》词:“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郭沫若 《咏梅二绝有怀梅兰芳同志》之二:“仙姿香韵领群芳,燕剪莺簧共绕梁。”
2.白颈鸦。《尔雅·释鸟》:“燕,白脰乌。” 郝懿行 义疏:“《小尔雅》云:‘白项而羣飞者谓之燕乌。’今此乌大於雅乌而小於慈乌。”
3.安宁;安逸。《易·中孚》:“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孔颖达 疏:“燕,安也。” 高亨 注:“有意外之患则不安也。” 宋 陈师道 《二亭记》:“故宫室苑囿以燕其居,车马器服以效其用。” 清 厉鹗 《题嶰谷所藏郭河阳寒风密雪图》诗:“ 熙宁 天子多清燕,诏遣从容埽东绢。”
4.指安息;闲居。《晏子春秋·谏下十六》:“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 吴则虞 集释:“《御览》……‘燕’作‘晏’。晏,息也。”《汉书·万石君传》:“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必冠,申申如也。”
5.对环境或事物感到安适满足。参见“ 燕安 ”。
6.接近;亲近。《韩非子·难三》:“士之用不在近远,而俳优侏儒,固人主之所与燕也。” 陈奇猷 集释:“燕,谓燕处,言相近也。”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於是为置三少,皆上大夫也,曰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燕者也。”
7.亵渎;轻慢。 宋 苏轼 《题杨次公春兰》诗:“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 灵均 ,冠佩不敢燕。”参见“ 燕朋 ”。
8.通“ 宴 ”。宴饮;宴请。《诗·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郑玄 笺:“用酒与贤者燕饮而乐也。” 高亨 注:“燕,通‘宴’。”《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昭公 十五年, 晋 籍谈 如 周 葬 穆后 ,既除丧而燕。” 颜师古 注:“燕与宴同。”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 玄宗 燕诸学士於便殿。” 清 恽敬 《重修瑞金县署记》:“二堂之西曰华厅,以燕宾。”
9.指宴席;宴会。《梁书·贺琛传》:“积果如山岳,列肴同绮绣,露台之产,不周一燕之资。”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上命设燕禁中,令廷臣赋诗,以宠其行。”一本作“ 宴 ”。《清史稿·选举志一》:“礼成,赐燕礼部,恩赉有加。”
10.指燕礼。《礼记·射义》:“以燕以射。” 孔颖达 疏:“谓先行燕礼而後射也。” 明 何景明 《乡射礼直节序例》:“古者饮毕而射。射之司马,燕之司正也。此礼久不行,而其文具《仪礼》。”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儒者不知音,瞽师不知义,故乐府立而风雅合,四始不明,辟雍享燕混而雅颂通、人神杂。”自注:“享,大礼也;燕,私礼也。”
11.指燕射。《周礼·考工记·梓人》:“张兽侯,则王以息燕。” 郑玄 注:“燕谓劳使臣若与羣臣闲暇饮酒而射。”
燕2 [yān ㄧㄢ]
笔画数:16, 部首:灬, 笔顺编号:122125121135444
[《广韵》乌前切,平先,影。]
亦作“ 觾 ”。
1.古国名。(1) 周代诸侯国。又称 北燕 。 姬 姓, 周公奭 之后,在今 省 北部和 省 西端,建都 蓟 (今 城西南隅)。 战国 时为七雄之一,后为 秦 所灭。《·梁惠王下》:“ 齐 人伐 燕 ,胜之。”《·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纣 ,封 召公 於 北燕 。” 裴骃 集解:“《世本》曰:‘居 北燕 。’ 宋忠 曰:‘有 南燕 ,故云 北燕 。’”
(2) 周代诸侯国。又称 南燕 。 姞 姓,相传为 黄帝 之后,在今 河南省 延津县 东北部。《左传·隐公五年》:“ 卫 人以 燕 师伐 郑 。” 杜预 注:“ 南燕国 ,今 东郡 燕县 。” 孔颖达 疏:“ 燕 有二国,一称 北燕 ,故此注言 南燕 以别之。《世本》:‘ 燕国 , 姞 姓。’《地理志》:‘ 东郡 燕县 , 南燕国 , 姞 姓, 黄帝 之後也。’”《史记·秦本纪》:“ 宣公 元年, 卫 燕 伐 周 ,出 惠王 ,立 王子穨 。” 张守节 正义:“ 燕 , 南燕 也。”
(3) 东晋 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 燕 ,分 前燕 、 後燕 、 西燕 、 南燕 。 汉 人 冯跋 所建国亦名 燕 ,史称 北燕 。见《晋书·载记》十、二三、二四、二五。
(4) 隋末王须拔所建国。《隋书·炀帝纪下》:“﹝ 大业 十一年二月﹞丙子, 上谷 人 王须拔 反,自称 漫天王 ,国号 燕 。”
(5)指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高开道所建立的燕国 。《旧唐书·高开道传》:“﹝ 武德 ﹞三年,复称 燕王 ,建元,署置百官……复称 燕国 。”
2.旧时 河北省 的别称。亦指 河北省 北部。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 燕 齐 之鱼盐旃裘, 兖 豫 之漆丝絺纻,养生送终之具也。”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谓君朝发 燕 ,秣 楚 日未欹。”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词:“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
3.姓。 春秋 时有 燕伋 。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一、姓氏源流
燕(Yān)姓源出有三:详见燕姓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2、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3、出自古代北方鲜卑族有燕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我国的燕氏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燕氏的得姓,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汉代有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爽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爽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还有一支燕姓可以追溯到商朝时候。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今天燕姓的另一个来源。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需要说明的是,在周朝实际上有两个燕国,上述传自召公的燕国史称北燕,另外还有一个南燕,位于河南省汲县的西方,是黄帝一支后裔的封国。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轩辕氏。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不过,南燕没有北燕的时间长,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召公奭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国先灭亡,也是以国为氏。望族居于范阳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汲县一带。燕姓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春秋时,孔子弟子中有一位燕及,曾被后世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后汉时有被封为折寻奸侯的大迁徙,燕姓自此南迁,使突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南方也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今属江苏)人。北魏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肛大将,宋代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计量发明家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
《水浒传》里的、燕顺。
战国七雄之燕国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起源: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鼎盛:
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国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此节据杨宽'战国史'作了修正。)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齐地只剩除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
覆灭: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鲜卑慕容氏之燕国
东周战国时,有战国七雄,其中有一个燕国。五个多世纪后,在北中国又出现了四个燕国,不过,这些燕国有燕国之名,却是鲜卑人所建。鲜卑人一部发源于大兴安岭,为拓跋鲜卑,又称北部鲜卑,另一部分发源于位于今内蒙的鲜卑山,为东部鲜卑,包括慕容鲜卑,段鲜卑和宇文鲜卑。 鲜卑人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到曹魏时代,慕容鲜卑的酋长莫护跋,在魏国随司马懿攻打辽东公孙渊,立下战功,学汉人戴上步摇冠,迈着方步走路,被称为“步摇”,后转音为“慕容”,慕容鲜卑以此得姓。说起这慕容家族,深受汉文化影响,又保留了北方民族的骁勇,那真是英雄辈出。为了大家看得清楚,先把这英雄家族几代人排列如下:
燕国第一代领导人:慕容廆(实际缔造者,燕国是在第二代手中建立的)
第二代:慕容翰,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
第三代:慕容儁,慕容恪,慕容霸,慕容德
第四代:慕容暐,慕容泓,慕容冲,慕容保,慕容熙,慕容超
第五代:慕容会,慕容盛,慕容策。
西晋时,慕容廆被封为鲜卑都督,是晋国的一个军官,他率本部人马居辽东境,与段鲜卑和宇文鲜卑为邻。慕容廆与段鲜卑结为婚姻,同时大破宇文鲜卑,声势曰益壮大。
晋八王之乱,慕容廆称大单于,拥兵自立。他的长子慕容翰,勇力绝伦,是著名的虎将。趁辽东大乱,辽东晋军不能控制局面,慕容翰率兵击破叛乱的鲜卑部落,将叛乱部落劫去的晋民夺回,送归晋国。
中原大乱,很多晋国官民纷纷投奔慕容部。慕容廆设立郡县,开办学校,使世子慕容皝等入学读书。辽东竟成为乱世中保存汉文化的一块净土。
晋室南渡,在辽东飞地方面,对慕容部颇为重视,但晋国留在辽东的官员却十分嫉妒慕容部,他们发动段鲜卑,宇文鲜卑和围攻慕容部根据地棘城。宇文部酋长宇文悉独官派重兵猛攻镇守徒河城的慕容翰。勇将慕容翰设伏兵,大破宇文部。慕容翰趁势与慕容皝前后夹击围攻棘城的宇文部,大破宇文悉独官主力。三部吓破了胆,纷纷向慕容部求和,晋官逃走,辽东全归慕容。慕容廆派使到建康报捷,晋元帝大喜,封之为平州刺史,辽东郡公。慕容廆写信劝晋将陶侃率晋军北伐,消灭匈奴人的赵国,他愿为接应。但不久,陶侃和老英雄慕容廆先后去世。 老英雄既去,世子慕容皝接掌大权,是为第二代领导人。慕容皝也是位豪杰,但慕容家族的问题就出在豪杰太多,谁都不服谁。慕容皝的庶长兄慕容翰,前面已说过,是位勇将。慕容皝对这位虎将大哥最为嫉妒。所以他一上台,慕容翰就知道不好,立即逃往段鲜卑。慕容皝的两位同胞兄弟慕容仁慕容昭,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都想干掉慕容皝,自己当老大,结果还是慕容皝棋高一招,将二弟杀死。
慕容皝再攻段鲜卑,段部大败,慕容翰再逃往宇文部。慕容皝劝他回来,后终于找借口命他自杀,一代豪杰终于死在自己兄弟手里。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燕国。后赵石虎见前燕崛起,遂发大兵来攻,被燕军奋力击退。348年,五十二岁的慕容皝去世,他的儿子们继承了慕容家的传统,个个是了不起的英雄人物。慕容皝去世前,对他的世子慕容儁说:“你兄弟慕容恪可以做你的好帮手。”慕容恪是慕容皝的四儿子,智勇双全,但慕容儁最为嫉恨的是他的五弟慕容霸(大军按:俺以后就一直称之为霸,不用其他名字了,因为觉得只有这个名字才配得起 这位英雄),后来燕国复兴,慕容霸在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这时石赵已灭,前燕帝国成为北方大国,经常与东晋交战,并且势头压过前秦。燕军南侵,连连获胜。
360年,慕容儁去世,年四十二岁,世子慕容暐即位,年十一岁,慕容儁临死前将他托付给慕容恪。慕容恪为太宰,慕容霸为河南大都督,荆州刺史,这哥俩皆前燕名将,龙兄虎弟,于364年发兵南侵,一举攻占洛阳。慕容霸封为吴王。367年,慕容恪去世,临死前对少主说:“吴王才能胜我十倍,推举他做大司马,号令全国军队,我国必能统一天下。”不过,慕容家的好汉实在是太多了,层出不穷。少主慕容暐的兄弟,白袍小将慕容冲,既是小帅哥,又是一员杀手小将,慕容暐让白袍小将慕容冲做了大司马,一帮鲜卑贵族憋着要害慕容霸,慕容霸在老家站脚不住,只好带着儿子慕容保(军按:一般写做“宝”)慕容令,投奔前秦去者。
在慕容霸逃跑之前,他还最后为祖国出了一把力。369年,东晋桓温率五万晋军北伐,慕容霸领兵迎战,派少弟慕容德劫断晋军粮道,晋军被迫退兵,慕容霸率军追击,杀晋军三万。就在前燕自毁长城之际,北方另一大国前秦则度过危机,苻坚大帝上台,得王猛相助,国势蒸蒸曰上。370年,苻坚派王猛率大兵伐燕,燕军三十万迎敌。但没了慕容霸,燕军不是王猛的对手,潞川之战,王猛指挥秦军杀燕军五万,俘虏十余万。秦兵包围燕都邺城,城破,秦兵将慕容暐追捕擒获,前燕亡。前秦再灭前凉,一统北中国。慕容家族全部落入前秦手中,苻坚对这些鲜卑贵族一个不杀,全部优待,先期投奔的慕容霸还得到重用。亡国之君慕容暐也没事,好端端地。不过,白袍小将慕容冲可算是万幸中的不幸,估计长得和张国荣有点象,被符坚弄到宫里做了“哥哥”了。把燕国统领全国兵马的大司马当“哥哥”,苻坚这就干得过分了,后来败亡,可能也是天意吧,所以,做什么事都不能太过分。后来王猛看不下去,极力劝说,苻坚这才将慕容冲放出宫去,出任位于今山西境的平阳太守,慕容冲那俊美的姐姐清河公主仍被苻坚霸占。
虽然亡了国,但是,慕容家族毕竟是英雄家族,不要说慕容霸,连亡国之君慕荣暐,都暗藏着变天帐,做梦都想有翻身的那一天。肥水之战,前秦大败,慕容家族终于等到了那一天。慕容霸随苻坚南征,肥水兵败,他的部队是秦军唯一完整的部队,慕容霸不愧为男子汉大丈夫,把这支部队交给苻坚,自己来到河南,另起炉灶。384年,慕容霸在荥阳称燕王,建立后燕帝国,招兵买马,一下子部队发展到二十万。
是年三月,慕容暐的另一个兄弟慕容泓,起兵华阴,白袍小将慕容冲,起兵平阳,与慕容泓合兵,与前秦在关中展开血战。慕容泓待下严苛,被部下所杀,将士们拥立慕容冲,建立了西燕帝国,与前秦帝国展开血战。慕容冲连破秦军,率兵一路杀到长安 城下,苻坚气得半死。城里的慕容暐也不闲着,以儿子结婚为名,请苻坚赴宴,准备在席间将他干掉。太过疏阔的苻坚还就真的要去,幸亏天降大雨,没有去成。后来慕容暐计谋暴露,气伤了心的苻坚将城中鲜卑人全部杀掉。385年,慕容冲猛攻长安,苻坚身中数箭,前秦眼看敌不过西燕。苻坚留太子苻宏守长安,自己率部逃往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一带,诸葛亮死的五丈原也在那一带),结果被后秦姚苌所杀。苻宏哪里是慕容冲的对手?他守不住长安,也弃城而逃,最后向东晋投降。西燕皇帝慕容冲杀进长安,想起以前被苻坚当做“哥哥”的奇耻大辱,慕容冲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大喝一声:“杀鸡给给!统统死啦死啦地有!”也不知鲜卑语和曰语是否有联系,反正就是这意思,干的事和鬼子差不多。慕容冲一声令下,西燕军立刻在长安城里展开一场大屠杀。长安城又遭到一场浩劫。
慕容冲占了长安,打算以此为都城,把关中作为西燕帝国的地盘,但他手下的鲜卑人都想回河北去,都对慕容冲怨声载道。慕容冲只顾花天酒地,没想到386年二月,手下兵变,杀了慕容冲,西燕帝国全体四十万军民大举东归。先是慕容冲的儿子慕容遥被立为皇帝,后又被杀,西燕军民又立慕容泓的儿子慕容忠为皇帝,后也被杀。西燕军民东归途中,得知慕容霸已建立后燕帝国,不敢再往东走,乃拥立慕容永,慕容永击败前秦在山西的余部,西燕帝国就占据了今山西一带。 慕容霸的后燕帝国,是当时北中国最强大的国家。慕容永是慕容英雄家族的疏族。393年,慕容霸以势不两立之态对西燕发动进攻。次年攻破西燕都城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这时,北国雄鹰拓跋珪已经崛起,他派兵来救西燕,已来不及了,从此与后燕结下了梁子。395年,后燕太子慕容保为元帅,率大兵攻魏。拓跋珪佯败,诱敌深入,十一月,魏兵于参合坡偷袭燕军,燕军大败,四五万人被俘,慕容保仅以身免。被俘燕军全部被魏兵活埋。次年三月,已是七十一岁的老英雄慕容霸,率重兵前来复仇,力斩魏国勇将拓跋虔,掳其部落三万余户。燕兵过参合坡,见去年燕兵尸骨累累,全军哭声震天,老英雄慕容霸气恨难当,吐血而亡。
慕容霸一死,拓跋珪再也无所顾忌,起兵攻燕,夺取晋阳。十月,慕容保率步骑十六万,偷袭拓跋珪。拓跋珪死里逃生,立即组织反攻,将后燕重镇中山和邺城包围。慕容保离开中山,打算逃回辽东龙城,据守祖宗故地。中山剩余的燕兵坚持了大半年,最终被魏军攻克。坚守邺城的是慕容霸的兄弟墓容德,失了中山,他也坚持不住了,遂带了四万户出逃。
慕容保逃回辽东的途中,他的长子慕容会又和他父子相残。慕容会也是一员勇将,甚得祖父慕容霸的喜爱,但慕容保却立小儿子慕容策为太子,慕容会向老子发起进攻,兵败被杀。而慕容保也被他的亲家杀死,他的另一个儿子慕容盛杀死岳父,报了杀父之仇,自立为后燕主,在位三年,也被手下杀死。慕容保的幼弟慕容熙即位。这位慕容熙是位典型的花花大少,干了不少荒唐事,407年,被他迫害的燕将冯跋潜入龙城,攻杀慕容熙,建立北燕,后燕亡。
当年慕容德率部逃出邺城后,辗转夺取了青州(今山东境),建立了南燕帝国。慕容德死后,其侄慕容超即位。409年,东晋大将刘裕起兵北伐南晋,大破南燕军。慕容超逃回都城广固,晋兵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南燕向后秦求援,但后秦正被刘勃勃的赫连夏国打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410年,虽然血管里流淌着慕容家族英雄血液的慕容超决不投降,但被围困大半年的南燕军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开城迎接晋军,慕容超突围被擒,南燕亡,山东半岛归于东晋。自337年起,至410年止,慕容鲜卑的四个燕国先后崛起,纵横北中国,叱咤风云七十余年,至此这出连台英雄大戏才算拉下大幕,慕容英雄家族的四个燕国全部了结。
燕在古诗中的意象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谁动了我的琴弦》周笔畅的流行歌曲 里有谁让你我静似月,只能在心里默念,檐下燕替我飞到你身边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关于“燕”的常用词语(汉英对照)
燕尔 (yàn’ěr) 【 after wedding party】 新婚夫妻亲睦和美的样子“洛浦乍阳新燕尔,巫山云雨佐风怀。”——《西湖二集》
燕颔虎颈 (yànhàn-hǔjǐng)——亦作“燕颔虎头” 【a noble look】 颔:下巴颏。形容相貌威武
“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汉书·班超传》
燕好 (yànhǎo) 【enjoy marital happiness】 亲密和好,特指男女相亲相爱
夫妻燕好 【dinner and present】 设宴款待并赠与礼品
燕鸻 (yànhéng) 【a kind of bird]】 一种鸟,形状像燕而大,两翼大部灰褐色,颈的后部有半环形的棕色斑纹,尾纯白色,稍分叉。通称土燕
燕乐 (yànlè) 【peace and happiness】 安乐;饮宴欢乐
“谁想遇着这个仁德之君,使我们时傍天颜朝夕燕乐。”——《隋唐演义》
燕侣 (yànlǚ) 【hermony couple】 成双栖息的燕子,比喻恩爱的夫妻
燕麦 (yànmài) 【oat bran】一种谷类草本植物(Auena sativa),是温带地区一种重要的谷类作物,通过广泛栽培作为人类和动物食物的来源
燕麦粥 (yànmàizhōu)【oatmeal;porridge】 用磨碎或碾压的燕麦煮成的粥
燕雀 (yànquè) 【bramble finch;brambling】一种颜色鲜明的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繁殖在亚洲和欧洲北部,冬季向南迁徙,常作为笼鸟
【swallow and sparrow】 燕和雀,比喻微贱或器量志向小的人。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
“弃燕雀之小志。”——丘迟《与陈伯之书》
燕雀处屋(yànquè-chǔwū)亦作“燕雀处堂”【living in a fool's paradise】 燕雀在堂上筑巢。比喻处境危险而不自知。
“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决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汉·孔鲋《孔丛子·论势》
燕雀乌鹊(yànquè-wūquè)【swallow,sparrow,crow and magpie】 四者皆凡鸟,用以比喻谗佞小人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楚辞·屈原·涉江》
燕尾服 (yànwěifú) 【swallowtial;tails;swallow-tailed coat;tailcoat】有燕尾的外衣;尤指男子大礼服的上衣,有缎面翻领,长及腰的不扣前襟,后面有类似燕尾的两条逐渐尖下去的下摆
燕窝 (yànwō) 【edible birds' nest】 南亚及其邻近岛屿上的几种小雨燕(金丝燕属 Collocalia)的巢,主要由燕子的唾液腺的粘性分泌物经干燥而成,可用来作燕窝汤等
燕饮 (yànyǐn) 【drink together in the party or dinner】 宴饮
燕语莺声 (yànyǔ-yīngshēng)【birds sing】原指春日鸟儿欢叫的热闹场面。后用来比喻女子说话动听的声音
燕乐 (yànyuè) 【music used in imperial dinner】古代指宫廷宴会时所用的音乐。也作“宴乐”
燕子 (yànzi) 【swallow]】家燕和雨燕的通称
燕 日本本州中北部城市。属新潟县。在信浓川三角洲的顶端。人口4.4万(1986)。1954年设市。西餐食具工业发达,输出额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主要输向北美、西欧和东南亚各地。近年转向轻金属制品出口。还有钢铁、机械工业等。